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封存审批公章 见证简政放权决心

2014年09月22日 09:50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李克强见证封存109枚审批公章称束缚太多人了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天津考察调研。李克强来到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说,过去审批事项多,各部门审批章共有109个。现在通过减少审批、整合职能等改革,所有必要的审批集中到一起,只需盖一个章。李克强赞许道,109个章变一个章,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大动作,要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

李克强一行还考察了西于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工程现场、新港海关和融科大厦。

镜头1

棚户区居民“赠字”:一诺千金

地点:西于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工程现场

“去年我们见过啊!”天津市西于庄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见到正在样板间看房的李忠义老人和她的街坊们,李克强走过去与他们唠起嗑儿来。2013年年底,李克强曾到西于庄棚户区居民家中实地考察,今天再次与这些“旧相识”相见,话题自然离不开去年考察时看到的情形。

“还是住着两层的高低床么?”李克强问李忠义老人。去年那天,沿着仅能通过一人的一条狭窄巷道,李克强弓着身子穿过一道小木门,走进李忠义的家。在那间三代人居住的不足20平方米的陋室中,一张高低床占了屋子大半面积。李克强当时就对这位老人承诺:“政府一定会想办法让你们尽早住上有暖气、有厨房、有厕所的新房!”

西于庄棚户区安置房工程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和苑新城西区,工程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配套有学校、超市、健身等各种服务设施。工程预计于2015年6月至12月陆续竣工。

此次前来看房的老棚户区居民还记得,去年到访西于庄时,李克强曾对他们表示,明年还会再来。一位前来看房的棚户区居民特意写了一幅字送给总理:“一诺千金,造福百姓!”李克强接过来连忙摆手说:“这个‘一’不是我一个人,是政府一诺千金。”他继而说,能够这么快就即将完工,这里面包含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施工人员的辛勤努力。

他还展示着字幅打趣道:“你看你这个‘一’字,笔画写得多粗,所以说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总理的风趣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

镜头2

总理邀媒体帮小微企业做广告

地点:融科大厦

在考察天津融科大厦时,李克强称赞这里聚集了人才、智慧和创业激情。

融科大厦是定位于服务小微型电子、软件、文化创意及服务业企业的科技楼宇,聚集了70家小微企业。

这里一位做保鲜技术的绿新低温科技公司负责人向李克强“诉苦”:公司技术领先,但没钱做广告,打不开销路。李克强笑着对媒体记者说,希望你们多为这些成长型小微企业做“广告”!他随即郑重叮嘱企业负责人一定要诚信为本、保证质量。

 

镜头3

“通关便利化为国家积累了财富”

地点:新港海关

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是海关等部门按国务院部署协同推进的改革举措。

在新港海关,过检的司机向总理反映,新的通关措施大大节省了时间,李克强说,这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也为国家积累了财富。

他对新港海关用电脑摇号随机选择抽检对象、随机确定检查人员、不搞选择性监管给予肯定。

他说,这种做法体现了监管的科学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对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有积极意义。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不断加强制度性和法制建设,使寻租无门,腐败无路。

现场

李克强:这公章不知束缚了多少人

在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109枚公章被永久封存在一个长方形的箱子里,“成为历史”。在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服务大厅,一位工作人员合上了装满废弃公章的小箱子,并在上面郑重贴上了一张封条。整个过程只有几十秒,但现场一位记者说:“这是一个历史性场景!”

“为了盖这些章,老百姓不知要跑多少腿”

11日下午,李克强前往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详细了解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4个月前,滨海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18个不同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为“一局一章”。

审批局局长张铁军向李克强介绍:“我们实现了‘一颗公章管审批’,用1枚‘审批专用章’取代了原来的109枚审批公章。”

在审批局的服务大厅里,李克强拿起一枚铜质的废弃公章,在手中掂量了一下说:“这章做得多结实啊!不知束缚了多少人。”他感叹,为了盖这些章,老百姓不知道要跑多少腿,甚至可能还要做很多“别的工作”,花费很多“灰色费用”。

张铁军告诉总理,在把全区的审批事项整合之后,滨海新区把209项审批权力都“晒”了出来,对有交叉的事项进行合并,很快就缩减了20%,“我们把缩减的费用都反馈给社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一年就能给百姓减费近1000万元。”

“这相当于为百姓办事减少了108道手续”

此前一天,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致辞中提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

他说,政府带头自我革命,“开弓没有回头箭”,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考察中,李克强说,“权力清单”划定的是权力的界限,“责任清单”明确的则是政府的担当。

他称赞“1枚公章取代109枚公章”是“真正的重大改革”,“你们用1枚公章,取代了过去109枚审批公章,这相当于为百姓办事减少了108道手续,为他们大大节省了精力、降低了成本。”张铁军接口说:“不止108道手续,以前盖一个章有时候需要跑好几趟,甚至一个章还要盖好几次。”“怪不得这印章要做得那么结实呢!”李克强指着手里的铜印章说。

