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能源“金三角”应实施一体化战略摆脱“资源诅咒”

2014年09月12日 13:59

 

能源“金三角”地区指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近年来,该地区通过能源快速开发,大规模上马能源化工项目,创造了一系列“经济神话”。但区域能源快速开发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区域开发粗放,项目大规模盲目上马,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源严重浪费,生态问题大。专家指出,能源“金三角”地区须统筹实施“一核两翼”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使之成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核心基地、国际领先煤炭绿色开发转化示范基地和资源性地区综合改革试验区。

快速崛起的能源富集地

虽然能源“金三角”地区国土面积仅占全国1.4%,但能源产量却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资源量1.41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25.5%,石油地质资源量129亿吨,占全国的14.6%,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5.2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9.2%。

1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说,能源“金三角”地区是能源丝绸之路“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近年来,这个地区能源经济迅速崛起。据统计,过去12年间,能源“金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1倍。在榆林市,能源及化工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甚至达到了93%。这个世界罕见、横跨三个省区的能源富集地区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

据了解,能源“金三角”地区的矿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22个煤炭矿区,开采量突破10亿吨;一大批煤化工项目迅速上马,甲醇、焦化、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聚氯乙烯、兰炭、电石、烯烃等重点煤化工项目密度分布,规模越来越大。此外,煤电基地正在形成,装机达到28010兆瓦,占全国电力装机的4.3%,而且煤炭开发、煤炭发电和煤炭转化产业优势明显。

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总经理顾大钊说,能源“金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不仅能源资源储量特别丰富,而且已成为能源生产转化的重要基地,从煤炭、电力、煤化工发展等方面来看,能源“金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生产供应的战略核心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地区煤炭净调出量9.3亿吨,占总产量的83%,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调出区。电力外送达到1375亿度,近40%的电力外输;对外输气500亿立方米,保障了京津冀供气安全。

 

粗放发展带来“顽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能源“金三角”地区在我国的能源版图中占据四分之一的位置,而且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能源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能源快速开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第一,部分区域开发粗放,资源浪费较严重。专家认为,能源“金三角”地区横跨三个省区,各自为政的问题突出,由于缺少整体规划,矿权叠加问题严重;整装资源条块分割,开发无序竞争;掠夺式开采导致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资源和利益驱动下,产能过剩也愈加突出。比如,三个地区煤炭总产量达到10.2亿吨,但是达到科学产能指标的仅为6.5亿吨,占比为64%。

第二,项目盲目上马,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宁夏发改委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指出,三个地区资源禀赋类似,产业布局雷同,以煤化工项目为例,大家一哄而上,深加工项目中在甲醇、煤焦化、烯烃等领域,迅速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由于缺乏统筹,推动产业差异化举步维艰。

第三,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可供水量对已建和在建项目规模形成制约。据统计,该地区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为842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宁东、鄂尔多斯、榆林三地煤炭相关产业的可用水分别为每年3.8亿立方米、2.94亿立方米、1.79亿立方米,缺口超过1亿立方米。

2

第四,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能源开发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能源“金三角”地区干旱少雨,被几大沙漠包围,近年来的能源开发导致废渣、废油、废水、粉尘排放剧增;煤炭开采对水资源也造成一定破坏;采空区逐年扩大,自然灾害频发。

随着煤炭行业不断下行,地区经济受行业周期和资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大,以鄂尔多斯为代表的能源“金三角”地区经济遭遇不少困境。单一依靠能源粗放开发的发展模式非常危险,类似德国鲁尔区的“资源诅咒”问题在“金三角”地区再次凸显,产业发展布局、优势产业培养、技术创新等措施有待进一步探索。

清华大学博士麻林巍说,能源“金三角”地区虽然各自做了规划,但欠缺全球视野和国家高度。目前,这个地区走上成熟阶段,能源产业现有的一些优势会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逐步趋缓甚至衰落。但如果转型得好,还可以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专家认为应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增产提效”

近年来,宁、蒙、陕三省区已经意识到,要想破解能源输出地的发展困局,让资源红利能够高质量的释放,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求合作共赢。

3

经过28个月的调查研究,中国工程院日前在宁夏银川正式发布了《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厘清这个世界罕见、横跨三个省区的能源富集地区的发展现状、发展条件以及快速开发带来的种种“顽疾”之后,中国工程院项目研究组专家开出的“药方”是:中国能源“金三角”地区的三大基地——榆鄂基地、宁鄂基地、准达基地应统筹实施“一核两翼”一体化发展战略,统筹规划、科学开发、有序转化、优化输配、多能协同、生态低碳,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把该区域打造成中国能源安全保障核心基地、国际领先煤炭绿色开发转化示范基地和资源性地区综合改革试验区。

一是把该地区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核心基地,以重点保障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煤炭、油气和电力供应。采取“以水定产”、“以环境承载力定产”,控制煤炭总量。2020年,煤炭控制在12亿吨,调出量8.6亿吨。推进煤电基地建设,2020年,煤电装机控制在4600万千瓦,外送3700万千瓦。开发其他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2020年石油产量达到13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550亿立方米,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800万千瓦。

二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煤炭绿色开发转化示范基地,建成国际领先煤发电、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甲烷等现代先进煤转化产业集群。为此,要全面提升煤炭科学产能,2020年实现煤炭科学产能10.8亿吨,占比达到90%。加强煤炭清洁转化,2020年转化煤炭3.4亿吨,煤化工产能达到4500万吨。

4

三是成为资源型地区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积极探讨跨区域、多能源、多领域超大型能源基地发展的新模式、新体制、新机制,有效解决能源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全国能源改革和发展积累经验。到2017年,基本遏制能源开发中的突出矛盾,产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显著进展。2020年,基本建立支撑区域能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建立我国能源中长期政策体系。

 

谢克昌、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汪一鸣等人认为,目前必须明确各个基地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科学开发问题,这是解决能源“金三角”地区科学发展的钥匙。鄂榆大型综合能源产业基地,煤、油、气共存丰富,水资源短缺,应以输煤为主,加强外输通道和水源建设。

专家认为,燃煤发电、现代煤化工、多能互补。宁鄂能源产业基地,烟煤为主,水资源相对丰富,应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建成西电东送重要电源工程基地。准达能源产业基地,长焰煤为主、共伴生铝镓资源丰富,应重点发展劣质煤发电、煤化工产业以及煤灰制高纯铝产业。

在此基础上,要高度重视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以及循环利用。谢克昌说,要进行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示范,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燃煤发电机组;有限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搞好烯烃、煤炭液化、煤基多联产等创新示范工程。要在多能互补联产系统上进行创新,如煤-气结合制甲醇,煤-油结合制烯烃,煤-油-气-盐综合利用;实现产业园区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产业链间的有效耦合,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污染物综合治理。

5

另外,能源“金三角”地区要重点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大力推广保水开采、节水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推进污染物减排和生态建设,严格控制技术规格和准入要求;推动碳减排技术研发和储备,提前培育和加快发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建设低能耗捕集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等。

能源“金三角”的再次腾飞,在能源丝绸之路“承东启西”,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发高度关注。专家认为,如果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样,协同发展,还需要三省区放弃以往各自为政的开发思路,转向深度合作,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能源就地转化与外送的关系,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开发的关系。以高水平、高质量的资源开发,换来经济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避免陷入“资源诅咒”的经济怪圈。(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2/7810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