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飞机上吸烟” 当反思公共安全
2014年09月09日 14:42
【社会关注】
【事件介绍】
乘客举报有人舱门口吸烟 机长称我同意就能抽
早在1988年,当时中国民航总局就规定在其注册的民用飞机上都须禁烟,并在明显的位置悬挂提示标志。国际民航组织153个成员代表曾在1992年开会决定:各国航空公司必须在1996年7月1日前禁止旅客在国际航班上吸烟。中国也于1993年7月1日开始在国际航班上实行禁烟。
在飞机上吸烟不仅污染空气,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危害飞行安全。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80%的机上火灾都是由于乘客在厕所吸烟,并将烟头随意丢弃引起的。因此,为了您的安全与健康,请不要在飞机上吸烟。
8月30日晚,从成都飞往北京的联合航空KN5216次班机上,竟有乘客在飞机加油以及飞行过程中吸烟。飞机到京后,当其他乘客向机组成员讨要说法时,机长与乘客发生冲突。
乘客反映
飞机上竟有人抽烟
8月31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北京南苑机场到达厅,多名乘客正拎着大包小包,滞留在行李领取处,毫无离开之意。乘客霍先生说,他们一行人都是前晚乘坐联合航空KN5216航班从成都飞至北京的,之所以飞机到达4小时后还逗留在机场,是想要航空公司给个说法。“我们都不理解,飞机上怎么可以吸烟呢!”霍先生等不少乘客十分气愤,表示飞机从成都飞往北京的过程中,发生了两次乘客吸烟的情况。由于天气原因,飞机曾备降在太原。就在飞机从成都飞到太原期间,有乘客反映,发现有人在飞机上吸烟。“他应该是去卫生间抽的,之后乘务人员也在他身上闻到了烟味。”乘客白先生告诉记者,乘务人员发现该乘客吸烟后,将其身上的香烟和火柴没收。“开始那个男的一直不承认,后来因身上烟味太重被发现,而且藏火柴的一幕又被人看到,才终于承认了。”
乘客要求重新安检
机长草草了事重新起飞
此外,乘客邓女士告诉记者,就在飞机在太原机场加油时,飞机上的四五名乘客看到飞机舱门开着,便走到飞机舱外的舷梯上吸烟。这一举动,乘务人员看在眼里,却没有制止。“都经过安检了,怎么会还有明火在,司乘人员也不管,我们觉得这很不安全。”
“我们说了半天,一个乘务员才拿了个纸杯让他们把烟灭了。”邓女士说,当时不少乘客向乘务人员投诉,要求制止吸烟的行为,并要求再次安检。“当时我们也报警了,现场的警察也说应该重新安检,但机长说有旅客着急回京,草草了事之后就又起飞了。”
8月31日早晨,航班在北京南苑机场降落。想到从起飞开始便遇到的种种不快,乘客们找到机长讨要说法。就此事,记者在机场的VIP贵宾中心找到一名樊姓值班经理。对方表示,目前已经将旅客所反映的种种情况反馈给联合航空的总公司,公司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回应,但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乘客讲述
30名乘客要求机组给说法
这是一趟没安全保障的旅程
对霍先生来说,这一趟从成都飞往北京的旅程,可以算得上“惊心动魄”。
飞机厕所有烟味空姐发现抽烟者
已回到北京的霍先生,通过电话向记者还原了事情的经过。
