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文化热点

【案例】给劣迹艺人“亮红牌” 为娱乐行业肃风正气

2014年10月17日 10:11

 

【关注网络】

【事件介绍】

1

广电总局正式封杀涉毒嫖娼艺人 作品遭禁播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份红头文件日前在网上曝光,该文件于国庆长假前正式下发,要求对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网络剧、微电影、广告等暂时停播。停播媒介包括大小荧屏和视频网站。从建议“慎用”到要求“禁播”,总局对劣迹艺人惩处力度加重。不过,这份被媒体称为“劣迹令”的文件并没有规定禁播期限,也没有具体说明对今后新加入“劣迹”名单的艺人一律按此执行。

对“劣迹艺人”的评判标准,此前有消息称除了吸毒、嫖娼外,出轨等道德方面有问题的艺人或也将列入其中。9日曝光的劣迹令则明确只针对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艺人。这样一来,宁财神、高虎、柯震东、房祖名、黄海波、王全安、张默等都在被“封杀”的“劣迹艺人”之列。而婚内出轨的文章则“逃过一劫”,但此前曾经有过“劣迹”行为,因酒驾被拘留管教半年的高晓松或将受到牵连。此外,这一次下发的“劣迹令”细则明确,很多提法都是第一次,比如:不得制作、播出以炒作演艺人员、名人明星等违法犯罪行为为看点、噱头的广播电视节目;微电影、网络剧、代言广告都被列入暂时停播内容范围。

在一众“劣迹艺人”中,柯震东作品最多。其参演的新片《小时代4》、《捉妖记》、《我的情敌是超人》等都是即将上映的作品。电影《捉妖记》原本计划于今天中午在上海举行发布会,但因受到广电总局这则通知的影响,昨晚8点紧急取消了发布会。该片由柯震东、白百何担纲主演,计划于明年上映,因为柯震东是主演,无法做出删戏等“微调”。由九把刀编剧,柯震东、林依晨主演的新片《我的情敌是超人》原定10月24日上映,现在已在大陆院线撤档。此外,自柯震东吸毒被曝光后,郭敬明就曾多次表态,他目前正在调整柯震东在《小时代4》中的戏份,可能做适当删减,或将他戏份全部删除,但尽力让观众看到完整的电影。

与上个月的“慎用”通知相比,此次力度更大。“劣迹艺人”不但被暂停一切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影视剧演出、广告代言节目等,就连过去参演的节目也要被叫停。但是,记者在各大视频网站发现,部分“劣迹艺人”的旧作基本都在。像柯震东参演的《小时代》系列、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房祖名参与的《快乐大本营》、黄海波主演的电视剧、张默参演的影视剧等都可收看。而且,这些作品中涉及他们的戏份都没有删除。

热议:“劣迹令”能否净化“贵圈”?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封杀劣迹艺人”的通知。通知中规定了禁止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各类演艺节目的一系列要求。

督促艺人洁身自爱

当下一些影视明星我行我素,他们不仅无视社会公德,而且将国家法律抛于脑后,以至于干出种种违法犯罪的行径。更为公众不可理喻的是,一些影视明星不仅未因这些行为影响赚钱之路,反而更受到一些电视、电视节目的追捧,这样一来,无疑是对明星不良行为的纵容与怂恿。

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制度对“劣迹艺人”进行全面封杀,这不仅倒逼广大明星能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同时,也给电影、电视、网络剧、微电影等的制作方敲了一记警钟,提醒大家在选择艺人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的话,既费力又投钱拍摄的作品将会遭到“封杀”的苦果……

 

约束艺人还须强化行业法规

毫无疑问,对劣迹艺人应当给予必要的惩处。但更重要的是,艺人的职业操守的边界在哪里,违法违德如何追究职业成本,毫无疑问需要更多明确的准则和可操作的规则。比如,“劣迹艺人”该如何定义,想必绝不止于黄与毒,而惩处也不必然全是封杀,同时封杀也应视不同情况有期限之分。所以,约束艺人规范职业操守,既要强化行业法规建设,同时也要发挥行政监管以及媒体、演艺协会等各种组织的作用,形成行业内共识,拿出行业约束准则,建立类似于“黑名单”的制度,促进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赋予行业自净功能。

应在法律框架内处罚

这些触犯法律的劣迹艺人,已经受到法律的处罚,为他们犯下的过错买单,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那么,在一个正常的法治社会里,如果没有法律规定违法艺人要被“封杀”的话,监管者也不应超越法律界限。至于劣迹艺人能否继续在娱乐圈生存,应该交给行业协会和观众以及演艺市场来决定。

艺人就应为失德行为付出代价

“劣迹艺人”该不该封杀,可谓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封杀劣迹艺人大快人心,应该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巨大代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由观众自己去选择是否还支持这些艺人。

