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心得

坚决破除“四风”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2014年10月20日 08:54

 

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也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坚决破除“四风”,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充分认识“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一)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误人、误事、败坏风气

在现实中有些地方,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类似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浮在面上,活动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就是做不到基层去,做不到群众中去;抓几个典型,做几个景点,供领导考察调研时使用,其他地方不闻不问;制定规划、制度和规章时认真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但对于是否贯彻执行却很少关心;每逢重大节日,找一些贫困家庭、下岗职工、残疾人等,前呼后拥登门看望,送慰问品,电视报纸一报道,关注困难家庭的工作就算做过了;总之就是“这项工作给有做,做了,效果怎么样,不知道”等等“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热热闹闹轰效应”和“毫无实事求是之意,只有哗众取宠之心”的做法,对党的事业造成很大危害。

1、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形式主义只注重表面工作,不注重深入实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就是假大空,空对空,表面如火如荼,实则一地鸡毛,看似动作不少,只是原地空转,自己乐在其中,群众苦在其后。

2、形式主义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心中没数,崇尚空谈,只在口头上“落实”,在实践上“落空”,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导致信息失灵,决策失误。

3、形式主义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弄虚作假之风,助长思想懒惰、工于应付上级的不良倾向,影响干群关系,影响干部健康成长。同时,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势必助长歪风邪气。

4、形式主义导致官僚主义猖獗,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共同生长,互为支撑。形式主义同官僚主义有同源性,即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布置工作拉架子造声势,远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切工作讲套路,拿出一些数字应付上级。这样必然会贻误工作,贻误事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对党的事业造成损害。因此,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刻不容缓。只有求真务实,才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官僚主义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视群众如草芥,损害社会公平,危害社会稳定

官僚主义的要害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视群众如草芥。官僚主义表现为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拍胸脯决策,凭想象办事;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只当官,不做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衙门作风严重;不负责任、遇事推诿,不给好处不办事;作风粗暴、颐指气使,搞“一言堂”,独断专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瞎指挥等等。官僚主义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现实中如果官僚主义盛行,在经济上必然阻碍健康快速发展,降低运行效率,甚至导致垄断。在政治上,必然损害社会公平,危害社会稳定。因此,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官僚主义,加大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力度,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八项规定。

(三)享乐主义导致追求享受、精神颓废、理想信念动摇

目前,有少数干部信念动摇,只追求个人的享受和幸福,工作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出力,不履行个人对社会的义务,甚至不管手段是否正当,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快乐满足个人的享乐。

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大敌,党员干部如果抵御不了诱惑,甚至会堕入腐败的深渊。因此,必须高度警惕享乐主义的侵蚀。享乐主义使人们在工作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更不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重实效。享乐主义盛行,使人们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肉体上的快乐,必然造成人们精神颓废。精神上的懈怠,必然在行动上表现为脱离人民群众,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上。因此,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反对享乐主义,树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四)奢靡之风危害严重

当前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有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在奢靡之风影响下,一些党员干部日益骄横,淫逸无度,有的人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

奢靡之风危害严重,现实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之所以蜕化变质、违法犯罪,往往是从讲排场、比阔气、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一些人信念动摇、思想颓废,也往往是从搞腐化、不愿过艰苦生活发端的。

目前,人民群众对干部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的“三公问题”。奢靡之风盛行必然在社会上形成追求奢侈生活、沉湎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等不正之风。我们知道,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本色。如果奢靡之风、腐败现象蔓延,就会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强的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二、采取措施坚决破除“四风”

“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要害是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长此以往,必将从根本上败坏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我们有采取措施,坚决破除“四风”。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质所惑,坚持廉洁从政,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扎扎实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剖析解决突出问题。一是认真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务求实效。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查摆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整改落实,要虚心向群众请教;评估结果,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要对照“四风”问题,一条一条查摆、一项一项整改。要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常态,把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贯彻到实践中去。

 

(三)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牢牢抓住反对“四风”这个重点。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着眼于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做起,从自己做起,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更加注重群众参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接受群众评判,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效果。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消除“四风”滋生的土壤。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三、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破除“四风”的根本目的是要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真得需要有点真本事、硬功夫。

第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群众。

对待群众,思想上不能轻视,态度上不能怠慢。胡锦涛同志讲,要把人民摆上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同志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衣食父母,没有老百姓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老百姓的事拖不得。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这没有错。但经济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总有个过程,可是老百姓的很多事是等不得的,像供热、吃水、上厕所这样的事,能等到经济发展了再解决么?在领导眼里,老百姓有些事情看上去只是个别的1%,但对他和他的家庭就是100%的大事,不解决,他的日子就过不下去,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失职。

老百姓的事躲不得。有些领导干部很怕群众登门请求解决问题,于是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了,就派部下出去应付了事。其实,老百姓的问题,躲是躲不掉的,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躲了初一也躲不了十五,谁叫你是当领导的呢!百姓的问题,早解决早主动,晚解决就很被动。当领导,不能总是找亮点工作挑着干,无论大事小事、好事孬事你都得管。管好了,才算尽到了责任。

第二,感情上要紧紧贴近群众。

人都是有感情的。自古以来,治理国家不仅要讲理、讲法,而且也要讲情。民情民意谁都不能忽视。现在有些干部,尽管可以在公开场合大讲“群众观念”、“群众路线”,但实际上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不理不睬,完全是一副薄情寡义、虚情假义的嘴脸。还有一些干部,“有时”也想到群众,那就是在有了脏活、累活没人干的时候,工作指标完不成的时候,需要有人流血牺牲的时候,自己的事情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而“有好事”的时候,他们决不会想到群众。试想,这样的干部怎么可能成为人民拥护的“公仆”!因此,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首先净化群众观念,对人民群众有真情、实情、热情和感情,把爱人民作为“爱的最高境界”。