8月30日晚上,霍先生和妻子搭乘联合航空KN5216航班从成都返京。22点11分,这架基本满员的波音737客机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
霍先生坐的是头等舱,起飞后一个多小时,他听见机舱后方传来一阵骚动。“空姐发现机尾的厕所里有烟味。刚开始没人承认,但后来空姐找到了吸烟者。”
根据民航相关法律法规,民航飞机内严禁吸烟。航空史上,飞机一旦在飞行过程中起火,常常导致机毁人亡的重大空难。最终,空姐收缴了吸烟乘客的香烟和火柴,该乘客也道了歉。但他并非唯一一个将火源带上飞机的乘客。
备降太原 又有人到舱门口吸烟
因北京暴雨,KN5216次航班31日0点7分在太原机场备降,“当时广播里说北京天气已转好,很快就能起飞,所以大家就在座位上等着,很多人都睡着了。”霍先生说,由于一路上已很疲劳,他醒来时已是凌晨3点。当时,他看到有乘客走到前舱,要求打开舱门透气吸烟。此时,飞机停在太原机场停机坪,前舱门已打开,接驳着登机梯。让霍先生意外的是,没过多久,他竟闻到了机舱口传来的烟味。霍先生的妻子找到空乘,质问为何允许乘客在飞机上吸烟。而吸烟的四五个小伙就在舱门口,此时飞机刚加满油,油车还停在飞机旁边。霍先生说,从乘客拍摄的视频上,还能看到扔在机舱口的烟头。
不少乘客当即表达了强烈不满,有乘客选择了报警。随后,太原机场公安赶到。霍先生回忆说,公安表示按程序需要全体乘客下机重新安检,但机组人员坚持说重新安检太耽误时间,飞机很快就要重新起飞,于是并未做任何处理,飞机于凌晨4时8分重新起飞。
乘客要求机组道歉航空公司赔偿
31日晨4点57分,飞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约30名乘客要求机组人员给一个说法,“我们要求见机长,给我们一个说法。这是一趟根本没有安全保障的旅程,那些抽烟的乘客根本没有人管,到北京之后就直接离开了。”他们留在飞机上,试图与机长沟通。
霍先生说,机长态度蛮横,称“既然已经安全到达了,那还说什么呢?”霍先生等人质问,在太原机场等候时为何有人能在舱门口吸烟,机长竟称“只要我同意,他们就能抽。”在争论中,多名乘客见到机长推了霍先生的妻子。随后,机长带领机组人员离开。
一小时后,这些乘客被机场工作人员带到机场行李提取处。乘客们不愿离开,坚持要求航空公司给一个说法。霍先生说,直至下午两点,才有航空公司相关负责人出面与乘客谈判。中午则是南苑机场向滞留的乘客们提供了午餐。霍先生代表留下的乘客提出了三点诉求:第一,联合航空公司彻查当班机长、全体机组人员向乘客道歉;第二,退回全体乘客的机票钱;第三,耽搁的9个小时由航空公司按照每小时每人200元进行赔偿。截至1日22时记者发稿时,据霍先生介绍,三点要求仅最后一条经济赔偿得到航空公司认可。
飞机上吸烟有啥后果?
可处以罚款和行政拘留
民航法专家张起淮表示,根据我国民航安全保卫相关规则,现在所有飞机航班全部禁烟,包括起飞与着落整个飞行过程均不能吸烟,甚至整个停机坪包括跑道范围内都是严禁烟火的,即便是在舱门外,也绝对不允许吸烟。另外,他表示,民航安检规定,火种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禁止进入隔离区,火柴容易发生自燃,属于火种,但在安检过程中红外线不容易扫到,因此在安检检查时也需要格外注意和留心。“将打火机带上飞机是严重危害空防安全的行为。”张起淮认为,这些乘客将火种带上飞机,还在飞机上吸烟,安全观念淡薄,根据治安处罚条例和民航安全保卫相关条例,应该处以罚款和行政拘留,情况严重的还应该处以刑事责任处罚,而空乘和空中安全员发现后要及时制止,必要时可联络地面警察将其制服。
飞机上吸烟,有多严重?
