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时政聚焦
【案例】酒店“弃星” 监管不能“弃查”
2014年10月20日 08:58
【关注社会】
【事件介绍】
今年10“弃星”酒店半数为“政府定点”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严控会议费支出,部分地方政府在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做出“限星”的规定。去年9月底,三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11月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也为会议费上了一道“紧箍咒”。
政府的规定在酒店业界内引起了一些反应,也催生出了一些应对办法。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多地,部分五星级酒店放弃星级资质的复审,从“五星”变“无星”。今年以来我国“弃星”的10家五星级酒店中,至少半数为当地政府的定点招待酒店。
现状
五星级酒店今年首次减少
截至去年底,中国的五星级酒店的数量依旧保持增长态势,当年五星级酒店增幅高达16%,达814家。然而,记者在查阅今年9月份最新数据时发现,今年我国五星级酒店的数量降至804家。这也是近年来首次下降。去年仅一家饭店因战略调整而主动提出放弃五星级资格,而今年放弃五星级资格的酒店达到10家。
近日,记者对这10家五星级酒店进行回访,10家酒店均表示主动放弃了今年的五星级酒店的资质复审。对于弃星的原因,其中8家酒店坦言,“弃星”是由于“八项规定”等政策带来的压力。另两家酒店分别表示“是酒店内部问题,不便回答”和“由于酒店不扩建,达不到今年五星级评选标准”。而受访的酒店中,多数表示价格并未因“去星”而降低。
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是负责全国饭店星级评定工作的最高机构,而其下设办公室则设在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处。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限星”的政策对酒店打击很大。
探因
弃星酒店多以政府接待为主
今年以来“弃星”的10家五星级酒店分布在北京、浙江、吉林、广西、河北、山东、山西、新疆8省份。记者查阅以上各地的会议费管理办法发现,广西、河北、山西、北京等4地均针对“限星”做出了相关规定。
南宁市邕江宾馆作为南宁市政府公务接待宾馆,一度是接待政企领导的地方。而今年,这位南宁当地的老牌宾馆也放弃五星级复审。该宾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挂了星就做不下去了,因为主要还是靠政府这边的业务。”
回应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定点酒店选择不应以星级划分”
今年年初,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张润钢曾表示,依据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有关规程,对不达标的星级饭店有“摘星”处理办法,而不存在所谓饭店“要求降星”一说。
近日,记者就10家五星酒店“去星”采访了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是负责全国饭店星级评定工作的最高机构,而其下设办公室则设在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处。该协会秘书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证实,“八项规定”出台后,由于政府买单的业务减少,多家五星级酒店的业务受到影响。
该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取消酒店五星级一般因为一些酒店寻求转型自动放弃复审或酒店在复核和暗访中不符合标准而被摘星。
据其介绍,在过去十多年间,五星级酒店是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甚至是一些地方的“形象工程”,因此刺激了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位工作人员看来,在众多的五星级酒店中,一些酒店的退出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也是回归市场的现象。
专家说法
“严控会议费与‘限星’无直接联系”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认为,各地在严格控制会议费的管理办法中,都有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人均住宿标准等限制条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选择星级酒店和会议费的标准没有正相关的联系。
因此在他看来,在标准定好后,一些地方“限星”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严控会议费最终是靠制度来保证。对于各地的“限星”政策,刘剑文认为,政策执行的早期过程,难免会出现“一刀切”的情况。但是实践中如果发现制度不合适,会有进一步完善的过程。
上海财大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兵也认为,“限星”是严控会议费的一个手段,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刘小兵分析认为,五星级饭店“弃星”为迎合政府需求,这恰好说明其政府性的业务量很大。那么更要解决如此多会议的来源问题。“如果造成会议繁多的原因不解决,仅通过控制标准是难以奏效的。”
酒店弃“星”换马甲为哪般?
