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北: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关键在领导干部
2014年10月15日 10:31
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形成清正清廉清明的政治生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近日,省委书记周本顺在省委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任人唯贤”,坚持“君子之交”,坚持“实干兴邦”,坚持“清廉如水”,努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为实现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坚强保障。这“四个坚持”,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思想性、实践性、针对性都很强,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深思笃行。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提供政治保障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干部看政治生态,首先看用人。如何选人用人,是反映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对从政环境的认识和评价。坚持“任人唯贤”,核心在于坚持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使德才兼备的干部不跑不送、不拉关系就能得到重用,跑官要官、拉关系的干部没有市场。
一要始终彰显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思想和标准,是正确用人导向的核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辩证地看待德与才的关系,强化干部德的考核评价,正确把握考察德的途径方法,选拔任用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努力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良好用人氛围。
二要始终彰显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当前,河北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善于促进科学发展、善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善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要着力选拔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好举措,在谋长远、打基础上有新思路,在抓改革、促开放上有新突破,在惠民生、保稳定上有好办法的干部,把全省党员干部的精力集中到科学发展上来。
三要始终彰显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的德才好不好、实绩怎么样,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引导党员干部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如何引导?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通过民主公开,让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干部选拔中来,着力提高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心实意听取群众的意见,选拔一心为民、群众公认、口碑好的干部。
严守党的各项纪律,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筑牢重要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必须坚持严的标准、严的举措、严的纪律。其中,严明的纪律,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重要屏障。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是抵抗不良风气侵蚀的“抗体”。党员干部作为党组织的一分子,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任何时候都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坚决执行纪律、切实维护纪律,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绝不能含含糊糊、左右摇摆,更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严守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外,就是要严守党的组织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个人不管当到多大干部,都要有组织纪律性,职位越高组织纪律性应该越强。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立君子之德,行君子之风,让人际关系变得简单、透明,让从政环境变得干净、清澈。
崇尚干事创业精神,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提供有效激励
好的政治生态,应该是鼓励人干事的生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官德。干事的干部比金子还珍贵。省委书记周本顺指出:“当前,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治污染、惠民生的任务很重,我们务必以发展论英雄,以干事论英雄。”从一定意义上讲,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就是要在全省形成鼓励实干、倡导实干、崇尚实干的浓厚氛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再好再美的规划和蓝图,只有经过实干才能变为现实。我们党反对“四风”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干实事,以钉钉子精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做表面文章上;转变作风的本质和方向,不是不作为,而是敢干事、敢担当、干成事、有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既奋发有为地干事,又干干净净地干事。
加快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干事创业是第一位的,理应成为干部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着“三期叠加”的全国共性矛盾,也面临着市场下行压力大、结构性问题突出、大气污染严重等特殊困难,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真干事、干成事、干实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这份权力为人民做点事,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工作几年,决不能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一定要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为后任和百姓留下几个像模像样的项目,做出与自己岗位相适应的政绩。
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建立长效机制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去年以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力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我们党对作风之弊和行为之垢进行了一场大扫除,特别是对那些长期见怪不怪的官场旧习惯和潜规则来了个釜底抽薪,并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确保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全党全国层面上明显改善了政治生态。但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绝非朝夕之功,唯有切实贯彻落实中央要求,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让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落地生根,让已经取得的成效得以巩固发展,才能彻底改善从政环境。
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是根本。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继续努力、久久为功,这是中央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践行这一承诺,始终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能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领导带头、率先垂范是前提。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各级党员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坚持“清廉如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秉公用权、清廉自守蔚然成风。要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以自身良好的作风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
反腐倡廉、惩防并举是关键。腐败是危害政治生态的大敌。科学有效预防腐败、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既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也是有力保障。我们党历来重视反腐倡廉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严惩腐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要看到,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党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反腐败的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加大惩治的力度,保持威慑态势,真正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肃,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为形成清正清廉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赵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15/7840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