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对“保安考取研究生”应理性看待
2014年10月09日 14:32
【关注社会】
【事件介绍】
北师大90后保安考取本校研究生 曾为考研主动要求站岗
穿着保安制服、瘦小的个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90后的苗仁杰此前一直是北师大的保安。这个学期,苗仁杰脱去保安制服,成为该校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一年级研究生,他也是该校第一个正式考上本校研究生的保安。
本科生应聘做保安
来自山东农村的苗仁杰很瘦,看上去书生气十足,可是他的专长却是散打,本科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初三时,苗仁杰因为一部电影而决定去学散打。高三下学期,因为担心考体育学院要交高额赞助费,家境并不宽裕的他放弃了考大学,瞒着家人辍学,和同学一起到济南打工。他做过传菜的服务员,每月只有几百块钱工资。当年高考报名开始后,苗仁杰在济南报了名。2008年,苗仁杰考入山东体育学院。
大学毕业后,他在健身房中做过助理、给人开车、打印文档,但工作依旧屡屡受挫。他决定到北京考研,边打工边学习。
苗仁杰说,自己是体育生,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在大学做保安在学习上更有保证。当时恰巧发现北师大正在招保安,2012年12月底,签合同后,他成为北师大的一名保安。
身为本科生,应聘做保安,苗仁杰最初没告诉父母,“打电话我就说自己在北师大”,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具体做什么工作。成为保安,他才发现,学校里的本科保安并不止他一个人,“有的想临时找个工作过渡,有的是想读书,保安这工作相对不复杂”。
为考研主动去站岗
苗仁杰说,初入大学做保安,他也热衷于去蹭课、听讲座,下班后去学校保卫处给保安们特设的学习室看书。在保卫处他做了半年前台登记工作,又在校园里开了两个月巡逻车。
为了有更固定的时间学习,他主动要求去学校的大西门站岗。“站岗虽然累,但是学习时间很充裕”。为了考研,他两年过年都没回家,大年三十还在站岗。
他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来背英语、政治。“当时觉得只要背就行,后来压力越来越大,每天越起越早”,一天要学习13个小时,只睡5个小时。苗仁杰在英语上下了很大功夫,然而,在英语考试时,由于压力太大,“一下子就蒙了”,他认为自己考研考砸了,为此沮丧了一个月。
常会回保安室看看
考试结果出炉,苗仁杰的英语成绩过了学校的分数线,他顺利参加了复试并最终被录取,成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心理方向的研究生,这个专业在这一方向上只招了两人。苗仁杰也是北师大众多保安中,第一个考上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保安。
现在,开学已经20多天,平时中午没事苗仁杰就会熟门熟路地去保安室与大家聊天。他说,他考上研究生后,学校又来了一个准备考研的保安,他可以为他提供经验。
对未来,苗仁杰希望在专业课方面深入研究,喜爱的几个运动项目要尽量达到专业水准,还要继续努力学英语,出国看看。
“保安变研究生” 满满正能量
在现有的社会评价体系中,保安和研究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保安变研究生”在本质上是一种向上的社会流动。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工作屡屡受挫的苗仁杰,通过考研实现了人生突破。作为一个励志样本,“保安变研究生”生动地说明了自力更生才是年轻人实现阶层跨越的最主要路径。
临时找个工作过渡也好,“曲线读书”也罢,一些本科生选择做保安既是无奈的生存策略,也是一种主动的理性选择。同样的保安岗位,没有学历的中年人会追求一种“保守的稳定”,有学历的年轻人则将它作为一个“跳板”。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高校的学习资源圆自己继续深造的梦想。
无论从财富、权力、声望哪一个角度上看,在一个习惯用势利标准来衡量一段生活的好坏的时代里,保安都在社会分层中处于底端位置。一旦“以财富论英雄”成为社会心态,用金钱把社会成员分等级就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从保安到名校研究生的角色转变,说到底也是一个筑梦、追梦、圆梦的过程。
“保安变研究生”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一步登天”的固化思维——只有懂得珍惜简单平凡的生活,懂得生活比梦想更残酷也更真实,才可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个好的社会,不能让少数精英和天才“独舞”,而应该让大多数普通人只要努力就可以生活得更好。尽管这些人可能出身贫寒、天赋一般,但只要他们足够努力,依然拥有向上社会流动和人生突破的渠道。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普通人的精神世界才会拥有更多的光亮和温暖。
“保安变研究生”之所以引发关注,就在于它的稀缺和清新,这也从侧面说明阶层固化导致向上的社会流动不够充分。城乡二元体制的鸿沟、社会资本主导下的就业歧视、以财富为核心的阶层边界、“娶不起”的婚恋困境……让年轻人拥有更多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既需要个体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减少一些制度壁垒和人为藩篱。
保安考研值得点赞
这条新闻透出了N多的价值,很值得说道说道。
首先不难看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苗仁杰为了有更固定的时间学习,他主动要求去学校的大西门站岗。“站岗虽然累,但是学习时间很充裕”。为了考研,他两年过年都没回家,大年三十还在站岗。而且,他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来背英语、政治,一天要学习13个小时,只睡5个小时。这种勤奋换来考研通过,自然蕴含天道酬勤的价值。