尼古丁会让飞行员视力下降
“航空公司是明令禁止航班上吸烟的。”成都本地一家航空公司资深空乘人员表示,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外空气稀薄,而客舱内是相对密封的,吸烟严重污染客舱环境,影响飞机内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容易发生火情,所以必须禁止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中枢神经毒麻剂,它会使飞行员全身血管收缩,视力下降。不但如此,当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任何特殊情况导致的后果都是地面的3~4倍甚至更大,例如旅客偷偷在厕所吸烟,由于怕被乘务员发现,急忙将烟头扔进垃圾箱,未完全熄灭的烟头就很有可能引发火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机长同意乘客吸烟的霸气由何而来
无论是在飞机经停太原时要求重新安检,还是滞留北京南苑机场讨要说法,这些举动既是捍卫自身权利,也是在捍卫民航安全。与这部分乘客形成明显反差的是中联航的机组人员,在太原机场时不主动制止吸烟者,不按警察建议重新安检,而且机长竟称“只要我同意,他们就能抽”。如此漠视相关法律法规和民航安全,令人深为忧虑。
据统计,八成机上火灾是由乘客在厕所吸烟引起。因而,我国早就在民用飞机上禁烟,各国国际航班上也禁止吸烟。从我国以往情况来看,飞机上的吸烟者有的被行政处罚,有的则偷偷抽烟逃脱了处罚,说明目前航班管理存在漏洞。尤其是这次发生的“航班抽烟”事件暴露了不少民航安全漏洞。
《民用航空法》规定,禁止旅客随身携带危险品乘坐民用航空器。但我们看到,在这起事件中多人把火柴带上了航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安检处负责人表示,火柴属于安检较难检出的物品,这说明火柴已经成为威胁航班安全的一大隐患。很多人想知道,机场方面是否认真安检?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安检对火柴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根据民航安全保卫相关规则,现在所有飞机航班全部禁烟,即便是在舱门外,也绝对不允许吸烟。然而在这趟航班上,既有乘客在机舱内厕所吸烟,飞机经停太原时又有乘客在舷梯上抽烟,飞机不远处就是加油车,相当危险。按理说,应让所有乘客重新安检以杜绝安全隐患,但“机组人员说不用了。”可见,该航班机组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又是一大安全漏洞。
按理说,对于多人抽烟这一违法违规问题,应该在飞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后依据《航空安全保卫条例》进行处罚,而吸烟的乘客领取行李离开了机场,未见其受到任何处罚。显然,这也是一种安全漏洞,因为相关法规沦为摆设,等于是纵容吸烟者威胁民航安全。
机长与船长一样,是航班安全第一责任人,应该对航班上吸烟行为承担最大管理责任,然而,该航班机长却说出“只要我同意,他们就能抽”,这说明航班上机长的权力不受法律法规约束。如果是管理严格的民航公司,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机组人员;如果民航部门监管到位,也不会出现“航班抽烟”事件。所以,中联航和监管部门更应该反思这一事件。
飞机上吸烟,机长可以说了算?
禁运的火柴能顺利带入飞机、乘客在机内吸烟也不见制止,问急了,就搬出“我的飞机我做主”的强蛮逻辑。谁能想到,在“失联”阴霾仍未散去的今天,民航承运公司竟然如此嚣张傲慢?客运安全,竟能如此儿戏?
早在1988年,当时中国民航总局就规定在其注册的民用飞机上都须禁烟,并在明显的位置悬挂提示标志。国际民航组织153个成员代表曾在1992年开会决定:各国航空公司必须在1996年7月1日前禁止旅客在国际航班上吸烟。中国也于1993年7月1日开始在国际航班上实行禁烟。在飞机上抽烟和飞机停在地面在加油过程中抽烟,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按理说,空警等可根据行为严重程度决定对其处以拘留、罚款、带下飞机、重新安检、或拒绝其登机等处罚。这不仅是保障乘客的安全,也是保障机组及司乘人员安全的需要。毕竟,机长也不是奥特曼,不可能等危险来临再力挽狂澜。
“只要我同意,他们就能抽。”这话听起来虽然欠抽,但若是当真属实,无异于绑架公共安全成全自己的小性子。有几个问题让人如鲠在喉:一者,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禁止旅客随身携带或在托运行李中夹带打火机、火柴乘坐民用航空飞机。那么,乘客的火柴如何通过严苛的安检?经停太原时,发现乘客吸烟,太原机场的民警到达现场后,提议要全部旅客重新下机、过安检。为什么“机组人员说不用了”,就当真“不用了”?二者,根据规定,航空器内禁止在禁烟区吸烟,若违反该规定,将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机组人员未曾有效制止,起码违反基本职业操守,这不只是赔偿了事的问题,须按照相关条例进行严肃追责。
让人担心的,显然不只是具体的吸烟事件,而是整个民航体系在应对类似风险中的狂傲与漠然。“墨菲定律”早就指出,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机长对吸烟的姿态、安检对火柴的姿态、地面民警对机组人员的姿态……让人浮想联翩,更让人心惊后怕。最简单的疑问是:这样的姿态,是小概率的偶然,还是无法无天的惯性使然?