八项规定实施以来,高端白酒、豪华汽车皆因持续强力的反腐而受到影响,就连金秋十月上市的阳澄湖大闸蟹今年也因为几无官员消费,价格跌了四成,由此观之,五星级酒店受“牵连”自然也在情理之主。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限星”的政策对酒店打击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公务消费一感冒、企业就开始打喷嚏的现象,说明了八项规定确实见成效。可是,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商言商,五星酒店主动“弃星”,其反常经济行为的背后,却也提醒我们,反腐不能掉以轻心。
今年“弃星”的10家五星酒店,半数以上是当地政府的定点招待酒店。如果这些五星酒店因为主要支撑业务——公务消费的减少,而导致经营压力过大,转而主动调整市场战略,将目光投向更广大的普通消费者,俯下身段,降低价格,通过“弃星”实现由高端酒店向大众消费酒店的成功转型,或者放弃暴利,以更实惠的价格适应政府会务要求的转变,其实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市场起起落落,生意见机行事,本是常事。
可是,“弃星”后的酒店大多数并没有降价,仍维持高价经营。其原因耐人寻味。很显然,五星酒店“弃星”的低调背后,并非是想转型,而是想着换个马甲,继续抱公务消费的大腿。去年9月底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可能这些五星酒店认为,只要自己的星级降下来了,就可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换汤不换药,继续享有“三公”消费的暴利。这种想法其实与“矿泉水瓶装茅台”、“小食堂里吃鲍鱼”是一个路子。期望掩人耳目,蒙混过关。
但这种算盘恐怕难以实现,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随着“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的强力推进,中央反腐决心坚定。靠公务行为支撑的高档消费市场必然无法长久。而且,在犹豫与观望期结束后,官员也不敢顶风作案,明知“无星”后是高档消费仍心存侥幸,拿自己的位子和帽子冒险。中央和地方一个接一个的制度和条例正为各种公务消费戴上“紧箍咒”。不仅要求会议“瘦身”,能不开的会就尽量不开,能开电话会议的就开电话会议;对于会议、差旅费用的管理也日益细化和公开。以往那种一张会议费发票可以把什么消费都包进去的情况,已是难以为继了。
所以,对于曾把“三公”消费作为主要目标群体的五星酒店和其他高档消费而言,与想费尽心思打政策的擦边球,不如多想想看,如何用价格和服务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不把“三公”消费当成唯一的稻草,而是顺应市场需求,重新定位,方是华丽转身之上策。
把“弃星饭店”当成“反腐特区”
主动放弃星级评选,这要是以往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挤破了头也要争取,甚至会为此托关系走后门。总之是不惜一起代价也要当个“五星级”。为啥要争当“五星级”?道理很明显,当了“五星级”就可以吸引更多客人,就可以赚取更多钱财。而在这些客人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公务接待了。而“八项规定”的深入推进,却让“五星级”成了商家“发家致富”的绊脚石。
去年9月底,三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这无疑成了“五星级”酒店的制约和短板,昔日的优势变成了今日的劣势。于是,各家酒店由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争当“五星级”变成了纷纷丢弃这些星星,变成了“无星级”。这些酒店再也不愿意露富了,学会夹起尾巴做人了。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俗话说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对于这些“弃星酒店”,就算是很不明眼的人也能一眼看出来。他们的举动是一出“丢车保帅”的棋局,其丢掉的是几个星星,需要保住的则是公款消费的黄金万两。
对于这些猴精猴精的商家,纪检部门也不妨给他们下一场棋,在他们“丢车保帅”的时候,我们来个“麻雀在后”,把这些想捕获“公款蝉儿”的“酒店螳螂”当做监管重点。看看有多少公职单位在和“八项规定”打擦边球?看看有多少公务接待在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甚至是“无星级”酒店享受着比五星级酒店还奢华的豪华?
反腐倡廉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撮而就。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在腐败和反腐败的棋局较量中的步步紧逼和优势显现。我们把管不住自己嘴巴和下体的官员们从豪华酒店赶到了农家小院,从农家小院赶到了单位食堂,从单位食堂赶到了公园里、墓地里的私家会所,这次又把他们赶到了“弃星酒店”。这显示的是我们反腐的决心,更是我们步步为营的胜利。相信,我们也有能力在这些“弃星酒店”的“丢车保帅”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棋局里,把他们逼到死角。
在这里笔者也送给那些依然做着“吃政府饭”美梦的商家们一句忠告:做生意还是依靠市场,就别耍你那一点可怜的小聪明了。退一步是海阔天空是不假,但是退一步的“弃星”,或许背后就是万丈悬崖。
不让“弃星饭店”退一步收获金山银海,需要纪检部门把“弃星饭店”当成“反腐特区”来监管。我们何不到“弃星酒店”去演绎一场反腐版的“守株待兔”?
