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西:服务群众莫“作秀”
2014年09月28日 09:31
某县交通局的扶贫点在偏远山区,距离县城约有100多里山路。中秋节前,该局决定给扶贫点的10户贫困农民送化肥,开着三辆车花了一个多钟头的时间才到目的地。出人意料的是,随行的办公室主任接了一个电话,并在请示局领导后让司机调转车头,拉着化肥“打道回府”了,让前来迎接的村民们诧异不已。
笔者一问才知,原来是电视台记者临时有事来不了,局领导上不了“镜头”,因此慰问的事情暂时作罢,待有记者同行时再来。笔者问办公室主任:“区区几袋化肥,何苦拉来拉去?既费时间又费油钱。”该主任答道:“反正咱局里不缺车,更不缺钱。只要能让领导满意,多跑几趟也没什么。”
到基层走村入户,不是为了看望老百姓了解民情疾苦,而是为了在电视屏幕中“露个脸”,这咄咄怪事的背后,正折射出少数领导干部“作秀”不做事的畸形心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关部门正应当敲打敲打这样的干部,促使其端正名利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热衷“作秀”的党员、干部,为一己之私往往不顾群众利益,群众不欢迎;做事不“作秀”的干部,想问题、干工作总是以群众利益为准绳,群众喜欢。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能否自觉做到淡薄个人名利,反映着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生态度和工作作风,不可不慎。
服务群众莫“作秀”。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形象和利益,很容易成为名缰利锁的囚徒,甚至滑到邪路上去。当前,有少数领导干部热衷追求个人名利,不好好干工作,专门想着怎么在公众面前露脸、在上级面前表功,形式主义的事情做起来一套一套的,老百姓的福祉却被抛在了脑后。领导干部若不能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对待名利,就抵挡不住物欲虚荣的诱惑,不仅可能让自己身陷囹圄,还会严重损害党的威信。
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党的干部离开了群众就好比是鱼离开了水,不会有生命力。近年来,确实有少数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习惯摆“官老爷”的架子,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基层调研也是“坐在车里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和群众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听不到群众的心里话。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工作决策便不能贴近实际,服务群众也成了一句空话。
领导干部只有坚决摒弃官僚主义的陋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经常深入基层,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好名声,这比“作秀”得来的虚名要强得多。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28/7816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