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报告 文稿 生态

吴建国:气候变迁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10月10日 15:02

 

QQ截图20141010143300

吴建国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气候变迁与生态文明建设》。第一部分是基本背景,主要介绍气候变化相关的情况。第二部分是气候变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第四部分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一、气候变化的基本背景

首先讲一下气候变化的趋势。大家知道我们的地球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冰水圈、盐水圈和生物圈5个圈层组成的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虽时间演变的过程受到自身内部动力学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如火山爆发,太阳活动变化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气候变化,以及气候变迁呢?气候变化的定义是气候状况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其特征的平均值,或者变率变化来判别。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通常是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今天和明天的变化不叫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条将气候变化定义为在可比时期内,自然变率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归于人类活动改变全球大气成分所导致的变化。另外一个概念就是气候变迁,气候变迁实际上是一个地理学的或者气候学上的概念,它通常是较长时期的气候演变,也泛指各种时间尺度的气候演变,气候变化实际上属于气候变迁的一部分。

近100年来,从1906年到2005年全国的温度已经增加了0.74摄氏度,这是一个范围,就是从0.56到0.92。特别强调1961年以来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是每年1.8毫米,也就是1.3到2.3毫米之间。1993年来平均速率加快,达到了3.1毫米。另外1978年以来北极的年平均海冰面积以每10年2.7的速率在退缩,山地冰川和积雪的面积也呈现退缩的趋势。1900年到2005年北美和南美的东部,北欧和亚洲北部即中亚地区的降水呈现了增加趋势,但是撒哈拉、地中海、非洲南部和南亚部分地区的降水却呈现了减少趋势。同时大家也感知到现在极端的天气事件呈现了增加的趋势,过去50年以来的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这种冷骤,冷夜,霜冻的频率减少,但是热骤,热夜的频率却增加,而且热冷频繁强降水事件频率增加,这应该是大家在这些年通过媒体和自身的一些能够感受到的一些现象。那么未来气候会如何来变化呢?预估未来的20年气候每年的温度将以0.2摄氏度的速率在增加,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现在停止所有的工业活动,减少排放,就是一点都不让排放,气候还以每10年大约0.1度的速率增加,主要是气候系统它有一个惯性。

我国的气候与全球的气候一样呈现了这种变化,根据1873到2008年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从几十年到上百年里,中国的气温也是呈现了上升趋势,与此同时降水量也呈现较大的变化,但这个变化不能说是增加或者减少,因为区域差异非常大。北方包括了东北、青藏高原的一些地区近50年平均气温变化明显,西南地区相对弱,另外降水量在西部地区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在华北以及南部一些地区有一些减少。根据中国与北半球的温度以及全球温度做一个对比,也发现总体趋势是一致的,中国区域内的气温的变化从1870年到现在跟北半球,全球趋势是一致的。降水从1900年到现在也是比较一致,但是要强调的是降水差异比较大。

我们国家已经完成了两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根据第一次的评估报告中国地表的平均升温幅度在0.5度到0.8度,而且两个增暖期分别在20世纪的20到40年代,与80年代中期以后,近百年的降水量趋势全国趋势显著性不明显。积雪的日数和面积将减少,开始的时间推迟,但结束的时间会提前。

 

二、气候变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第二部分重点讲解一下气候变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气候变化与我们的水资源、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空气质量和荒漠化都是密切相关,而且对它们产生影响。我们在这里强调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从全球近几十年观测到的一些影响,包括了积雪、冰、冻土的数量和面积都在改变,像青藏高原冻土层的不稳定性增加,这就很容易导致生态系统以及灾害,比如说发生泥石流,或者滑坡的现象。海洋里面的一些藻类,浮游生物和鱼类他们的生存范围也在改变。另外海盐的盐度、含盐量都在改变,为什么我们降水在改变,其实和海盐的环流变化有很大关系。海盐环流影响到全球降水空间的分布。

另外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如果全球的平均温度增幅超过了1.5到2.5,现在的动植物将面临极大的灭绝的风险,估计要有20%到30%的物种灭绝风险会增加。如果超过了1.5到2.5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极具增加,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样的话对我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保护将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后果,对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有影响的。

气候变化对我们国家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包括树种分布改变,森林的林线上升,森林草地生产力以及碳物质吸收将改变。北方草地的退化会加剧,内陆湖泊,主要是西北的一些内陆湖泊呈现萎缩,荒漠化的范围也会有所改变。另外对物种的栖息地会造成威胁,加剧个别物种灭绝的风险,同时对有害生物会产生影响,影响一些有害生物的范围,比如说蝗虫,它的范围可能会改变。

 

三、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部分我们讲解一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将对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有促进作用,气候变化是两条重要的措施,一个是适应它的影响,我们通过建立各种防灾害的机制措施适应它;另外一个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国际上从1979年到2012年一直在探讨如何来应对气候变化。去年的卡塔尔多哈会议,2011年南非的德巴会议,2010的墨西哥会议,2009年丹麦的哥本哈根会议,都是在一直谈我们如何来应对气候变化。在这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文件,一个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个是《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终的目标是强调要稳定温室气体的浓度,以使我们的生态系统能够自然的适应气候变化,好多生态系统是我们人为控制不了的,要让它自然的适应气候变化,不让它消失掉,不让它变成灾害,确保我们粮食生产的安全。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挑战,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预示着我们将要积极的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看,人类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和社会组织发生重大的改革,都是我们人和人、人和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总是以大量的攫取自然,改造自然这么一个过程来满足和换取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几百年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300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对自然的破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在这个过程中也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破坏了环境导致了气候变化。我们国家在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传递出一种信心和希望,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首先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需要我们发展新的能源,减少工业交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此同时要进行污染物的排放,因为温室气体排放在工业过程中与污染物排放是同源的,实际上两、三百年西方的工业进程它就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我们现在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肯定不能再走这样的道路,我们必然是要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文明道路。我们要应对气候变化必然进行资源的节约,自然环境的保护,那么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必然要面临着这些大的问题,所以必须要走生态文明的道路。

增强生态修复功能,加强灾害的防御,这也充分的说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就是需要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增强了这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将极大的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是我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前面谈到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气候公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这种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将促进对这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同时保护与恢复这种退化生态系统,增强它的适应能力也将促进对生态文明中关于对生态系统以及对各种退化生态系统的保护。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我们大力的推动能源消费的变革,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经济,形成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控制格局,以及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都要做大的改变,这样从源头上会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这也将促进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有利的方面。那么如何在气候变化中来促进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几点对策,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国际国内我们要充分的考虑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中始终要强调以自然适应,充分的增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再一个加强水资源,水环境的管理保护,加强这种灾害繁育的能力,在温室气体的减排中坚持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充分考虑节约优先,着力推进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大的格局。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确实是需要应对气候变化,因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它涉及了方方面面包括对我们国家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破坏。生态文明建设中特别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来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的环境。

我们国家在2009年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十八大报告里面也明确提出了对二氧化碳减排,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中强调了优化国土的空间开发格局,留给我们子孙后代更多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在生态建设中要通过适应气候变化来建设我们美好的环境,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调了主题功能区的战略,它是我们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些区域如果受到气候变化的破坏的话,将给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很大的不利。

生态文明建设将有利的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同时通过加强生态主题功能区的战略,将给我们的生态安全有效的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益处。总体上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对气候变化要首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应气候变化有机的结合,把能源的利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发展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结合,把污染控制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结合。同时在制度和宣传教育方面要充分的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有机的结合,要考虑到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既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做出贡献,同时要有效维护我们国家发展的利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10/7835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