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拦车索座”拷问公交文明
2014年10月02日 11:40
【社会热点】
【事件介绍】
老人因无人让座拦公交车2小时:谁也别想走
9月21日,网友“W—恋战”在百度贴吧“保定吧”发表帖子,曝出自己在红旗大街巧遇的一场因公交让座引发的纠纷事件。据“W—恋战”称,图中的妇女和老人因上车后几名年轻大学生没有给自己让座而感到气愤,而对此无动于衷的公交司机更是激怒了两人,便随即下车挡在车前,表示“就这么耗着,今天谁也别想走”。
此帖发出后,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人们吐槽事件本身的同时,对各方角色又有着不同的看法。
年轻学生,你该让座
网友“森不可测”:年轻大学生应该让座,反正我看到老人孩子、抱小孩的,一般都会主动让的。没遇见过特殊情况,保定就这么大的地方,站一会儿又能怎样?希望大家传递正能量,多帮助别人。
网友“时间自在”:虽然社会变化快,但对于尊敬老人这样的传统美德,还是应该传承下去。
倚老卖老,要不得
网友“晓宁”:有点“为老不尊”的赶脚,这么闹事,堵车不说,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秩序。这样的,就不该给他让!
网友“墨染倾城”:在日本,给老人让座别人还不一定会坐呢,觉得你是嫌他老,还会不高兴。可在中国,呵呵!这大概就是所谓国情不同……
据网友“W—恋战”称,当天的纠纷事件前后持续将近两个小时,让本就是高峰拥堵时段的红旗大街变得更堵、更乱,直到有围观群众报警,经调解,事件趋于平和,人群才逐渐散去。
老人因未被让座拦公交车续:派出所称“理应处罚”
针对23日“保定老人因未被让座拦车2小时”一事,管辖的保定市东关派出所工作人员24日回应,称老人这种行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按理因给予处罚。但其表示,上周日负责调解的民警今天不在所内,对于此事“自己也不太好说”。
21日,河北保定一老人与一妇女因61路公交车上无人让座,在车辆驶到红旗大街时,两人下车后走到路中央,拦住了从站台已经启动的61路公交车。
对于“无人让座”,61路公交车调度员倪俊革23日表示,老人上车后曾有前排乘客让座,但老人觉得位子“太高”并没有坐下,走到车厢后排时其他乘客以为其不需要坐下,因此未予以让座。
多名目击者称,拦车时老人和同行的妇女中有人叫嚣:“今天谁也别走了,就这么耗着”。整个事件僵持约2小时,导致红旗大街拥堵,直到交警“奋力”调解才得以收场。
倪俊革向记者称,警方调解过程中,司机表示自己也有责任,最后警方均未对司机和老人进行处罚,而是直接放行。目击者也佐证,在司机承认“错误”后,警察让乘客们回到了车上,公交车重新启动,老人和妇女也随即离开。
有网友跟帖质疑:“两小时,这么好的体力没看出哪里需要让座了”。更多的评论则指向老人的行为是“倚老卖老”,其拦车堵路的行为已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应该受到拘留处罚。
24日,记者致电当日出警的保定东关派出所。一值班民警表示,老人拦车导致道路拥堵确实扰乱了公共秩序,按理确实应该给与处罚。其进一步回应,自己并不是当时负责调解的民警,对于为何没有处罚,“自己也不太好说”。
随后,东关派出所所属的保定北市区公安分局政治处张主任向记者表示,已经得知此事,须向东关派出所了解情况才能回复。
据《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第三章第19条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得向拦车索座的老人讨个说法
拦车老人和同行妇女的行为,谁看了也会生气,且不说倚老卖老,更违背公序良俗,还影响公共交通,把公交车上的座位当成自己家的了,自私和愚昧跃然纸上。为了座位下班高峰期大闹2小时,有这么好的体力竟然还要挑着坐,还肆无忌惮对学生和司机倒打一耙,撒谎称没有大学生给自己让座。不叫我顺利沾光,我就给你们添堵,从头到脚看不到一点素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错,但前提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倘若一个人只顾权利不尽义务,就像叫嚣“大学生没素质……公交司机也不管……”的拦车者,没有资格评价和要求他人如何。大学生上车花钱买车票,与公交公司达成了契约,可以先来后到拥有座位,这也符合合同法的精神。政府为了照顾弱势群体,设立了老幼病残孕专座,其他人不能“利益均沾”。可是,弱势群体也不能强占他人座位,否则就侵犯其他乘客就座的权利。
仗着“我们这么大岁数了”,就侵犯大学生的权利,侵犯公交车司机的权利,其行为已经突破了“倚老卖老”,触犯了相关的法律。这才是涉嫌寻衅滋事,危害他人公共安全。可是,警方竟然调解了2个小时,以公交车司机道歉结局,让两个违法者得胜而归。警方的消极作为,让处理结果多输:乘客受损权利得不到弥补;公交车司机成了“冤大头”;拦车老人还会倚老卖老。用他人的合法权利,填补违法者的过度需求,无异于与虎谋皮。
与倚老卖老强求他人的恶行相比,保定公共交通的弱势更叫人唏嘘。城市出行,首选公交,可一颗老鼠屎就能轻易坏了一锅汤,说到底是对公共交通制度保障不力。在美国,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司机,谁都不能用言语和行为侵犯,否则就是刑事重罪。别说拦车两个小时,就算骂一句吐口痰,也会立即被警方逮捕。为了公共交通的安全,对任何违法者零容忍,这才是警方应该做的。公交公司也不能忍气吞声,得用法律追究拦车人责任,如今我国东莞、成都多地,类似行为者多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获刑,不妨一试。
