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西山:“转作风、促发展”

2014年09月24日 09:35

 

相益巷,曾是最让秋苑小区居民心烦的地方,清晨的喧闹,垃圾散发的臭味,但近日,居民们发现曾经的困扰不见了,这得益于西山区创建办与西苑街道创新工作模式,规范管理,将脏乱一条街规范管理为步行街。看似一个很小的举措,却让居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秋苑小区居民经历的这种转变,只是近三个月来西山践行城乡清洁工程的一个缩影。

2月26日,昆明市正式启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活动,明确提出“城乡环境面貌三个月明显改观,半年见成效,一年根本转变”的目标。

同一天,西山也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抓脏治乱解堵”为工作重点,全面启动了“城乡清洁工程”。半年走来,西山城乡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提升,西山市民见证了这个城区正在发生的美丽变化。

全面整治城市管理顽疾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在推行城乡清洁工程中,西山区创建办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不断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多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城乡清洁工程”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区各项工程正逐步向纵深推进,在西山区创建办的牵头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高潮。

家住白马小区的李钊晚饭后总喜欢带着爱宠出门走走,以往他总是选择绕开家门口的鱼翅路,但4月份开始,他不再绕行。

为彻底整治辖区顽疾,将“乱点”变亮点。棕树营街道建立网格化管理队伍,成立文明卫生监督岗队伍,把文明卫生监督人员分配到每条街,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等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劝阻教育,在责任到人和创建细节上下工夫,以“疏堵结合”的管理理念治理摊点乱摆,帮扶困难群众,缓解执法矛盾,突破城市管理的瓶颈,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破解流动小摊贩治理难题之路。

老旧小区是“城乡清洁工程”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从一开始,如何解决这些片区环境卫生问题就摆在了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的面前。

书林社区老旧小区多,尤其是破产企业家属区的管理最让社区居委会头疼。为此,社区多次组织公共单位、志愿者、在职党员对老旧小区进行集中清理,并不断加大完善老旧小区保洁力度,甚至专门抽调保洁人员专人负责家属区。

城乡清洁工程启动以来,金碧街道组建了一支城市管理监督队伍,每个网格都配备专门的城市管理监督员,专职负责该单元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员一旦发现网格单元中发生问题,通过网络系统及时上报信息采集中心,并将处理结果以网络和手机短信告知的方式反馈到监督中心,处置效果一目了然,并且可供复查。如今,在这一系列举措下,金碧街道片区不少昔日的卫生死角彻底消失,辖区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提升。

 

扮靓城市环境用新招

占道经营,不仅是居民嫌弃的地方,更是管理者头疼的地方。长期以来,西苑街道相益巷小贩占道经营屡禁不止,为此,街道城乡清洁指数多次受到“拖累”。为了彻底改变巷道现状,西苑街道联合多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后,召开听证会,最终决定将这条“马路市场”变为步行街。

位于兴隆花园小区和梁源小区之间的相益巷属东西向背街小巷,分别与昆州路和秀苑路相连,属于小区道路。在原来的规划建设中,相益巷是一条7米宽的步行街,在昆州路扩建工程施工中,为了车辆分流需要,就把步行街打开。但由于附近都是老旧小区,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近年来,巷子形成一个“马路市场”,导致占道经营集中、车辆乱停放、环境卫生差等频频出现,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如今,经过彻底整治和规划后,整条巷道大变样,变成宽敞干净的步行街,巷子中每隔50米便有一个垃圾桶,没有了乱摆摊点的小贩、占道乱停的车辆。

走进永昌街道,提及“早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菜篮子”问题一直以来是西山区委、区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在继生鲜超市、引摊入市之后,西山区创建办和永昌街道办事处又推出了早市这一便民举措,转变思维,在城市管理与服务市民之间寻找平衡点,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目前,永昌早市解决了周边近6万居民买菜难题。

此外,广福小区每月的插甸蔬菜进社区活动也是受到居民的交口称赞。在前卫街道的“马路市场”也一直是城管执法队员最头疼的难题,为了彻底整治马路市场,城管科工作人员每天6点开始巡逻,一旦发现占道经营现象马上进行处置。同时,为了解决居民买菜难题,街道引入插甸蔬菜,定期走进辖区各个小区进行低价销售。

 

治理城郊结合部的乱象

除了城市街道各有新招外,对于船房小区、西部汽车客运站等城郊结合部,福海、马街街道也各有绝招。

船房社区属于典型城中村,从创卫时期就开始从村小组集体资产中抽出一部分作为卫生经费,“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福海街道又加大经费投入,对辖区环境卫生进行重点整治,针对船房村口摊点乱摆的旧疾,街道采取引摊入市,对摊点进行集中管理。此外,每天有10名城管人员在村口巡逻,全天候进行管理;对于建筑工地的渣土车,街道成立渣土运输整治工作小组,对辖区违规渣土运输车辆及施工工地进行查处。在一些路口,设置违堵点,禁止渣土车进入。

而对于在西部客运站的乱点,马街街道在交通乱象的主要路口,设置移动探头,抓拍车辆乱停乱放。在交警的配合下,每天有20多辆违规车辆被处罚。与社区第三方首次“合作”,引入企业对道路交通进行综合治理,管理车辆乱停乱放及对车辆进行安全保管。

如今,无论是在船房社区的路口还是西部客运站,都看不到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车辆有序通过。街道干净清爽,小摊小点也不见踪影。

西山区创建办负责人表示,“城乡清洁工程”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西山将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降低工作标准、不减弱工作力度、不减少经费投入、不出现“问题反弹”。努力把已经形成的好的思路、制度、措施坚持下去。把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推广,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提质量

城乡环境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也是这个地方是否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及文化品位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涉农街道仍有许多地方不符合美丽城市的标准,甚至影响城市形象。

为此,西山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五条扎扎实实的措施在广大农村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倾力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差距。

团结、海口、碧鸡街道通过专项活动探路乡村治污,制定“清洁家园”工作责任制,明确各村的分包领导和责任人。同时各社区之间定期召开现场会,开展保洁观摩等活动,通过现场评比、观摩,提升辖区保洁质量。

目前,西山已初步构建起人、财、物体系,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西山区将根据中心城区、社区、城中村、城乡通道的容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及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河道水域等各自不同的清扫保洁标准,定人、定岗、定责,确保每条道路、每个院落都有人管理、有人维护、有人监督。此外,依托数字城管,实现各城区联网、多部门联动,确保市域范围内的网格化管理,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快速妥善处置。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必须痛下决心从清洁工程抓起。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对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西山区建设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山水园林新城区也有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西山区将迅速掀起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热潮,全力以赴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0924/7821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