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国际社会合力打击“伊斯兰国”
2014年09月18日 13:20
(图片说明:9月15日,在法国首都巴黎,参加伊拉克和平与安全国际会议的代表合影。)
观察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对国际社会统一对“伊斯兰国”问题的立场,为未来对其采取进一步行动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由于叙利亚、伊朗等国未被邀请与会,解决这一问题的国际努力前景尚存在不确定因素。同时,也应警惕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行动“越轨”。
统一打击“伊斯兰国”立场
伊拉克和平与安全国际会议由法国倡议举行,来自26个国家以及阿盟、欧盟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级别高,人数多,其中包括美国国务卿、俄罗斯和法国外长、英国外交大臣、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等。
法国主要报纸《世界报》1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巴黎会议的目的是组建一个国际联盟,支持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会议开幕式上说,联合国安理会8月15日通过的第2170号决议指出,“伊斯兰国”对于国际安全是一个巨大威胁,伊拉克打击恐怖分子的斗争同时“也是我们的斗争”。他还强调,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不应浪费时间。
伊拉克总统马苏姆在发言中要求对“伊斯兰国”的藏身处进行持续空袭,切断其资金来源,同时防止来自邻国的武装分子加入这一组织。
会议通过的声明说,极端恐怖组织不仅对伊拉克,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都是威胁,其反人类罪行应受到国际法的制裁。与会者全力支持伊拉克政府为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其他恐怖组织所采取的举措。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国际社会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的立场。
(图片说明:9月15日,伊拉克和平与安全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图为法国总统奥朗德(右)与伊拉克总统马苏姆(左)在会上发表讲话。)
据报道,法国和几个阿拉伯国家已表示准备参加对“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15日,法国空军侦察机开始在伊拉克上空执行侦察任务,以支持美国对“伊斯兰国”的空袭。美国国务卿克里同日指出,下一步针对“伊斯兰国”的行动将不仅仅只是空袭。
观察人士认为,此次巴黎会议后,以美国为首的对“伊斯兰国”的空袭行动将会明显升级。
伊朗叙利亚缺席引关注
中东地区两个重要国家缺席此次会议令人瞩目:一个是叙利亚,尽管“伊斯兰国”在叙利亚领土上非常活跃,但叙利亚被排除在组建中的国际联盟之外。另一个是伊朗,伊朗对中东局势,特别是对其邻国伊拉克以及叙利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但伊朗代表没有被邀请参加此次会议。
法国曾希望伊朗能参加巴黎会议,但美国及沙特等国家强烈反对。会议结束后,伊拉克外长贾法里在巴黎向媒体表示,对伊朗缺席此次会议表示遗憾。他指出,伊拉克曾坚持伊朗应出席巴黎会议,但伊拉克无法就此作出决定。同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5日也表示,叙利亚和伊朗参加有关伊拉克问题的国际会议应该是“有用的”。
然而,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虽然他不排除在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与伊朗进行一定程度合作的可能,但美伊两国不会在军事行动方面进行协调。他同时也排除了在军事行动中与叙利亚政府进行协调的可能性。
(图片说明:9月15日,伊拉克和平与安全国际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图为法国总统奥朗德(右)与伊拉克总统马苏姆(左)在会上发表讲话后握手。)
观察人士认为,伊朗、叙利亚缺席此次会议反映了美国与这两个国家之间严重缺乏互信。特别是,如果美国让叙利亚加入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就意味着承认了巴沙尔政权的合法性。如果让伊朗加入这一联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美国对伊朗的接纳。这两种情况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5日表示,伊朗支持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但不会参与任何由美国组建的联盟。哈梅内伊告诉伊朗国家电视台:“美国官员关于组建一个反‘伊斯兰国’联盟的言论乏味、空洞,充满自私自利。他们的行为和言论相矛盾。”他还在微博客网站“推特”上留言说,美国打算对“伊斯兰国”开战的目的是要掌控这一地区,把伊拉克和叙利亚变成“能自由进入和随意轰炸的场所”。
警惕军事打击行动“越轨”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15日在巴黎会议上发言时表示,当前伊拉克局势对国际和平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对好这一挑战是国际社会的紧迫任务。要实现伊拉克和整个地区的长治久安,既要靠伊拉克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帮助。
李保东强调,反恐要形成合力,恐怖主义没有好坏之分,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把恐怖主义与特定民族、宗教联系起来。打击恐怖主义需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协调一致,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军事手段仅是治标之举,有关行动必须尊重当事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李保东说,国际社会必须认真反思,妥善应对伊拉克、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的联动影响,倡导综合治理,致力于政治解决,支持地区国家自主有序转型,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为从根本上实现长治久安创造条件。
李保东的讲话充分表明,在打击“伊斯兰国”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观察人士指出,应警惕个别国家借助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进一步改变中东地缘政治版图,以达到自己的地缘政治目的。(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8/7816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