飞机上抽烟不能一赔了之
飞机上禁止抽烟,这是安全常识,也是每趟航班起飞前必须告知乘客的安全警示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有人躲厕所里抽烟,甚至在飞机备降加油过程中扎堆抽烟,真让人不可思议。虽说该航班因为天气原因,等候与飞行时间超出原计划,但这并非可以过烟瘾的理由。这些乘客的行为,已违反相关条例,应受到谴责并追究责任。
更让人意外的是,本该制止吸烟的该航班空乘人员,不仅没有及时劝阻,而且采取了默认态度。乘客录下的音频显示,机长表示:“既然已经安全到达了,那还说什么呢。”此外,机场公安建议重新安检却遭拒绝,机长与乘客发生推搡,都表明,该航班空乘人员对这起事故处置不当,同样有必要进行追责。
对于这起事故,不可简单赔偿了事的理由还在于:这不仅涉及乘客切身利益,而且违反了相关规定,若不彻底追查处理,势必影响相关法规的严肃性,给公众留下恶劣印象。这属于一起不能“私了”的事故,其处理程序除对乘客进行赔偿外,更重要的是查补制度漏洞,以杜绝安全隐患。
据报道,乘客吸烟是用火柴点燃的,乘客怎么能够带火柴上机,应从安检上找原因。众所周知,目前机场安检非常严格,带瓶矿泉水都不让过安检,何况属于危险品的火柴,其中必定存在安全漏洞。无论是何原因,若这个漏洞堵住了,后面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这些乘客究竟是何方神圣,也值得追问。该航班机长对这些抽烟乘客如此“客气”,或是对抽烟行为本身的纵容,或是因为乘客身份特殊。若是前者,显然缺乏必要安全责任意识,后者的话,则属于“执法枉法”,更不容轻易放过。试想,倘若有钱有势就能享受飞机上抽烟的超级待遇,相关禁令岂不成了专门针对弱者的歧视性规定?
因此,这一事件既不能以赔偿收尾,相关调查更不能变成“烂尾工程”。敢在民航班机上抽烟的乘客固然罕见,正因如此,更有必要及时检讨制度漏洞与执行问题,这样才不会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
【启示与思考】
“乘客在飞机上吸烟”这种事听起来就很恐怖,可是如今不仅活生生地上演了,而且机组成员都不主动禁止,反而是在乘客的强烈要求下,才迟迟上前收缴吸烟者的香烟和火柴。更令人可气的是,在乘客向机组成员讨要说法时,机长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失职,反而声称“只要我同意,他们就能抽”。如此蛮横无理的态度,置乘客和飞机的安危于不顾,让人如何能够接受。
无论是中国民航总局还是国际民航组织,都明确要求禁止乘客在飞机上吸烟,皆因此举不仅污染空气,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危害飞行安全。对于此项规定,联合航空KN5216班次机组成员不可能不知道,显然,该班次机组成员存在管理漏洞,对航空安全规定的执行力不够,导致该航班埋下安全隐患,虽然最终没有发生悲剧,但仍然让人心惊胆战。
众所周知,飞行安全无小事,必须防微杜渐。毕竟,飞行安全从来都不能依靠侥幸,而必须依赖于——重视每一个细节、排除每一个隐患。就如今有乘客机上吸烟一事来说,对吸烟者,要加以严惩,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严重代价;对相关方面,不仅要其向乘客赔礼道歉,更要反思与作为。毕竟,在飞行安全面前,只有牢记海恩法则,才能排除每一个安全隐患,也才能更好地呵护好飞行安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09/7806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