与一般的道德缺失行为不同,吸毒、嫖娼等属于违反社会善良风俗的失德行为,有些甚至涉及违法、犯罪。在名人效应的作用下,艺人的劣迹行为容易被广泛传播,尤其是艺人的粉丝多处于青春期,正确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有些还是分辨是非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如果放任劣迹艺人仍在影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容易给其粉丝带来吸毒、嫖娼没什么大不了的印象。严重的话,还可能给其成长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当下,在演艺圈或多或少地存在一种以丑为美、越丑越美的不良心态。部分艺人不惜将各种出位乃至失德行为当作炒作手段,以博眼球或赢得人气。在眼球效应的作用下,一些媒体借机大肆报道,结果正中炒作者下怀,丑事反而成了名利双收的好事。长久下去,必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社会风气江河日下,道德建设无从谈起。

对劣迹艺人予以抵制,并不是我国独有。比如,日本知名艺人酒井法子因牵涉“吸毒事件”,就曾销声匿迹多时。此后虽然复出,也难恢复往日人气。

名声越大,责任越大,身为艺人,就是靠艺术和名声吃饭的。可以说,名声就是艺人的第二生命,他们应该像鸟儿爱护羽毛一样爱护自己的名声。既然自己都不珍惜名声,不惜以身试法,败坏声誉,就不应该再荼毒社会。

当然,从媒体报道来看,有关部门的通知还比较笼统。譬如,应该设置封杀期限,毕竟,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被免职的官员尚且可以复出,也不宜永远将劣迹艺人“打入冷宫”。而且也要避免殃及无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让其他人受到不必要牵连。

封杀劣迹艺人,既是一种惩戒,也是一种警告,警示一些艺人,不洁身自好,就别想有市场,就别在演艺圈混。

 

封杀劣迹艺人 旨在改变病态娱乐市场

广电总局的封杀令出手,符合各领域需要风清气正的大背景要求,这是上意宏观把控之功夫,灵不灵另说,而用心之良苦,得赞。从长远看,也将有利于业内各方的利益。

尽管广电总局这次的封杀令语态从“慎用”发狠到“禁播”,但仍然注意到了分寸感,譬如为何吸毒嫖娼被点名,而出轨却未提及,说明这一行业封杀令是谨慎而理性的,是踏着法治的节拍走的,不是盲目地乱打压,在封杀门槛上,对私德有亏者,给予了一定的豁免原宥,放了一马。事实上,“劣迹”是一个泛道德词汇,带着评判者相当主观的不确定性,“出轨”也是个道德判断,游走在非法但不违法的边缘,这种道德批判可轻可重,但纳入行规视线,则当慎之又慎。

封杀令的出手,也反衬着一个病态的娱乐市场,于受众方面,其素质还未强大到足以自律,还不能够主动地用脚投票,即,我们尚不能自觉地拒斥劣迹诱惑,需要一种权威把关来替我们的视野抵挡病毒,净化空间。“我需要,你的双手牵引”,这很让人郁闷。

广电总局的禁令颇多,但病态娱乐市场却未见好转,凸显出这一块的管理软肋仍然存在,就事论事针对问题来扑火式下达封杀令,有点被问题推着走的意思,说明其长远的制度性法规还不够建全完善,处于见招拆招左支右拙的尴尬。

要想获得一种根本性的改变,或将是一个“改造我们的欣赏”的文化价值重构的话题,是一个相当大层面的思想解放的过程,或将需要道德低俗的罪与非罪的多元争鸣,或将结合治理时下的网络暴力、哄客精神、嘻皮文化等,扭转那种借“呕像”收取“娱值”的市场趣向,对一些反文化的商业操作及时唾弃,而这样的重任,需要有原则有法规的高层引领,更需要有节操、有追求的艺术工作者的主动担纲。这也类似诚信社会打造,需要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而娱乐市场,也需要让有劣迹者寸步难行。

【启示与思考】

近些年来,关于影视明星违法犯罪的问题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仅多位明星长期存在吸毒行为,而且,也有一些明星发生寻衅滋事、醉酒驾车、嫖娼等问题,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影视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都拥有大批的忠实“粉丝”,其言行举止很容易会被“粉丝”们效仿,尤其会受到不少青少年的追捧。在这样的情况下,影视明星们更应当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做好自我“校正”。

可是,令公众遗憾的是,不仅有些明星总是试图制造各种“噱头”来炒作自己,比如说,一些女星通过“艳照门”事件来博取关注度。更有一些影视明星我行我素,他们不仅无视社会公德,而且将国家法律抛于脑后,以致于干出种种违法犯罪的丑恶行径。更为让公众不可理喻的是,一些影视明星不仅未因“艳照门”或者违法犯罪行为影响赚钱之路,反而更受到一些电视、电视节目的追捧,这样一来,无疑是对明星不良行为的纵容与怂恿。

如今,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制度对“劣迹艺人”进行全面封杀,这不仅倒逼广大明星能够从各方面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同时,也给电影、电视、网络剧、微电影等的制作方敲了一记警钟,提醒各类媒体和制作公司慎重选择演员和导演,从根本上毁灭艺德扭曲的种子。

任何文明社会,都不可能容忍挑战道德和法律的人,不管他多么有名气。艺人理应对自身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追求,看管好私生活,重视起自己的社会影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动向“劣迹艺人”亮剑,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也还需要将这种零容忍的态度体现到更多的制度规章中。有必要出台更为细密的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艺人艺德,对各类悖德违法行为设定明晰的惩罚标准,向屡教不改和严重违法者直接亮红牌。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净化娱乐行业从业环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17/7844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