话又说回来了,欧美等国,都不让座,因为老人觉得他人让座是歧视自己不够健康,反而很生气。这不光是观念的差异,还和权利意识有关系,让座意味着他人的“权利施舍”,而非糊里糊涂的道德行为,接受就意味着没有“施舍”就无法出行,这让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打了很大折扣,成为家庭和社会最大的累赘。人逐渐变老的价值,体现在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以及独立传授经验的能力上,而不是时不我待的补偿心理。无论警方和公交是否决定追究拦车老人的法律责任,这一点都值得所有老人思考。
无人让座就拦车,到底谁不理性?
公交车让座之争时有发生,为此而开骂的、打斗的并不鲜见,获得社会理解与同情的一方无疑就是乘车的老人了。确实,在我们这个文明国度里,年轻人对老人敬重与礼让,事关个人素质,事关社会公德,对此我们不表示异议。
老人上车之后,年轻人要不要让座,只有各种提示,但是并没有上升到违规违法的高度,因此,即便不让座,老人要想维权,恐怕也无法理依据。因此,这场让座之争势必没有“消停”的时候。
保定的两位老人阻拦公交车,使得公交让座之争演变为一场公共事件,无助的老人为摆脱现实困境,不惜采取这种非常规的手段,个人认为,属于维权过度,很不理性,言重一点有扰乱社会秩序之嫌,休怪我对老人大不敬。
年轻学生毕竟属于愣头青,素养不高,但是拒不让座,我们只能从道德层面予以谴责与批评,作为老人也应自重,何必为此争个高低呢?再说了,两位老人并非年事已高,也没有颤颤巍巍地走路,上车之后只需抓好扶手,不见得就出现意外,这可以从老人各种拦车动作窥见一斑。
由此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对老人的评定标准似乎需要修改,否则总有那么一天,老人之间也会引发纠纷。照我看来,保定发生的这一幕本不该发生,既然发生了,年轻学生、拦车老人与公交公司三方都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学生如此对待老人,可见公共道德严重缺失,学校这方面的教育出现真空,当下亟待“补课”;老人要想获得让座,可以与年轻人协商与交涉,果真对方拒不让座,你有选择报警的权力,但是决不能随便阻拦公交车,毕竟公交线路特别繁忙,因此而影响他人出行,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属于另类的以暴制暴,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至于公交方面,必须以此为教训,合理定制老人专座,设置必要的语音提示系统,要求司机发话不太现实,还是让其一心一意开车为好。
无人让座就拦车,很不理智、很不靠谱,必须得到制止,但愿这是最后一次。
“老人拦车”拷问公交文明何时走出困境
近段时间,公交闹剧频频上演。前有老人将座位让给自个儿孙子,自己转而向大学生索坐,后有老人因抢座发生争执当场猝死,现有老人因几名大学生没为其让座恼羞成怒,拦公交2小时。暂不谈老人行为是否违法,年轻人该不该受到道德谴责。但我们不能忽视,拦公交“这滴水”折射出公交文明已泥足深陷。
随着舆论的发酵,网友们关于“让与不让”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辩友认为,年轻人应该为老人无条件让座,毕竟人人都会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方辩友认为,每个公民都有享受座位的权利,让是礼貌,不让是正常,若老人倚老卖老、为老不尊,让座就是“溺爱”,坚决不能让。确实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网友们的辩论点也正是公交闹剧的引爆点。公交让座没有入法,“法无禁止即可为”,让与不让都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课题。在公交车上经常听到,“你让座,我让座,困难时候定有座”的宣传语,相关部门还拍制了文明乘车公益广告,将“文明”、“友善”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种种努力还是未能助公交文明走出困境。
俗话说,“理解万岁”。理解、包容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在民族大义面前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在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不抛弃不放弃。缘何在小小的让座面前,就非得剑拔弩张,倒戈相向,将形象碎一地?老人若能多理解年轻人为了生活疲劳奔波,年轻人若能多理解老人体格不再健硕。一句友善的“请坐”,一句衷心的“感谢”其实就能让硝烟殆尽,让温暖传递。
要让公交文明走出困境,不仅需要理解作为“软件”,还需要座位设置作为“硬件”。公交公司能为“老弱病残孕”设置专座,不妨再多设置几个老人专座。人少时,年轻人能坐,老人上车后年轻人主动让座,大家互敬互爱,公交文明定能在爱的呵护下走出困境,谱写和谐之音。
拦公交2小时本可避免