其次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考研当然是一条人生成功的道路,也是一次稍纵即失的机会。但机会不是彩票中奖,不能守株待兔,完全基于一种偶然,而是通过精心准备和十分努力,让偶然扩大成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担心费用,苗仁杰高三辍学选择打工,后又考取山东体育学院,毕业后工作屡屡受挫,遂决定赴京考研,走上边打工边求学的道路。但他深知自己是体育生,文化课底子薄,便决定去大学做保安,以便学习上有保证。这种认真地筹划和扎实地实施,是他考研成功的必然因素。
第三,底层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虽则逼仄,但未堵死。考研面向保安,不拘一格选人才,就是值得肯定的制度。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包括我们现在的高考,尽管批评者多如牛毛,但能让社会底层人士藉此改变命运,乃至进入仕途,参与国家治理,这一点,恐怕诟病者少。所以,社会想办法拓宽各种渠道,就像许多高校创造条件,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保安——扩而大之到一切有所需求者创造深造条件,给底层更多上升的机会,其实也是公平正义的表征。
此外,苗仁杰还是一个积极向上不甘平庸的青年,他的考研经历也是一个励志的范例。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少一些命运不公的抱怨,把时间用在正道上。与其空议,不如行动;与其抱怨,不如奋起。惟奋起,才是驶向幸福彼岸的航船。
对“保安考取研究生”应多点平等视角
评价和看待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应以静止而是动态的眼光,不应单向视觉而应多个维度。现实生活中,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长期在家啃老的事情并不鲜见,一些研究生选择做保安也并非孤例。
“保安考取研究生”只能说明他在工作之余,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并选择了与别人不同的路,但并不是说他就是成功者而其他人都“碌碌无为”。
“保安考上研究生”只是众多人生选项中的一种,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路径。保安考上研究生不值得炒作,而研究生当保安也不必大惊小怪。成熟而理性的社会,不是“标签化生存”和“符号化定位”,而是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把每个人都平等地看待,对每种职业都持以平等的视角。否则,那些所谓的励志,就会成为悖论并因之带来伤害。
赖宁式的见义勇为很有视觉冲击和宣传效果,可惜其与未成年保护相背离,与人性化的原则更是格格不入;患癌的公职人员带病坚持上班的确很感人,事迹也可谓先进,然而却与“要身体健康”的基本原则不符,缺乏人道关怀和制度悲悯。“保安考取研究生”确实很励志和煽情,可惜却暗藏着身份和职业歧视,直接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各个层次。结果保安考上研究生成励志范例,而大学生当杀猪匠成了一种反面典型。
然而,北大高材生因为杀猪而成功,才让人重新发现,其实职业没有贵贱,只有做与不做,身份也没有差别,只有愿与不愿。当保安也好,考上研究生也罢,都不过是人生的一种暂时状态,而不是成功的唯一标记,也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轨迹,否则“大学生工资不如搬运工”的纠结就难以消除,一切职业和身份歧视就会根深蒂固。
【启示与思考】
虽然高校“保安哥”的经历不同,最后所取得的成绩也不同,但是在他们的身上,也有着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国内大学的保安,都有着不甘平凡、勇于进取、积极奋斗的向上精神。也正是这两个共同点,才最终成就了他们的励志传奇,让他们成为无数网友的励志偶像。
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环境很重要,但终究不是决定性因素。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发扬不甘平庸、奋发向上的精神,充分利用环境带来的特点和优势,敏锐地发现环境提供的机遇,并牢牢地把握住机遇。这种精神、这种素质才是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的关键所在——正是有了积极的进取精神,甘相伟才会去旁听那么多大学课程;正是满怀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贾作胜才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蹭课”、去自学……与之相比,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脱颖而出,除了确有客观环境制约外,关键就在于他们缺乏这种精神,缺乏向上的决心和前进的动力。对这些人来说,即使身处良好的环境,往往也不知道充分利用;即使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往往会视而不见,任其白白溜走。
因此,我们可以羡慕“保安哥”们的成功,但更应该看到他们的努力。不甘平庸、积极进取、努力奋斗,正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成功密码。而所有这些品质,不但是“保安哥”成功路上的必备要素,同时也可以成为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09/7833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