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以整改实效取信于民
2014年09月23日 09:15
践行群众路线、根治“四风”问题,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整改。大同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风精神贯穿始终,以整改实效取信于民,在边学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专项整改中,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氛围的进一步形成,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基础要打牢,声音要听真,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和努力目标
5月9日上午,大同县峰峪乡兼场村村民赵来有、陶福家里迎来几位客人,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盘腿坐在农家炕头上,与群众拉家常,听村民说困难、谈期望,征求他们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听得到真意见,才能找准真问题,在学习、批评及今后的整改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市长李俊明等市四套班子领导也带头“沉入基层”接地气、听呼声,在下农田、进厂棚中加深学习理解,在融入群众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为广开言路,市委、市政府还通过“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征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听取人大政协意见、“三联五解”、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充分了解群众的意愿与呼声。
各单位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征求意见活动。市人社局针对群众反映的办理退休手续周期长等问题,请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参与审批办理模式创新。广灵县干部党员集中3天开展 “驻村入户访民情”活动,从县委书记到普通科员,都带着行李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脚沾泥土听意见。大同县结合下乡住村包村和 “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活动,对20个重点发展村、13个软弱涣散村和18个贫困村进行走访,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天镇县谷前堡镇围绕 “最需要关注和帮助的人”“最需要解决的事”“群众意见最大的事”三个方面,组织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排查,从满足群众“微心愿”入手,把群众诉求清单转换为问题清单。
党员干部“沉下去”,意见建议“浮上来”。在第一环节中,全市各级各单位共征求意见建议86550条,梳理“四风”问题30619条。其中市委征求意见建议25403条,梳理“四风”问题15573条,整理归纳为35个方面358条;加快改革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方面的意见建议9830条,梳理归纳为16个方面114条。
之后,市委紧紧盯住事关大同全局的发展问题、民生问题、信访问题,紧紧联系重大事件、重大案件、重大事故、重大失误“四重”问题,在省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市委常委会6次召开不同形式的问题分析会,对问题清单不断把脉会诊。在深学学透、深谈谈透的基础上,召开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进行了充满“辣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整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整改阶段,大同市委在认真落实中央“7+4+10”专项整治部署的同时,开展了9项专项整治活动,涉及信访积案化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治乱减负”等九个方面。其中在市委领导班子整改方案中,提出6个方面、36项具体整改措施,并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分解到每一位常委,明确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具体负责人。各牵头和配合单位分别制订了单项整改工作方案,逐一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整改责任人,形成上下联动的整改机制。在全市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中,制订了29个子项整治方案。
抓住具体事,做好身边事,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不论是边学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还是专项整改,大同市委和各活动单位普遍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着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事、身边事抓起,使整改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造福群众的过程。
卫生系统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大处方、滥检查、违规收费、收受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红包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拳出击,共处理违法违规事件174件,6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取谛“黑诊所”63家,停止32家药品经营机构诊疗活动,责令61家违规医疗机构整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延长门诊时间,送药送结果到病房,检查结果互认,方便群众就医;利用12320卫生公益热线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健全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接受群众反映强烈的对患者权利和诉求不重视等医患关系突出问题113件,办结107件,群众满意率达98.13%。
教育系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分班以及“乱办班、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等问题,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通过多种形式公布招收学生入学条件、报名时间、招生计划、招生范围等有关政策,不得设置法律规定以外的其他条件限制学生入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二轨制以上学校,在秋季开学前同一时间统一实行公开编班,邀请家长、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现场监督,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和教工班等,实现班级任课教师和生源均衡。
政法系统开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查办涉及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并整合优化主城区交警、巡警、协警等警务资源,建立111个综合警务站,全天候服务群众。先后查办涉农领域案件15件20人,建筑业和民生领域渎职侵权案2件。为解决“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问题,市委政法委从社会各界聘请50名执法监督员,建立常态化的群众执法监督制度。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全市所有餐饮服务类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和餐饮类食品摊贩开展了为期100天的 “百人百日百家店”集中整治,取缔无证经营的餐饮类小作坊、小摊贩,使持证率或登记率达到100%,全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根本好转;着力打造食品药品规范化建设“样板街”,对整治范围内的1100家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经营单位进行了规范和整治,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为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评判作用,增强和巩固整改效果,进而达到真改、实改、快改的良好效果,大同市要求各单位整改情况必须及时公布,接受群众满意度测评,并在《大同日报》开设“整改进行时”专题专栏,特别是举办了2014大同“电视问政”活动,现场播放暗访视频,让“一把手”现场接受问政代表和场外群众提问,进行满意度表决。
坚持长效化,制度作保障,努力形成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新常态
在查摆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大同市委要求各活动单位全部建立起 “四风”突出问题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类、推动改革发展类、已整改问题类“四本台账”。其中“四风”问题类3912项、群众利益类2225项、改革发展类1745项,并对“问题台账”实行了建账、领账、晒账、销账四级流程管理,构建起完整统一的整改工作体系。
目前,全市整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纠正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现象,全市各级各类文件压缩25%,会议精简20%,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68项。
——市县两级“三公”经费支出较活动前一年节支4113万元,降幅达18%;全市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出境同比减少29批49人,分别下降70.7%和75.4%。
——全市共清理清退违规公务用车147辆,占应清退数量149辆的98.7%;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基本整改到位,没有滥建楼堂馆所现象。
——公款送礼、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借婚丧喜庆敛财等行为得到有效扼制,对5起违规案件的7名当事人进行了查处通报;全市1471名处级以上干部作出了不出入私人会所的公开承诺;查处党员干部参赌涉赌案件22起,惩处28人。
——市政府共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24项,大幅缩短审批时限;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近6个月受理群众诉求7.87万件,已办结7.56万件;市公安局整合优化警务资源,建立111个综合警务站,全天候服务群众;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总数达到932个。
——受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投诉举报案件382件,结案363件,为3286名劳动者追发工资4212万元,从严惩处23名涉案人员;教育、卫生系统处理违规事件16起,取缔“黑诊所”63家。
——大力纠正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问题,全市共清理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9968户17765人,办理应保未保户904户1820人。
在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建设计划中,涉及38项制度,22项已制订公布,11项近期也将陆续公布,5项正在着手制订。各单位“两方案一计划”和班子成员整改清单已全部制订完成,并进行了审核备案。大同市要求各活动单位必须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绷紧思想这根弦,保持压力,增强动力,推动党风政风实现新转变,形成推动发展新常态。
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大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向东说,今后工作中,大同党员干部将继续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让群众在活动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同时,要在“两不误”“两促进”上见实效,积极抢抓大同市列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经济圈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大张乌长城“金三角”战略合作,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综合配套改革,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转化为事业发展的新动力,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开展,大同市党员干部践行为民宗旨的成果会更加丰硕,大同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必将增添更加强大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23/7819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