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职业资格许可逐步取消 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2014年09月11日 14:52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国务院取消资产评估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包括资产评估师等在内的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根据《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务院取消和下放45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将3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

本次取消的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涉及国际商务、质量、税务、资产评估、土地登记、矿业权评估、品牌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同时,国务院决定取消各地区自行设置的各类职业资格。

这次取消职业资格的主要原则是,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行业管理确有需要且涉及人数较多的职业,可报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设置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按程序提请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国务院行业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确有必要保留的,经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管理。

本次取消的职业资格涉及领域多、受益面大,有利于降低就业创业门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本次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的事项主要集中在生产经营服务领域,如“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设立内资娱乐场所审批”、“设立内资演出经纪机构审批”等。这些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有利于推进创业投资便利化,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此外,国务院建议取消和下放7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项目,把5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有关法律。去年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法律的行政审批项目,有8项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同意修改相关法律,本次一并公布。

“神器”的没落 11项职业资格认定取消

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减少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会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李克强问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国际商务专业人员’是做什么的?钟山,你有这个资格许可吗?”当看到钟山摇头之后,李克强笑着说:“你可是我们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啊!连你都没有资格,这个资格许可不是莫名其妙吗?”

人社部负责人介绍,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如果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者自身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将建议按程序提请修改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根据下一步的清理计划,国务院行业部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原则上予以取消,确实需要保留的,经过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管理。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职业资格证书由来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从1994年开始。而制定这项制度的原因,在当时是考虑促进人力资源开发。1994年中国只有学历文凭证书,但学历文凭远不能够覆盖所有劳动者,很多人上不了大学。因此1994年提出了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这样的一种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本身满足了劳动者自己的需要,这和现在要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不是完全一个含义。它主要是针对蓝领劳动者而颁发的从业资格文凭,比如美容美发。这些资格本身是为了推动就业,而不是为行业设置门槛。

而此次国务院提到的职业资格许可属于某部门,并不是劳动部颁发的,是某领域的从业许可,比如本次人社部取消所包含的国际商务、质量、税务和财产评估等。这种职业资格更像是一种行业门槛,而并非实用性技能培养。

大学生的“求职神器”

9月份开始,大学生开始陆续返校,很多人也将开始奋战在考证路上。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会计证、导游资格证、驾驶证……很多人可谓是见证就考,目的都是想让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增加一些能力砝码。

大学生小秦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考了3个职业资格证书。她告诉记者,“多一个证多一条路”,希望通过考证为就业增加砝码。“书本知识重要,求职过程中,动手能力更加重要。”

像小秦这样的大学生还有不少。那么,大学生考证有多热?记者了解到,在2013年秋季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在校大学生906人,占报考总人数的47.6%。在今年5月份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在校学生达1056人,占到报考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校大学生热衷考取的证书有两类:一是公共类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等,这一类不属于此次清理范围;另一类是实用性证书,如秘书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导游证等。更多的大学生还一心想要几个“独门武器”,诸如人力资源师、物流师、会计资格证等。

在考证中,不仅有大专生和本科生,更可见到研究生的身影。据人社部相关工作人员分析说,这说明很多学生不仅注重文凭,他们更认为证书是职业的“敲门砖”,是求职的“神器”。

考证乱象频现

职业资格证书本来是反映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一种证件。遗憾的是,实行二十年来,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越来越多,在管理上却越来越乱,渐渐形成了一条寄生在职业资格证书上的“食利链条”。

那些既能实干又能考到职业资格证书的当然是人才。可是有些考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却不一定有真才实学,不一定能做事,不一定愿意做事,不一定为单位创造价值。相反,有些拼搏在第一线的人却不一定能通过考试。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单位要取得资质证书,一定要职业资格证书多少本。这就催生了一个市场———挂证市场。

在国内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政策一些规定会在有意无意中催生出一个市场。如果这个被催生的市场是良性的,创造就业机会将造福社会。但是这种被政策、规定逼出来的市场往往是畸形的,甚至是违法的。

在一些行业,每到换证年度,相关单位为保资质,到处找人挂证,为了凑足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行情水涨船高。在东南沿海省会城市,有些职业资格证书一年的挂证费用达到15万甚至更高,而且只挂证,不需要做事。三年为一个周期,也就是说,只要有本证,在某个需要证书的单位注册,什么都不要做,三年就有45万的收入。挂证的人大多不是这个单位的,所以需要证书的单位就必须为挂证的人做一份假的社保证明,这样才能通过审查。

正是因为有了职业资格证书就会有诱人的收入。职业资格证书又催生出一个考证市场。本来,考证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如果会读书,能考过是个人的本事。偏偏有人动脑子,先把试题搞得很难,有些专业每年通过率不到20%,然后再来办培训班,或者弄出一些试题来卖钱。有考过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耳闻,有些培训机构甚至把电话打到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密集的单位,告知只要交多少钱,就会把试题发到邮箱,通不过还可以退款。

 

专家解读新政

这次人社部废除一些职业资格的准入门槛,特别有一条提到废除的证书资格的标准是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不大。这一点如何理解呢?针对此,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进行了解读。