张铁军接着说,滨海新区用1枚公章取代过去的109枚公章,目的是为了让政府职能、审批监管的权责更加明确。他随即邀请总理亲自封存这109枚公章,让它们彻底“成为过去”。

李克强摇头说:“不,还是由你来封存。你封了,就要负责,就要担责任。我代表中央政府来当这幕历史的见证人!”在总理和前来办事的市民共同见证下,张铁军合上装满109枚公章的箱子,随后又郑重地在外面加贴了一张封条。

李克强特别叮嘱张铁军:“这些公章今天被贴上了封条,就决不能再打开,再也不能变相给老百姓‘设门槛’。要让它们彻底成为历史!”张铁军立刻回答道:“我向您保证!给您立军令状!”

声 音

棚户区是历史欠账,也是城市伤疤。全国还有不少棚户区,我们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能把城市伤疤抚平。

我们将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各级政府都要帮助草根创业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和开拓市场等“成长中的烦恼”,让小微企业有大作为,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李克强

 

封存上百审批章亦是政府的“自我解封”

4个月前,滨海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18个不同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为“一局一章”,这无疑是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一项创举和重要里程。109个章,代表的就是109道甚至更多必须迈过的“行政审批门槛”,无怪乎李总理会感叹:“为了盖这些章,老百姓不知道要跑多少腿,甚至可能还要做很多‘别的工作’,花费很多‘灰色费用’”。将109个公章缩减为1个,无疑是大大缩短了时间,节约了大量的办事成本,将办事群众从“打怪升级盖印章”式的漫长过程中“解脱”出来。

109个章变为1个其实也是政府的“自我解封”。当前很多有行政审批权的政府机构都同时存在“某些部门人手不足与某些部门人手过多”的矛盾景象,归根到底就是自家审批流程过多,禁锢了一部分本该安排到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力资源。将部分行政审批权交出去,将象征权力的公章交出去,其实也是释放这部分人手,缓解内部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其次,清理了行政审批中的交叉地带、模糊边界,让工作人员从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的疑惑中解脱出来。滨海新区在把全区的审批事项整合之后,发现209项审批权力中有接近20%属于交叉项目。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类交叉项目往往也是单位之间权责不清、界限不明问题的“高发地带”,让工作人员办也不是,不办更不是,无端惹了许多纷争。缩减公章,减少审批流程和环节,将零散的环节和步骤整合为一体,划定权力界限,明确职责担当,这也是将工作人员从疑惑和迷茫中“解救”出来。

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张有喜曾说,同忻煤矿在办理审批过程中,需要跑33个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先后要出147个文件,盖205个公章,期间付出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等办事成本不可估算。滨海新区的“公章缩编”也许将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信号弹,更具备推广全国的实验意味。我们期待着“109变1”能为政府职能真正转变拉开序幕。

封存的不仅仅是109枚公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了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已先后3次作出决定,对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审批权限进行下放,对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程序进行了取消,要求地方各政府要加大简政放权和精简行政审批制度的步伐,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体现市场的作用,把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管理转为现在的治理和服务。

今天,伴随着109枚公章被封存,也正是标志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快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的步伐正式全面启动。这109枚公章的被封存,拉开了国家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序幕,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吹响了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号角。可以说,随着装有109枚公章的盒子的盖子被封存,也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这个开启,掀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篇章,唱响了反腐倡廉的冲锋号,激发了社会创新驱动的活力。这个举动,看是平常,也很普通,但却是共产党人践行群众路线,不断还权于民的勇气和信心的体现。

109枚公章的被封存,是因为它承担的历史使命已经宣告结束,历史需要他退出历史舞台。行政审批制度是在特定时代下的特定产物,在当时的时代下,对于规范国家的管理还是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当年正是由于这种行政审批体制的维系,才使得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秩序井然。今天,对于这个历史功臣,但我们仍然让他卸下了重任。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敢于担当的精神。正是有了共产党人的这种高贵品质和高瞻远瞩,才能够作出这种毅然的决定。这就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和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的根本区别。

 

同时,随着这109枚公章的封存,也反映了中央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贪污腐败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也是侵蚀我们党自身肌体的蛀虫。曾经一度时期,一些基层苍蝇利用行政审批权力,大肆上演权钱交易,干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勾当,已被基层干部群众所诟病。治标必治本,要想彻底根除基层苍蝇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就必须坚持从源头抓起。及时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就是切断一些人吃拿卡要之手的有力举措,没有了壕沟,烟搭桥酒引路便没有了市场,卡子一旦被拆,那张无形之手也就没有了附着物,社会风气也就会好得多。

