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中东欧期待中国投资 “走出去”面临障碍待支持
2014年09月19日 09:16
中东欧重视中国投资 期待互利共赢
今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投资经贸促进年”,来自波兰、匈牙利、立陶宛等中东欧地区11个国家的投资部门官员参加了投洽会相关研讨。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马伊曼表示,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希望中国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帮助中东欧国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中东欧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互利共赢。
(图片说明:9月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厦门举行的2014国际投资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整体而言,中东欧国家在吸引外资方面具有以下共同优势: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连接欧洲、俄罗斯、中东和土耳其的区位优势;相比西欧国家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此外,一些中东欧国家还拥有独特优势,如保加利亚拥有欧盟最低税率,国内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低廉;波兰和立陶宛等国设有多个经济特区,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投资可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陈新认为,投资中东欧市场也是应对欧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譬如光伏产业,中资企业可进入中东欧地区,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劳动力和相关条件开厂,甚至直接参与当地的光伏建设,减少欧盟‘双反’带来的损失。”
据介绍,中东欧地区的优势产业包括汽车工业等制造业、信息和通讯技术、化工和制药行业、新能源发展、农业及食品行业、旅游业等,投资中东欧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很大空间。
“走出去”面临多重障碍
目前我国在中东欧的投资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介绍,近年来我国对中东欧地区的投资流量一直维持在总流量2%左右的水平,去年为22.7亿美元。中东欧各国投资部门官员也表示,中东欧吸收的外资主要来自欧美,“中国的投资太少了”。
(图片说明:9月8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主持第18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馆式。)
中东欧地区一共包括16个国家,是典型的多文化地区。据邢厚媛和陈新介绍,我国企业在中东欧开展投资,目前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首先是法律体系不一。法律环境是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目前,中东欧地区有11个国家是欧盟成员国,5个国家还在申请入盟。欧盟成员国需要遵守欧盟的统一规定,其法律体系需要和欧盟的法律体系相协调,而非欧盟成员国则可能采取不一样的规定和措施。因此,在这个地区开展投资时需首先调研是不是欧盟成员国、采用怎样的法律体系。
其次,流通货币多样。与法律体系的问题相似,中东欧地区中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黑山5国目前使用欧元,立陶宛计划于明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其余国家均使用自己的货币,其中包括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地区经济大国,使得在中东欧各国开展投资贸易必须考虑货币兑换和汇率的问题。
(图片说明: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8月2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启动仪式上讲话。)
第三,中东欧地区语言非常丰富,几乎一个国家一种语言,虽然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各种官方文件、尤其是法律文件和招标文件仍主要以本国语言发布。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当地语言,有可能误读合同条款、误解当地法规政策,进而出现蒙受损失的风险。
第四,部分中东欧国家已和我签订免签协议,但由于缺少直航航班,必须在申根国家转机,因此仍需办理申根签证。此外,部分中东欧国家的签证办理流程繁琐,在遇到紧急事务时,冗繁的签证程序将成为很大阻碍。
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投资中东欧
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可在人才培养、资料出版、简化进口审批、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发力,为中资企业投资中东欧地区提供进一步的便利。
首先,注重对“外语+法律”复合人才的培养。据介绍,我国一些知名外语院校早已开设中东欧语种专业,但由于前些年不受重视,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立即改行。相关企业如有意在中东欧进行投资,可制定长远规划吸引人才,或者在高校选拔优秀学子进行定向培养,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对象国法律体系以及招投标等商务实践,确保企业投资利益。而外语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可有所侧重。
其次,政府可扶持出版一批有关中东欧地区的书籍或研究成果,加强社会各界对该地区的了解。据介绍,由于中东欧地区长期属于“冷门地区”,在学术评价机制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介绍该地区的书籍和研究成果凤毛麟角。然而,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走出去”战略大力推进,需要加深对包括中东欧地区在内的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了解。建议政府提供扶持措施,在短时间内出版一批研究著作,或者与相关国家合作翻译书籍,让企业获得必要的投资参考。
第三,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签订动植物双边检疫协定,简化进口审批程序,促进我国在中东欧地区开展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投资与贸易合作。陈新说,现在中国市场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大,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从中东欧地区进口食品大有潜力可挖,尤其对于中东欧地区的欧盟国家,由于必须符合欧盟严格的食品标准,因此其食品质量相对已有保障。
第四,加快中资金融机构在中东欧地区的布局。据介绍,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已在匈牙利、波兰等国开设分行,我国还准备与罗马尼亚商谈中资银行进入事宜。随着中资银行在中东欧地区开设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和网点,将为中资企业投资该地区提供便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19/7816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