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贵州: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新格局
2014年10月10日 10:12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增速大幅前移,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全省上下把开放牢牢抓在手上,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但也要看到,我省开放程度还不高,科技基础和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开放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亟待加强。在我省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开放与创新相辅相成,开放重在引资、引智、引技,带来先进生产力,激活创新创造潜力,在这个意义上开放平台就是创新平台。开放创新平台是我省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战略拓展,是开放创新的新引擎,是重要的载体和工作抓手。为此,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强调,要着力打造好集聚性平台、引领性平台、综合性平台、全球性平台,增强吸引力、提高承载力、具备竞争力,以平台建设促进开放创新。我们必须大力打造各类开放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新格局。
打造集聚性平台,建好开放创新的主阵地。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指出,园区是扩大开放、加快创新的重要平台,要用好各类园区,把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平台、科技创新的平台和先行先试的平台。2013年全省产业园区入园企业7862户,从起步建设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由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旅游景区等构成的“5个100工程”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吸纳和集聚生产要素、引进和集成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5个100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和重要战术安排,既是开放平台,又是创新平台,将是我省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一方面要将其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集聚平台,大力推动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加强与发达地区的机制对接和产业对接,引进更多的市场主体、战略投资者和重大项目;加快推行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和并联服务机制,注重招商引资项目的成长性和成活率;努力做好投融资平台,探索直管、托管、代管和共建等模式,切实增强承载功能。另一方面要建成科技创新的集聚平台,大力推进产业服务平台向创新发展平台延伸,构建区域性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帮助企业推进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支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企业组建技术中心、同质企业整合集成科研资源,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孵化机制,鼓励发展风险投资,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的先导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高端人才的聚集区,把“5个100工程”打造成为我省持续推进开放创新、集聚优质资源的基础性平台。
打造引领性平台,构建开放创新的新高地。集中打造高位开放、创新引领、高端发展,具备先行引领功能的平台,对于领跑全省开放创新、后发赶超至关重要。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提出,省一级要重点抓好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双龙临空经济区建设,加快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使其“闪亮登场、领衔主演”。贵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既是我省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又是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全面融入区域产业分工的重要战略平台。目前,新区直管区已累计完成投资450亿元,有41家企业入驻,实现了良好开局。下一步应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加快项目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深度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新布局,打造融入“一带一路”开放的重要战略节点;重点推进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养生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切实增强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贵阳综合保税区是我省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国务院验收组已对一期规划建设进行正式验收。下一步应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率服务,强化保税加工、物流、贸易、金融等核心功能,将其打造成为贵州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双龙临空经济区是我省跨市州行政区划的经济区,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其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平台,着力完善体制、建好平台、拉开架子,以临空核心产业、临空关联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发展方向,打造贵州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引擎。同时,要加快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打造我省开放型经济的新载体。
打造综合性平台,建设开放创新的大载体。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开放形象,是一个地区教育、科技、人才、优质企业等创新资源的聚集地,是一个地区提高开放水平、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支撑,在我省推进开放开发与创新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平台和复合性载体的重要作用。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认为,要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做大做强黔中城市群,为推进新一轮开放开发搭建有效载体。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和目前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应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为引领全省开放创新、后发赶超注入更加充足的能量和持续强劲的动力,尤其要抓好综合保税区、双龙临空经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在推进开放开发、强化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走前列作表率。黔中城市群要真正做大做强,在要素配置、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建设成为贵州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全省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同时,应进一步优化省域发展空间布局,依托区位、产业、交通等基础条件,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进一步支持贵阳、遵义等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形成各类城镇协同创新、竞相发展的格局。
打造全球性平台,走向开放创新的新天地。以党中央作出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为标志,我国迈入了新一轮的扩大开放。在新形势下推进开放创新,必须面向世界、抢抓机遇,抓紧打造好国际性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投入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创建新优势、走出新天地。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提出,要打造全球性开放平台,深化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应按照“扎根贵州、着眼全国、面向国际”的原则,发挥各方优势,改进办会方式,打造成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平台。今年论坛期间的“中国瑞士对话”、“绿色丝绸之路论坛”、“绿色新区创新发展论坛”,使论坛丰富了形式、充实了内容,扩大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进一步巩固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应以开放、创新、务实的精神,持续办好办实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一系列开放性会展、会议和活动,筑实建强各类开放交流平台。要以各类富有成效的平台建设,推动形成我省面向世界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形成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后发赶超的崭新局面。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10/7831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