还有,随着这109枚公章的封存,开启了人们思想的通道,打开了禁锢人们多年的思想上的枷锁。一个国家的前途在于发展,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改革的驱动力在于创新,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创新驱动作支撑,一味的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吃老本,历史的车轮滚滚就会从我们身上轧过。创新驱动既有来自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也离不开民间人群中的自发创造。通过简政放权,拓宽了人们干事创业的平台,只要是法无禁则皆可为,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门路和发展方式,这些方式中不乏灵光点和闪光之处,有了这些人民群众智慧的贡献,自然就能凝聚起无比强大的改革攻坚力量。

岁月的流逝带来的是新的一天的开启,要想适应新的一天中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修订和改进我们的行为规范,不断推陈出新,去适应新时代的召唤。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解放思想,同舟共济,凝聚和传递着社会最大的正能量,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就是具体的表现。

封存审批公章还需警惕“审批权”反弹

天津滨海新区一下子封存了109枚公章,折射出当地简政放权的力度之大。也许,这些被封存的每一枚公章,都曾束缚了很多人折腾了很多人,社会也曾为之付出了高昂的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如今这些公章被永久封存,而且是在总理见证下被封存,有着更多特殊意义。

首先表明总理高度重视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新一届中央政府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力度。李克强总理曾公开表示,本届政府下决心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审批事项。而一年多来国务院已取消和下放了632项行政审批事项,各省市政府也下放了不少审批项目,但公众普遍担心简政放权卡在“最后一公里”。如今,总理见证封存公章,表明要坚决打通“最后一公里”——消除不必要的公章。

其次或表明“一颗公章管审批”具有推广价值。虽然各地政府都围绕“公章”做减法,但很多地方改革的力度不及天津滨海新区,原因就在于,滨海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行政审批局”,“一颗公章管审批”——用1枚“审批专用章”取代了原来的109枚审批公章,力度极大。总理见证封存公章,或许说明这种推进简政放权的具体措施更有实际效果。

其三是提醒其他地方政府要下狠心封存公章。尽管一年多来各级政府已经取消和下放了很多审批项目,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审批长征”。例如,前不久人民日报披露,辽宁锦州2014年一重点民生工程已加盖133个公章,仍未完成审批工作。可见,某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公章“束缚”现象。

另外,总理见证封存公章也是提醒人们警惕审批权“反弹”。李克强总理在见证封存公章的现场特别叮嘱:“这些公章今天被贴上了封条,就决不能再打开,再也不能变相给老百姓‘设门槛’。要让它们彻底成为历史!”这既是告诫审批部门,也是提醒公众监督和防止审批权“反弹”。

当然,简政放权也不能止于封存公章,这是因为,影响行政审批效率和成本的因素,不仅仅是公章。比如说,某些行政审批项目完全是领导说了算,即使封存了相关公章,但如果领导干预审批,或者控制审批环节,问题还是很多。

比如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第三方开展“广州市依法行政状况公众评价”调查,不久前公开的调查结果显示,与政府部门常打交道的受访企事业人员,认为存在“按领导要求审批”的人多达62%。这意味着行政审批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实权的领导态度如何。

进而言之,封存公章只是简政放权的一部分,封存公章之后,如果领导的签字审批权没有同时取消,还是会影响行政审批的效率和成本。因此,要警惕某些领导以签字取代公章。要想完全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既要封存公章,更要制约领导的权力。

 

【启示与思考】

随着公务审批改革的深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地方都会像天津滨海新区一样,陆续封存一批公章。封存公章是件好事情,其见证着高层简政放权的决心,其见证着我们提高办事效率的变革。但是,封存公章也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此路漫漫,艰辛依然在前方。

公章代表着权力,权力的体现未必会借助公章这一个载体。可是,试想,没有了公章就等同于没有了和公章同等的权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有的时候权力体现在公章上,也不体现在公章上。

没有了公章,很多官员依然可以借助权力去刁难百姓。而且很多官员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也不是每次都需要借助公章的。比如说,有的官员的嘴就比公章还管用,有的官员的电话就比公章还管用,有的官员的条子也比公章还管用。

面对封存公章的美好,我们还不能高兴的太早。对于熟悉基层政府办事程序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事实,就是很多基层政府和部门,对于同样的公章,还有一个衍生品----“副公章”。一些地方为了搞特权,会同时刻一个同样的公章,在上面做一个记号,比如说“某某政府”后面会有一个“2”字,或者是用另外一个公章沾用蓝色的印泥处理公务,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封存了法律意义上的公章的时候,是不是有人也会留下这样的公章?

说到底,公章只是一个塑料疙瘩或者是木头疙瘩而已,其代表的却是权力,但是权力不全在公章之上。我们封存公章很容易,要同时封存相应的权力却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层来说就要多些警惕的心理。不能把乱作为的权力留在“封存公章”的箱子外面,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22/7818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