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西: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4年09月25日 14:47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调研时指出,为民服务,重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贵溪市紧紧抓住为民务实清廉这条主线,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办好民生实事,建立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下大气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键是接好“地气”。“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干部作风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丢掉“官气”、接上“地气”、聚集人气。在实际工作中,贵溪市推动县级干部挂点接“地气”,实行县级干部挂点乡镇、企业、重点项目、社区、“秀美乡村”建设点、镇村联动示范镇的“六挂点”制度,通过定期集中下访、不定期预约走访、上门回访等方式,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在“最后一公里”发现问题、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科级干部进村接“地气”,按照“一定两有三公开”(即定点帮扶,有帮扶计划、有帮扶人员,公开联系方式、公开工作职责、公开考核办法)的要求,开展以科级干部“住进村”、乡镇党委会“开进村”、机关服务“送进村”、产业扶贫“扶进村”为主要内容的“四进村”活动;党员干部联户接“地气”,充分利用“连心”工程、“民情家访”、“听民声纳民谏解民忧”专题调研等活动载体,推行一张干群连心卡、一本民情日记、一套民情台账的便民服务“三个一”制度,推动党员干部“面对面”走访慰问群众、“一对一”解决实际困难。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核心是办好实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把为民务实的工作成效落实到基层“末梢神经”,真正使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在实际工作中,贵溪市一是推行“民事代办全覆盖”。在乡镇、村(社区)、组分别设立民事代办中心、民事代办点,明确包村干部、村(社区)“两委”委员、村民事务理事会成员等干部承担代办职责,实行上门访民揽事、统一义务承办,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人跑”为“一人跑”,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证照办理、政策咨询等难题。同时,在乡镇便民代办中心、村(社区)民事代办点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公开公示制、登记备查制、督查跟踪制、考核奖惩制,将办事程序、服务承诺、联系电话、工作人员照片“四上墙”,切实把服务范围延伸到田间地头、巷口楼栋。二是推行“企事帮办助发展”。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有效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力为驻市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建立企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实行证照全程代办、生产全程跟踪,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对接、项目审批、融资衔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三是推行“实事力办解难题”。坚持“百姓点菜、政府买单”的原则,把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切实保障群众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切身利益。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本是建好机制。“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完善机制,实现联系服务群众从“经验”到“制度”的升华。在实际工作中,贵溪市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重要政策制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前,通过媒体、手机、热线、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广集民意、广聚民智,切实做到有明显不稳定风险的政策措施不出台、绝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工作不推行,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按照“事权统一、以事为主、权随事走、一人负责、各方配合”的原则,全面落实“领导挂点、公开亮相、例会调度、排位通报”工作机制,形成权责明晰的决策落实工作机制;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重大项目督查问责办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问责办法》等规定,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执行权和执行责任相统一,对惠民补贴、土地补偿、扶贫救灾、移民安置专项资金使用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实行一线管理、一线监督、一线问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干部责任。
(作者系江西省贵溪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25/7812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