陈宇认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一些是国家强制性要认证的,这是法律上规定的强制认证。比如锅炉工,这个职业涉及生命安全。锅炉是一个可能会爆炸的东西,它多少压力,多少温度并不简单,需要进行培训。要上岗这样的职业就需要拿证。类似的可能还有电工,电工维修,你把那个线装错了,就会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电工虽然是普通工种,但它对安全要求级别高,跟锅炉工一样,国家,严格地说是国务院用法律规定某一些这样的工种。”

此次国务院计划有步骤的取消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在陈宇看来是“给市场松绑,让生产活动自由”的一个方法。早在十八大的决议里,就曾经提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此次资格考试的行政审批废除将逐步减少行政干预,促进市场进一步活跃。

未来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还会存在?在陈宇看来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出现,实际上是由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需要,需要是双向的,就说企业也有这样的需要,劳动者也有这样的需要。”

人社部当初还是劳动部的时候,建立的证书制度,除涉及国家、人民、公共安全之外,与行业准入无关,仅仅就是考试、发证,对技能本身的一个等级测试,这种职业等级需求旺盛,1996年创办当年参加评定的就有260万人。现在每年参加考试的范围在1600万到1800万。

国家此次整肃的目的,主要是清理各协会组织、非人社部创办的一些准入资格考试,而这些资格考试做为行业准入标准,没有必要的法律依据。同时,假证泛滥也很企业造成了很多困扰。此次取消可以降低就业和创业门槛,激发市场创业者积极性,还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新闻链接

8月取消11项职业资格

今年8月,国家取消11项职业资格,分别为: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土地登记代理人、矿业权评估师、国际商务专业人员、注册资产评估师、企业法律顾问、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员和品牌管理师。

据了解,取消的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土地登记代理人、矿业权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5项准入类职业资格,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调整为水平评价类的职业资格不再实行执业准入控制,职业资格证书不与从事相关职业强制挂钩;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再实行注册管理。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取消后,国家将结合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建立质量工程技术人员新的人才评价制度,原有职业资格可继续作为聘任工程系列质量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企业法律顾问职业资格取消后,将统筹研究完善企业法律顾问人员的评价办法,原有职业资格可继续作为企业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

取消职业资格证,更要消除证件崇拜

这职业资格许可,那职业资格许可,这些年,相关的证件的确是多如牛毛,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据悉,我国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目前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多达1000多种。这么多的种类,有多少是“必须的”,又有多少是“非必须的”,的确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这样的境况下,在证书泛滥的语境里,“证件人生”早已是公众不能承受之重,而就此衍生的“拼证”现象,也给现实社会徒增了许多烦恼。

如今,国家层面有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无法律依据的职业资格许可,明年将全部取消,这让政府职能回归到法治轨道,显然是一种进步。在证件泛滥的现实背景下,一些弊端已经显而易见。一则,因为职业资格许可领域的证件太多,导致有关部门借机敛财,通过教材、考试、颁证等种种方式收取各种费用,从中赚得盆满钵满;二则,证件的过多过滥,也催生了“挂证族”,有媒体曾报道,一级注册建筑师20万元2年,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0万元3年,注册电气工程师45万元3年……挂证乱象的背后,同样是完整的利益链条。

 

在这样的境况下,对各种职业资格许可,的确有必要进行规范,取消无法律依据的职业资格许可,自然只是第一步。众所周知,“证件热”的背后,对应的其实还是证件崇拜。客观来说,一些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迷信证件。毕竟,当用人单位无法对应聘者进行更多了解时,证件似乎就是能力的写照。有市场才有需求,没有社会上对证件的畸形迷恋,就不会有“证件热”的现实写照。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取消没有法律依据的职业资格许可,更要消除这背后的证件崇拜。但很显然,消除证件崇拜非朝夕之功。就目前来说,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继续取消没有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让每个能够留存下来的证书都充满权威性,且要避免被钱权者蚕食;另一方面,则要避免用人单位对证件的崇拜与对无证的歧视,而要做到这,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之外,还应对“证件歧视”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消除证件崇拜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作为。

可以说,对于这证书那证书而言,精简到最后,都应该遵循“非必须不设证”的原则,以避免不必要的利益纷争,也为了更好地确保社会公平。如今,“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后续的对接措施能及时跟上。

【启示与思考】

为什么一项好好的人才制度会被异化成了一种社会管理的乱象,其实深究一下这些五花八门的发证机构就不难看出,这里面还是一个不受约束的权力与追求不当利益结合衍生出来的“怪胎”。滥设职业准入根源在于“万能政府”思维在作祟,是个有点权力的部门就有权设置职业准入资格。除了政府部门,一些和政府部门纠缠不清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团体也凭借政府的授权而挤入组织考核和颁发上岗证的行列中来。这些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上岗证”俨然成为了一条发财之路,背后衍生出了庞大的利益链条。

对一些法律性、专业性非常强的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律师、会计职业,实行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确实有必要,但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的行业、职业,应该完全放开由市场来决定其职业技能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十八大后,本届政府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快了行政制度改革的步伐。现在,国务院发文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正是行政制度改革的重要体现。今后,凡是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各部门和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准入资格都应该一律取消。更多的职业准入门槛取消之后,由市场进行调节,实现优胜劣汰。只要让政府回归本位,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隐藏在各种资格证背后的利益链才能从根基上被铲除。

总之,在职业资格评定上,政府部门只有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实现从“泛审批”到“严监管”的转身,才能真正激发市场活力,让“人才评价”更加科学合理,让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1/7809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