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甘肃:战略思维引导中国一步步走向战略国家
2014年10月13日 11: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
邓小平受到国内外政治家的高度赞誉,正是因为他的战略眼光、战略勇气,以及由此给中国和世界格局带来的战略改变。邓小平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推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拯救了中国,让中国人在物质上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而且也悄然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和世界格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自觉地继承并发扬光大邓小平战略思维。十八大以来,调整了国防、外交方略,系统地推出了经济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的路线图,做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和战略调整,执政党自我治理有了新突破,地缘政治有了新的战略思维,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备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不仅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气度,而且支撑起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从被动接应转变为主动出击,真正从战略层面上解决中国在战略崛起中层层面对的战略问题。在新形势下,有两大突破具有战略思维的价值。一个是战略机遇期问题,另一个是自身成为战略国家的问题。
首先是战略机遇期问题。过去中国定义战略期的条件是世界两大霸权搞军备竞赛,同时又是两大意识形态分治世界的竞赛。中国在冷战时期的战略经营空间并不大,支撑战略机遇期的核心判断是会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在战争与和平、发展与停滞之间做出选择性判断,只要不发生世界性战争,只要有世界性发展的动力和需要,就是中国的机遇期,中国就可以埋头搞建设,只要专心搞建设,中国就一定能强大起来。这种战略机遇期的观念带有明显的喘定意识和追赶意识,表明我们国家自近代以来能自主的战略机会并不多,被迫做出反应是我们的常态,抓住机会就得大干快上,夹缝性质的机会稍纵即逝。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杀出一条血路的今天,我们判断战略机遇期的视野从容了许多,意识形态的战争因素是可控的,石油及广义资源争夺的战争是可控的,文明冲突的战争假设是可控的,经济、信息和观念的全球化流动使世界的依存度高于历史任何时期,而且中国融入世界这个因素本身就在增加中国和世界的战略机遇。
对当今的中国而言,战略机遇期并不是静态观察的结果,也不再是环境演变结果的单向施加。我们自己就已经是战略机遇的因素,不仅是影响世界战略走势的因素,也是我们自身战略机遇的因素。我们的外交从意识形态外交方略转为互利合作的外交方略,近年又转为主动经营的地缘政治外交方略,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衡的外交,转为利益广泛互补的结合性外交。我们的内政,从意识形态经济,到遵循经济规律的经济,再到克服唯经济建设(GDP主义)的新常态经济,都在表明中国在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和经营上不断走向从容与淡定,耕耘战略机遇的手法也愈加细腻和深入了。
在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战略机遇的核心因素是地缘政治,而核心中的核心是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以及中国应对此战略的战略。美国从利益攸关方概念,到两国集团(G2)概念,再到亚洲再平衡概念,不断修正对中国的战略。中国也从政治区隔经济融合概念,到一条船概念,再到新型大国关系概念,不断摸索对美战略。中美战略的相互修正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邓小平对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的判断,至今仍没有实质性变化。
对此,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概念是管控中美战略分歧的有效概念,这种关系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相互适应,并且应切实在战略层次赋予其饱满的内涵。只要中美共同捍卫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彼此扩充相互的战略需求,不奉行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的破坏性战术,中美就会走上良性循环的战略正反馈之路。
战略思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位问题。最关键的认识和定位便是:中国是不是战略国家?人们习惯性地认为,中国人口多,版图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自然是战略国家。印度与中国人口相当,加拿大、澳大利亚与中国版图相当,但很难说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战略国家。新加坡、以色列、土耳其并不是定义中的大国,但却是真正的战略国家。战略国家从低端说要有战略棋子的价值,自觉作为战略棋子在活动,并追求战略价值的最大化;从高端说要有战略推手和战略施加的意愿和能力;从中间层面说,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会引发全球的战略连锁反应。无论从低端还是中间还是高端来说,中国都已经是一个战略国家,只是我们对自己已成为战略国家的意识还不够自觉。中国影响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及中国市场本身就构成巨大影响因子的能力,中国在各种指标上都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能力,中国拉动亚洲整体走向经济繁荣的能力,中国撬动非洲、中南美洲的能力,中国带动中亚接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正在走向战略国家的标志。如今,中国的身影出现在哪里,哪里就自然成为全球各种势力的聚焦点和争夺点,哪里就会成为利益的中心和争夺利益的中心。这是中国已成为战略国家的最确凿的证据。
作为一个战略国家,它的利益自然是战略利益,它的格局自然是战略格局,它的路线图自然是战略路线图。更重要的是,作为战略国家,欲使其更有价值更可持续,必须培养道义高度的自觉,只有这样才能使战略国家的战略价值不断处在增值当中,令人信服地把你的秩序原点当作标准本身,让标准本身就成为无尽的价值。在这方面,中国的战略思考空间还很广阔,人民币问题,联大否决权问题,行业标准与市场定价权问题,地缘政治的拓展问题,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普世性问题,战略责任与战略担当的突破口问题,熟悉尊重国际规则与突破国际规则利益固化的问题,国家全面现代化的节奏问题等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国家战略补充和战略提升的产物,这一战略给甘肃又提供了一次战略隆起的好机会。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这些战略平台的搭建已经很充分,关键是在放眼东西双向开放大局的同时,专注地培养甘肃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决定性配置资源的大形势下,培养市场主体,激活市场细胞,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对各种市场需求都能提供优质配置要素,扫除一切妨碍市场发展发育的行政障碍,真正让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金光闪闪。
责任编辑:刘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13/7835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