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兑现庄严承诺 密切血肉联系
2014年10月16日 09:23
今年伊始,一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展开……
在锡林郭勒盟, 13个旗县市(区)、76个盟直部门单位和未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驻锡垂直管理单位, 3700多个基层党组织、67000多名党员参与其中。按照中央自治区统一部署,我盟自上而下开展活动,各级党组织抓住党的建设关键问题,对“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排查、大扫除”。
从严从实,敬终如始。金秋十月,全盟各级党组织纷纷亮出了一组组令人信服的翔实数据和一个个联系服务群众的生动事例,交出了一份份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绩单,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对100多万草原人民的庄严承诺。
务求实效,兑现承诺——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今年以来,盟一级的除了‘7·29’ 首届中国新丝绸之路·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创新品牌展示交易会,没有举办其他活动,而且锡交会也取消了往年的大规模集中签约仪式等,精简了办展程序,提高了参展实效。”
“国庆长假,旅游景区都看不到公车影子,高档酒楼的公款消费也销声匿迹了。”
“纪委网站不定时公布官员违纪违法被查、违反八项规定典型案例,以前这些都是遮遮掩掩的。”
金秋十月,一份份教育实践活动成绩单汇聚而来。一些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刹不住的歪风,正不断改变人们的惯性思维,阵阵扑面的新风沁人心脾。
从活动一开始,全盟各级各部门就坚持立说立行立改,从“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
在改进工作作风方面,全盟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条配套规定和盟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细则,综合分析群众信访、社会评价、网络民意调查、监督检查等工作情况,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分层分类解决重点问题,推进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全面加强对文山会海、超标配置公车、多占办公用房、“三公”经费开支过大等问题的整改,全盟会议、文件平均压减25%,共清理办公用房8.4余万平米,封存(处置)超标公车434辆。活动开展9个月来,全盟“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0.3%。
在整治“四风”突出问题方面,我盟继续加大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力度,对党员干部违规使用公车、赌博、公务铺张浪费、上班期间不遵守工作纪律等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深入整治“庸、懒、散、拖”行为。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整个活动过程中,我盟先后开展了各类专项督查活动26次,为扫除“四风”打出组合拳,效果显著。截至目前,查处并通报曝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件,责令整改单位42家,给予党政纪处分15人,约谈单位领导6人,诫勉谈话3人。其中,调查处理公车私用问题2起,违反工作纪律、违规操办婚庆酒宴收受礼金等问题14件。高压之下,严厉查处顶风违纪行为,起到正风肃纪的作用。专项整治在全盟党员干部中产生强大震慑作用,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出真招、见实效——惠民工程温暖各族群众
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达日罕锡力嘎查牧民贺喜格都仁家通上自来水后激动地说:“很多年了,每天早晚到井里挑水喝,很不方便。现在终于能喝上方便、放心的自来水了,真的应该感谢共产党。”
“以前有个头疼脑热的都要大老远跑到市里医院,夏天热冬天冷,岁数大的老年人经不起折腾。这次盟里、市里的干部都来看望我们,听我们的意见,我也就随口说说,没想到,真成了。现在家门口的卫生所就能看病刷卡拿药,很方便!”锡市白音锡勒牧场沃村吐儒分场的周慧兰说。
东乌旗呼热图淖尔苏木呼图勒敖包嘎查牧民巴德玛今年做了宫颈癌手术,花了8万多元,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给报销了6万多元。巴德玛眼含热泪激动地说:“这是一笔救命钱,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我真的不敢想我家的日子得是什么样啊!”
今年以来,盟委、行署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深入推进“六大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截至目前,全盟征集就业岗位8.4万个,安置城镇各类人员1.4万人,农牧民累计转移就业实现8.2万人,培训城乡各类人员1.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4亿元,投放金融扶贫贷款58772万元;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9373套(户),完成投资10.37亿元;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7167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400万元。
全盟上下坚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美丽长廊行动相结合,确定111个重点嘎查村,总投资18.2亿元,扎实推进各项工程。截至目前,全盟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已开工8512户,完成计划的88%;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1亿多元,解决了24000多人、140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街巷硬化路面416公里,完成投资2.3亿元;村村通电建设投资累计完成2352亿元;全盟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完成61所、在建62所。
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洁净的生产生活环境,今年全盟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治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提升服务,成效明显——赢得人民群众由衷赞许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盟各地各单位始终坚持开门搞活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听意见,以求真态度、实干行动抓整改,促进党风政风的转变,带动了社风民风转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老百姓服务的大门开得宽。“办事速度更快了,服务态度更好了!”这是记者近日深入窗口单位的切身感受。变化随处可见,“边学边改、立行立改”,从群众角度出发解难题、破瓶颈,收效明显。
几天前,锡林浩特市居民刘恩才来到盟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原来需要几天走完的程序,当天仅用半个多小时就办完了所有项目。教育实践活动中,盟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一个窗口对外”和“一次性收费”的原则,经营服务性收费全部在中心一次性完成,许可证照、文件批复等全部由首问窗口核发,“办理审批来回跑”的现象成为了历史。
各级干部通过开展“走村入户”活动深入了解民情,赢得了百姓的认可。太仆寺旗红旗镇跃进村村民肖生水说:“以前想见干部都很难,就算来到村里也靠不上边。现在县乡干部每月都会到我家里走访1次,不要说见镇里的干部,就是见旗里的干部也不难了。有的干部对村里的情况,比我们村民还熟悉,有事没事都会来我们家,和我们拉家常、聊生产。”