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领导的根本问题。而维系和发展这一关系的基础,是领导者对人民群众的真诚热爱和真心服务。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就不会与群众打成一片,久而久之就会被架空;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就不会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作出的决策就对不到群众的心坎上,为民办事的意愿就会扑空;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人力、物力、财力就不会向民生工程倾斜、向群众工作集中,许多要办的实事就会落空。

感情上贴紧群众,就要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当群众的知心人,跟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成亲戚。群众家的饭要吃,群众家的水要喝,群众家的板凳再脏也要坐下去,群众递过来的毛巾再旧也得接过来。坐下去了,接过来了,距离就拉近了,感情就拉近了,否则距离远了,感情也远了。当然,跟群众认亲戚,有时候这个亲戚也会找来走后门,办一些私事甚至是违背原则的事情,这时候就要严守底线,既不能伤感情,也要坚持得住原则,还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做群众工作的途径有千万条,但贴近群众感情是总开关、总阀门。感情近了,一切都近了;感情远了,一切都远了。感情的阀门一旦打开了,干部与老百姓的心就相通了,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交流的渠道就打通了,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

第三,作风上要真正深入群众。

作风是无形的力量。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对于做好群众工作至关重要。现在,群众对一些干部最反感的就是作风漂浮问题。有人说,现在路越修越宽了,车越坐越好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手机越来越高档了,网络越来越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越来越难了。主要原因,就是干部高高在上,被缠在文山会海和事务圈子中,丢弃了过去干部住农家、下基层、搞调研、解难题等老传统。有的即便下去了,也只是走几圈、见几面、喝几杯,走走过场,实际上是“葫芦掉井里,下是下去了,但还浮在水面上”。

在地方和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应有之义,因为基层的领导干部离群众最近,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与在地方和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的作风密切相关。在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上,干群关系一直是鱼水关系。然而现在一些干群关系潜移默化地变成了油和水的关系,领导干部浮在上面,跟人民群众溶不到一起,合不到一块;蛙和水的关系,需要群众的时候就跳进去,不需要群众的时候就呆在岸上;火和水的关系,背道而驰,互不相容,尖锐对立。因此,干群关系要回归到鱼水关系,领导干部必须改进作风,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

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拿出“去西装换便装、去皮鞋换球鞋、去皮包换布包、去茶杯换水壶”的精神,才能真正深入群众。只要精神有了,身子下去了,架子放下了,身份也就变换了。随时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聊一聊,农家院落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常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这样,群众什么话都愿意跟你说,什么苦都愿意跟你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你办。

 

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才能发现问题,了解真实情况。现在,领导干部光靠听汇报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许多干部汇报工作,专拣好的说,谈问题轻描淡写,稍不注意,就被糊弄了。

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才能推动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所有的实际工作都在一线,都在下面。领导干部如果只呆在上面,不下去指挥,就等于隔靴搔痒,推动工作很难使上劲。

只有真正深入群众,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领导干部不深入群众,就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就不知道解决问题的“要害”,许多简单的问题就会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难的问题就更不可能解决得了。

第四,行动上要切实造福群众。

谈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造福群众最基本的就是要及时、认真地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执政党仅靠在群众面前浮夸吹牛,不为群众办实事就能立得住脚的。老百姓讲究的是真心实意,看重的是实惠,关心的是自己的问题得没得到解决。解决问题、造福人民、让老百姓生活尽快富裕起来是最有效的群众工作。

在群众工作中,现在老百姓最反感的:一是轻诺寡信,光说好话不办实事;二是巧立名目,骚扰群众不办正事;三是偏亲向友,徇私卖好不公平办事;四是拿百姓当道具,到基层不是给群众办实事,而是拿“现场”当“秀场”,拉着老百姓给自己当陪衬、上镜头。这样的干部,老百姓是很反感的。

做群众工作,关键是帮助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必须懂得,绝大多数群众是善良的、通情达理的,提出的问题多数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我们把该为老百姓解决的事都解决了,群众气就顺了;即使一时解决问题有困难,只要我们尽了最大努力,跟群众解释清楚了,群众也能谅解。

第五,工作上要充分依靠群众。

实践证明,许多好的东西是群众发明的,许多好的经验是群众创造的。群众的身上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作为领导干部,善集思广益,是最高的智慧;会发动群众,是最强大的力量;能依靠群众,是最可贵的情怀。我们一定要按照十八大报告要求的去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谋划思路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使思路可行、有效,保证群众得实惠。决策不能背着群众,重大决策让群众知道,请群众帮着把脉,是对群众的尊重,更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干部任用要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对干部,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群众说好的干部差不到哪去,群众说坏的干部好不到哪去”,这可作为干部任用的一个参考。 推动工作要依靠群众。无论什么工作,只要依靠群众就前景光明;无论什么难题,只要让群众参与进来,难题破解就指日可待。群众中蕴藏着大智慧,有使不完的招法;群众中藏龙卧虎,有用不尽的人才。领导干部能干成一些事,实际上是与依靠群众分不开的。

做群众工作,只有我们把人民摆上最高位置,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要我们拿出真情真意真行动,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群众就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信任我们、帮助我们,我们的事业也肯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兴旺发达。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0/7846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