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虚拟运营商坐实“运营商”需融合创新
2014年10月04日 19:21
虚拟运营商各显神通,迈开第一步
在9月23日至27日期间举办的2014年中国国际信息通讯展上,虚拟运营商首次登场,展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移动电信产品和服务。
比如蜗牛移动,首推半年语音免费,余量不清零的方案,将通信服务与游戏业务相结合,将语音、流量转化为特殊游戏币,实现通信与游戏的融合;京东、阿里等电商通过购物送语音、送数据流量的方式实现业务增值;苏宁、国美等传统的零售企业将通信帐户与购物帐户打通,通过线上线下等多渠道发展用户。天音等企业推出了多人异地分享套餐,个性化定制套餐,流量共享、结转等新的模式。
截至目前,工信部此前已分三批向26家企业发放了移动通信转售牌照,虚商用户累计发展超过40万户。第四批移动通信转售牌照也发放在即,届时虚拟运营商可达41家。工信部发展司闻库司长认为,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业务在目前还是发展的初期,包括业务模式、合作机制等在内的很多方面都是在尝试。
虚拟运营商起步期间,遭遇了“部分银行、网站不识别”、“被识别为骚扰电话自动拦截”、“客服支撑系统不完善”等的问题。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市场经营研究部主任许立东认为,这些都是技术问题,已经在与央行等机构进行协商解决,不是制约虚拟运营商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本问题还是要基础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批零倒挂”有望破解
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被业界称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但双方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在与虚拟运营商交流中,“批零倒挂”反映较为集中。据了解,虚拟运营商需要向三大基础运营商批发语音、短信、流量,但目前,转售企业批发价却高于三大运营商的业务零售价,特别是今年以来,4G业务的推出,各大运营商降低资费标准,而使得“批零倒挂”更为明显,给刚起步的虚拟运营商增添压力,因此对“批零倒挂”的抱怨声音较多。
许立东认为,价格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三个原因:一是对零售价格水平缺乏统一认识。部分虚拟运营商将批发价与基础运营商个别的促销价格相比较,其实,基础运营商的短期促销价格并不能代表其平均零售价格水平。二是基础运营商目前的资费水平的地域差异比较大。从基础运营商和转售企业的合同来看,目前都采用全国统一的长市漫合一的批发价,但是各省市基础运营商拥有一定幅度的资费优惠权限,地方资费有时明显低于全国统一资费,这就使得转售企业在部分地区的批发价格高于当地同类业务的最低优惠价格。三是转售业务价格尚未调整,目前的协议价格大部分是按2013年的数据测算的,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市场的零售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批发价格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
9月25日,中国三大运营商与六家虚拟运营商的代表企业签署了《移动转售业务批发价动态协调机制》文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有望解决长期制约转售企业的“批零倒挂”现象。许立东说,目前大家在两个方面原则上已达成了共识:一是建立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建立移动转售业务批发价格协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签署的《协调机制》是框架性的协议,并非法律或合同文件,价格调整具体定价、调整周期等仍需要进一步谈判、协调,不可能一步到位。《协调机制》的具体执行,仍然需要转售企业、工信部、三大运营商的共同推动。
许立东认为,从当前来看,基础运营商之间的相互竞争已经使4G本身的资费有了较大的下降,达到了市场零售价格进行重大调整的阶段。他建议,基础运营商结合自己的4G业务进行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规划,并逐步把4G业务转售给虚拟运营商。
坚持融合创新之路
许立东透露,基础运营商正在主动研究批发和零售价的联动机制,但基础运营商内部达成统一意见也需要一个协调过程。毕竟批发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虚拟运营商不要纠结于批发价问题而观望和等待,要创新商业模式才是破局之道。
我们认为,消除“批零倒挂”并不必然意味着能够激活虚拟运营市场。价格差异和优惠空间是虚拟运营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是搞活虚拟运营市场、拓展虚拟运营服务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虚拟运营商不是简单的批发,重新包装再零售,根本出路是结合自己的业务,融合各方面技术、资源,创新自己商业模式,以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来赢得用户。
当前,各家虚拟运营商都是处于尝试、试错的阶段,技术、配套政策等也处于磨合阶段,业界普遍预期,真正快速发展有望在2015年。此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测,到2015年底,全国大约有5000万虚拟运营商用户。虽然只占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3%左右,但对于目前仅有40多万用户的虚拟运营商来说,这个目标不容易实现,业界看法不一。但对如何虚拟运营商如何发展,意见较为统一。
获批的虚拟运营商以民营企业为主,创新意识较浓。受访的虚拟运营商大都认为,创新决定未来,探索无止境,坚定不移地走好差异化道路,“价值战”才是未来的方向。
巴士在线总裁王献蜀较为乐观,他认为5000万可以实现,并且希望巴士在线能占到其中的10%。王献蜀称,通过此前3个月的试错,找到了闭合的商业模式,巴士在线在9月25日推出了以通信为媒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10020流量银行”,为巴士在线的170用户提供流量增值变现、彻底实现免费通信的创新服务,旨在以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方式盘活通信服务本身。
王献蜀认为,虚拟运营商的探索,一是移动虚拟运营商的业务必须跟原来的业务、用户结合,才能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第二是移动通讯转售必须跟移动互联网结合,由此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移动虚拟运营的商业模式。(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04/7827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