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广西: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
2014年10月21日 15:36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执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痛恨腐败,我们就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只有这样,才能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关系,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腐败现象的蔓延,直接影响党的前途命运,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危害社会秩序,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古今中外因为统治者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失去政权的例子不胜枚举。当前,党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一些腐朽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乘隙而入,侵蚀党的肌体,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和干部经不起考验,有的违法乱纪、腐败变质,站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腐败现象的蔓延,严重破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我们的借口,直接影响党的前途命运。
腐败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腐败现象侵害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利益,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没有土地,再好的种子也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没有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和政府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任由腐败泛滥、蔓延,必将因为损害人民的利益,动摇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冲突与政治动荡,进而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的根基。
腐败危害社会秩序。腐败问题涉及人才流动、资源调配和人事晋升等行业、领域,导致出现任人唯亲、以权谋私、行政效率低下、资源调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使社会失范,秩序混乱,对社会资源不公平和不合理分配,使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一些政策被曲解或截留,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挫伤大部分人的积极性,破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同时,腐败分子通过人事权力和干部任用与调配的权力编织私人关系网络,导致权力体系的个人化、家庭化和小团体化,形成腐败集团群体,危害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腐败涉案金额越来越大,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手中聚集,从而加剧贫富悬殊,增大社会风险系数,危及社会稳定,损害经济发展。
腐败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败是一股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的歪风邪气。当腐败成为权力场和利益圈很难撼动的潜规则时,会使一些人难以自控,避而远之被称作自作清高,不同流合污便遭打击报复。由于制度不够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打击力度不强等漏洞,一些腐败分子肆无忌惮,滋生了各种关系网、权力网、保护伞、黑白一肩挑等。腐败分子手握大权,身居高位,贪得无厌,利用手中的权力吃拿卡要,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大多腐败官员中都有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有的骄奢淫逸,生活腐化堕落,道德败坏。这些现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观背道而驰,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二、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对于巩固执政党地位、实现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政治诚信,具有重大意义
反腐败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和腐败水火不容。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如果不反对腐败,任其滋生蔓延,人民群众就会背离党,党就会失去民心,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腐败的滋生蔓延,不仅仅影响党的形象声誉,还会导致制度废弛,纪律涣散,造成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使得党内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凝聚力、战斗力。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中国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梦,能否实现中国梦,关键取决于党的正确领导和执政能力。而当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严重腐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战斗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严重障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可以说,反腐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没有反腐败斗争的胜利,就难以实现中国梦。只有坚决反腐败,才能进一步树立党的良好形象,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不断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正能量。
反腐败是推进重大改革的需要。全面实施司法体制、财税体制、国企薪酬、农村土地流转等各方面改革,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对于一些行业部门、利益集团来说会“伤筋动骨”。由于受利欲驱动,一些人便会使歪招、动手脚,趁机捞取私利。因此,必须把握好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改革中存在的腐败问题,以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全面胜利。
反腐败是顺应民心民意的需要。各种腐败现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群众反映强烈的拖欠、截留、挪用农民征用土地补偿费,拖欠农民工工资,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大都与腐败相关联。在个别地方甚至激发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只有解决腐败问题,才能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才能顺应民心民意,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反腐败是推进政治诚信的需要。反腐败是党的庄重承诺,是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苏荣等“大老虎”,还拍打了不少“苍蝇”。党中央反腐败的立场、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只要存在腐败,不管是谁,都要追究惩处。没有特殊,没有例外,制度才能有约束力,反腐败才能有说服力。制度纪律不能是“稻草人”,反腐败是党的制度、纪律权威的兑现,也是政治诚信的兑现。
三、反腐败必须多管齐下,抓好教育、监督、管理、惩治等环节,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加强教育管理,使党员干部“不想腐”。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教育机制,完善和落实党性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典型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制度,使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良好机制,促进领导干部规范履职、秉公用权、清廉自守。积极打造、弘扬廉洁文化,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用公正法治、清正廉洁等核心价值观和廉洁文化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反腐倡廉舆论宣传,注重利用发生在本县区、本单位的事件和群众身边的问题加强思想引导,注重网络媒体平台建设,巩固宣传阵地,激发正能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干部晋升通道,对有领导能力且勤廉兼优者提拔重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前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制度,对确有问题、不符合提拔条件的,坚决不提拔重用。
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使党员干部“不能腐”。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科学配置权力,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形成设计合理、配置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向上级党委述廉制度,完善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积极探索通过立法、执法监督等手段,发挥人大、政协、司法、监察、媒体、网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拓宽群众参与监督渠道,扩大监督面。建立健全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健全权力事项公开制度,深化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和社会公益事业信息公开,推动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完善电子监察系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压缩权力滥用和暗箱操作空间。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形成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部制约、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机制,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和离任从业限制,重点解决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资金拨付、公共产品供给等领域的利益冲突问题,防止领导干部权力寻租。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推进权力内控机制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行政权力行使全程留痕、实时监管、可查可控。建立财产公示制度,使公众可以通过财产状况对官员进行监督,增强监督效果。
加大惩治力度,使党员干部“不敢腐”。分级建立办案人才库,统一调度,优化配置,建立一支立场坚定、勤政廉洁的反腐队伍,对腐败分子产生威慑力,在全社会形成伸手必被捉的氛围。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举报人人身、财产以及家人的安全,对打击报复者追查到底,严惩不贷。加强防控,严管身份证、户口、护照、银行账户及其他证件和手续的审查、审批,防止腐败官员外逃。建立健全案件及时发现和查处机制,完善案件线索排查评估机制,对重要复杂线索实行集体排查、集体评估,提高信访举报转为案件线索的转化率。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办案的组织、指挥、突破和监管,推进标准化办案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办案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案件分析,强化办案治本功能,对腐败案件的立案调查和处理情况的信息发布,形成有力震慑作用。建立健全执纪办案组织协调机制,完善查办案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执纪执法部门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实行案件线索及时通报及相关工作定期反馈制度,建立重要事项、疑难案件、重大问题定期会商制度,增强惩治腐败的合力。建立健全腐败问题及时发现机制,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加快构建便捷高效、反馈及时的信访举报平台,健全信访问题分类处置制度,加大对举报信息的及时梳理、综合分析和研判。探索建立抓早抓小的防范机制,针对执纪办案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重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调整等多种处理方式,做到发现在早、查处在小,避免干部滑向犯罪的深渊。在追究腐败分子法律和纪律责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建立健全追缴体系和罚金制度,增加腐败的成本,使党员干部“不敢腐”。
(作者为上林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赵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1/7849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