解决一个个困难和问题,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截至目前,在全盟13个旗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71个苏木乡镇建立便民服务大厅,760个嘎查村建立便民服务室,119个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机构,139个社区推行了志愿者服务制度,7000余名党员参与了设岗定责和公开承诺活动,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水平明显提升。盟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近日建成投入使用,盟市74个部门驻厅办公,开展一站式服务,实现阳光操作,规范权力运行。认真抓好简政放权,务求实效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全盟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62项、取消6项,盟级对573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整顿规范、取消375个,查处“三乱”问题16起、涉及金额36.5万元。
强化建设,服务群众——战斗堡垒在基层遍地开花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此,我盟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整顿中,我盟出了派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选齐配强带头人、强化对口帮扶等一套组合拳,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整顿转化工作,进一步增强了这些嘎查、村(社区)服务改革发展、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水平。
2010年,西乌旗被确定为全国的“双服务”试点,创建服务型苏木乡镇党委、政府和落实苏木镇干部服务责任制打开了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新局面,他们探索、创建的“双服务”运行模式取得了成效。记者走进西乌旗巴彦胡硕苏木宝力根嘎查牧民苏乙拉巴特尔家时,正碰上大学生村官贺喜格宝音给苏乙拉巴特尔一家照相。苏乙拉巴特尔说:“办合作医疗证要用免冠照片,以前得走四十公里到旗里去照,现在嘎查有了便民服务代理室,像照相、盖章这些小事,都由嘎查干部上门服务。”
针对我盟牧区生产、生活实际,盟委、行署全面深化“双服务”上下延伸和“党员中心户+协会”创建工作,切实加强苏木乡镇党委建设,认真落实嘎查村“两委”职责、议事规则和基本工作制度,重点打造了46个“双服务”示范嘎查村、20个社区“双服务”工作示范点和43个“党员中心户”示范户。全盟已创建党员中心户2013户,辐射带动党员1.4万名,直接联系服务牧民群众4.7万户。为进一步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全盟81个三类嘎查村和15个分类定级为差的城镇社区党组织中,已实现转化升级52个,各级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通过多措并举,我盟目前形成了以上率下、统筹联动、整体推进的整改工作格局,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扰民事情少了,泥腿子干部多了;办事不用看脸色,效率高了成本低了。社会风气真的好多了。”群众既感慨又高兴。不少党员干部也坦言,从文山会海脱离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走下去”跟基层打交道,整个人都感觉有活力、更年轻,工作更有干劲了。
建章立制,抓常抓细抓实——制度成为硬约束
按照“抓常抓细抓实”的要求,我盟从活动开始就抓制度建设,努力以制度机制及时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年初以来,盟委先后制订了领导干部外出请示报备、领导干部会议请假、严肃上下班工作纪律、进一步严肃会议纪律等制度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维护了组织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同时,出台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落实“两个责任”的分工方案、便民服务大厅运行制度、干部落实服务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切实起到了用制度来规范权力运行、管住干部行为的良好效果。各地各单位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承接细化上级制度1226项、废止制度460项、修改完善制度3368项、新建各类制度2362项。
一系列特点鲜明的制度,突出领导带头、注重务实管用、弘扬优良传统、具有锡林郭勒特色,一出台就得到全盟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同支持,为各级各部门抓好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强化制度执行力,我盟对违反制度规定踩“红线”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切实维护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务实管用的制度固化作风建设的成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盟广大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出台,教育实践活动将告一段落,但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锲而不舍地把转作风的好势头保持住,并不断引向深入,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畅通渠道,为百姓分忧—— 维护稳定为发展保驾护航
在西乌旗吉仁高勒镇白音高勒嘎查采访时,牧民昭·桑布向记者说起了前两年上访的事儿。2008年,一煤矿企业征用白音高勒嘎查草场搞开发。企业支付了征用个人草场的补偿款,但欠嘎查集体的费用却因手续未办完等问题没能按时支付。迟迟等不来欠款的昭·桑布等7名该嘎查牧民集体上访。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上午反映情况,下午政府就派工作组到现场核实,一周后企业就把钱还上了。
昭·桑布老人说:“上访之前心里还没底,总以为会拖个一年半载。”如今,这1000多万元补偿款被用做嘎查储备基金,向牧民发放无息贷款,牧民用这笔钱陆续修建了10个机井、50个棚圈。
为使全盟维护稳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我盟建立了五级矛盾排查体系,对近年来累积的重点矛盾纠纷开展拉网式排查调处。1—8月全盟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660件、调处2481件,调处率达到93.3%,治安案件下降11%。其中,为集中研究解决信访领域的突出问题,在盟旗两级党政班子成员中推行“1328”信访工作日制度。截至目前,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807批4175人次,处理信访积案572个,化解基层矛盾纠纷2874个。
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肯定与赞许,最甘甜,也最让人信服。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全盟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走在聚焦“四风”、反对“四风”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偏不倚,不虚不空,坚实有力。
风清气正,气正心齐,心齐事成,事成业兴。一年的教育实践活动,做足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准备,在加快锡林郭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盟的道路上,我们信心满满,蹄疾步稳,昂首前行!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16/7842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