公交车上的让座、争座战争,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然而像这样因不让座拦车的,还是不太多见。
其实,公交让座、争座战争,并非无药可救。如果公交司机积极作为,干预在萌芽之时,制止在发展之中,许多让座、争座战争便会化干戈为玉帛,危害程度便会降低乃至消失。
就本次争座拦车事件而言,如果几名年轻大学生占了老弱病残座位,公交司机就该理直气壮责成其让座。如果不是老弱病残座位,也应说服动员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并且提醒老人有话好好说,不要倚老卖老强行索座,让别人感到不快。这样,想必几名年轻大学生未必就不肯让座。然而公交司机却无动于衷,这更加激怒了已经感到气愤的两位老人,于是让座、争座战争这才一步步升级。
没有配备安全员或售票员的公交车,公交司机一人独当,压力很大。当让座、争座战争发生了,应该多用智慧,包括动员车上乘客出面帮助自己制止让座、争座战争。乘客大多数具有正义感。他们纷纷做工作或进行干预,让座、争座战争往往会胎死腹中。然该公交司机没有作为,这也成了“争座战”升级的推手。
两老人因无人让座发飙拦车,事情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公交司机如仍无能力化解,应该立即报警,当作治安事件来解决,不让事态扩大。可是公交司机仍然无动于衷,任凭拦车事件持续2小时之久。这不仅影响了社会治安,而且损害了其他乘客的出行权。因此,不作为的公交司机应该受到追究,而且其所在的公交公司也需为此担责,为自己的不作为或渎职行为付出代价。
【启示与思考】
近年来,因为让座起争执,甚至发生肢体冲突的新闻,并不少见。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小之又小、人人当为的自觉行动,总会激起当事双方的情绪,甚至演变为暴打、斗殴等冲突?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按理,买同一张票,乘同一辆车,大家拥有同样的入座权利。但老幼病残孕属于需要照顾的乘客,为他们设置专座,保证这部分人的优先权,体现了一个社会的优良风尚,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很多时候,不少老人、病人、孕妇对于上车后没人让座有意见,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人“霸占”了爱心专座还浑不自知。一方被说难免脸上挂不住,一方有时得理不饶人,蹦几句拱火的话,各方的怒气很容易瞬间引爆,结果既伤了和气,又伤了身体。
帮助别人勿吝啬,举手之劳见美德,让座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涵养和文明程度,偶尔靠引导,主要靠自觉。简单地认为刷了卡买了票,就可以不让座,或认为让座是其他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折射的是冷漠与偏狭。谁都有变老的那一天,谁都有需要援手的时候,不管坐在哪个位置,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有需要的人让个座,是常识,更是共识。
当然,生活是复杂的,把“让座”放到具体的生活语境来考量,有时并没那么简单。如果不加辨析,也会有“误伤”。一个拦车将一个原本基于爱心,你情我愿、相互礼敬的善行变成了欺行霸市式的蛮干。年龄成了侵害他人权利的借口:我不管你什么情况,反正你得让座;不管你今天心情如何、愿不愿意、有没有生病;也不体谅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资源如何宝贵,这些都与我无关,你自己的问题自己忍着。“中国大爷”倒更像是“中国刺头”。
一个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用法度和文明来维系的,享受着权利的同时又承担着各自的义务。你既无道,凭什么要求别人有义呢?这种敬老即便得到了又有什么味道呢?如果座位也是僧多粥少的一种资源的话,相比于年轻人的身强力壮,老年人所能依赖的只能是道德和文明,而这样的所作所为恰恰是在削弱这一群体的权利,损人一千自损八百,难不成你每一回都打人拦车去?这并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一旦社会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占了上风,最受伤害的是弱势群体。
不管是对让座还是对广场上的噪音,社会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宽容的。不让座的新闻常有,可现实中一个颤巍巍的老人上车,还鲜见没人让座的;广场上大妈们跳舞,那么大的动静,除非情不得已,也鲜有人跳将出来阻止的。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国人在敬老这一方面,其实未见得有多不堪,你骂也骂了,大不了当没听见。
凡事都有个度,过了你就是在逼别人作出无奈的选择,并且你打人、拦着车不让走,其实是有法律管你的。若较起真来,只怕对自己未必是什么好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02/7828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