酒店弃星突围终究只会是闹剧一场
年底,本是高档酒店的繁忙时刻,却传来了部分五星级酒店弃星的消息。八项规定的严控下,星级酒店遭遇寒冬期。去年底宁波多家高星级酒店接到了政府批量退单。浏览近期各地媒体的相关报道,似乎不难读出潜意:岁末年终的酒店消费黄金期,俨然已在许多地方渐行渐远,甚至戛然而止。然弃星便可突围?非也。
八项规定之下,各地在严格控制会议费的管理办法中,都有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人均住宿标准等限制条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否选择星级酒店和会议费的标准没有正相关的联系。而严控会议费最终是靠制度来保证,各地的“限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难题,显然会有进一步完善的过程。在“限星”政策下,弃星突围的酒店终究会被淘汰。
按理说,星级酒店无论从设施、服务还是管理体系上都是优秀。酒店是服务业,是百姓旅游休闲的必需品,但高端酒店一味依政府而生,盲目追求高利润率让一些星级酒店走火入魔,与百姓距离渐行渐远。虽然八项规定对星级酒店有所冲击,却也不失为转型的好时机。必须认识到,八项规定冲击的不是酒店,而是浮夸。弘扬的是务实,而不是形式。衡量会议成功与否,应该是能否解决问题,而不是奢华。与其在“弃星”上煞费苦心,不如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
十多年来,五星级酒店是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甚至是一些地方的“形象工程”,因此刺激了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应该看到,在星级酒店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酒店的退出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也是回归市场的现象。与其说“弃星”是“八项规定”等政策带来的压力,倒不如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短期看,弃星可以暂缓“限星”的冲击,长期来看,不利于酒店进行良性竞争,立足根本。
星级是酒店的象征,高星级酒店抱着避风和打擦边球的心态,并非长久之计。如何根据自身定位,逐步转型,找到合理定位,才是促进酒店本身长期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当下,要改变“只唯上不唯下”的经营策略,走薄利多销和“立足大众,体现特色,兼顾多元”的路子,才可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星级酒店放下身段,调整经营方式,在观念和思路上全面改变。
当务之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价格上要“平民化”, 推出接地气的大众菜品,将重点放在婚宴、寿宴、升学宴,年夜饭等群体性就餐上,充分发挥星级酒店接待力强,菜品丰富的优势,持续保持巨大的吸引力;走多元化的路子,并实现高中低各档次的衡接,扩大自己的接待群体;走特色化的路子,提高竞争力。人无有我,人有我优,历来是市场竞争获得主动的法宝。
限星并非为逼迫酒店弃星而生,酒店弃星潮终将只是闹剧一场,提高自身竞争力才是生存之道。星级酒店要保持质量至上这一核心,不断提高竞争力,在对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就一定能够赢来新的发展良机,从而以低带高实现良性发展。
【启示与思考】
酒店星级,作为一个酒店的档次标签,是多少酒店争先恐后欲得之的东西,但如今竟然纷纷主动“摘星”,心甘情愿沦为“无星”境地。削足适履也好,投其所好也罢,满天摘星的上演,既有其正常之处,也有其不正常之处。正常在于酒店作为经营主体,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经营策略,无可厚非。不正常的是,政府的“限星”规定,竟然可以在高档酒店行业掀起如此大的波澜。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多地,部分五星级酒店放弃星级资质的复审,从“五星”变“无星”。今年以来我国“弃星”的10家五星级酒店中,至少半数为当地政府的定点招待酒店。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像当初严查吃喝风之后,公款吃喝转战“隐身会所”一样。在严控会议经费支出的形势下,一些星级酒店的“弃星”之举,无非就是为了应对政府会议“限星”规定,迎合会议需求,以求获得收益。
酒店“弃星”,监管不能“弃查”。星级饭店“弃星”,恰好说明这些酒店的政府性业务量很大。有关部门要一只手抓会议精简,消灭文山会海,封杀冗长会风文会;另一只手抓会议经费的精减,严格控制会议费用的预算和支出,防止奢侈会议的出现。特别是在会议经费管理上,必须严格审批,严厉监督,堵塞管理漏洞。会议经费受到严格控制,会议的主办者必然会精打细算,压缩会期,选择消费较低的酒店,最终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限星”是严控会议费的一个手段,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一点从酒店“弃星”的举动中就能看出。要想彻底消除会议腐败,就需要严格制度,从严整治。提高监管的透明度,把会议召开的必要性、会议经费究竟花了多少花在哪里,交给公众监督,使会议费使用者、划拨者都能更多感受到责任的压力。对那些顶风违纪者进行严厉惩处,以此倒逼地方或部门不敢乱开会、不敢搞会议腐败,以求从根本上遏制各地各部门胡乱花钱的手。
漫漫远路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权力者向自身利益改革的勇气,需要的是重拾对法治的信仰,更需要一个公民社会的成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0/7846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