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四川:领导干部要学会倾听

2014年10月21日 15:36

古人云:“言能听,道乃进”。领导干部作为集体决策的成员之一,理当学会倾听,才利于权衡各方、统筹协调、民主决策;这也是贯彻群众路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从严从实开门纳谏、听取意见、查摆问题的需要。领导干部学会倾听,才能促进问题的查找、作风的改进、决策的科学。

耐心倾听。倾听需要耐心,才能听完整、听明白、听真实。一不要打断说话。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要以工作忙为由,推托部下或群众的诉求,更不能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要给部下或群众留足时间,让他们把真话说出来、把苦水倒出来、把不满宣泄出来。二不应盲下结论。如果刚开始听或听到一半就盲下结论,可能会导致盲人摸象,相去甚远。在听取意见时,要尽量不盲目地揣测对方的意图、不草率地评价对方的观点、不急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听完整、弄明白,再作结论。三不能先入为主。成见施于人,就如同把对方定格成一张照片。先入为主地倾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主观设定而曲解了别人的意思。领导干部在倾听时要保持中立,全面了解说话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做到公平、公正的观察、解释、判断。

静心倾听。倾听需要静心,需要心神安定、心境平静、心胸宽阔的交流。一要有宽广的胸怀。领导干部既要有“听”的姿态,又要有“容”的胸襟,容自己,也容别人,更容不同意见;如果心胸狭窄气量小,一听赞同意见就笑、一听反对意见就跳、一听没完成任务就骂,就会让部下或群众有话不敢说、有言不能谏。二要有良好的涵养。领导干部不论听到什么意见,都要心平气和、稳定情绪去“洗耳恭听”,不仅要听好话、正话、实话、真话和报喜的话,也要听坏话、反话、虚话、假话和报忧的话,甚至牢骚话、刺耳话;不要听到意见不一致就“青脸激动、红脸呵斥、黑脸批评”。三要有谦逊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领导干部要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问计,多向部下请教,虚心听取真意见、查找新问题、掌握硬本领。

诚心倾听。倾听需要诚心,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一要真诚相待。刘备三顾茅庐,诚心问计,赢得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与部下、与群众交流,一句真诚的安慰、一个实际的行动,都会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心底里接受你、感谢你、拥护你。二要换位理解。领导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理解倾诉者的心情和处境,尽量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感知他们的困难和心境,理解他们的心情和需要。三要彼此信任。“信人者,人亦信之”。领导干部不仅要在得到他人信任时以诚相待,而且更要主动施信于人,相信群众的意见是中肯的、同事的建议是善意的、下属的要求是合情的,促进信任互动,传递彼此信任的“正能量”。

用心倾听。倾听需要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回应。一要带着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听,才能揣着答案回。领导干部具有问题意识,才能去倾听群众反映的“四风”问题;如果听不进意见、收不到建议、找不到问题,可能就会作风无改进、措施无完善、机制无优化。二要深入思考。领导干部倾听时,要心随耳动,对于重要的话、敏感的话、关键的话,要心细如发、小中见大,听出含义、听出隐衷、听出利弊;特别是要从群众家长里短的话语中归纳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迅速抓住问题的端倪。三要积极回应。领导干部倾听时,要有态度上的回应,听到重点时要动笔记录、听到问题时要点头赞许、听到困难时要用心关切;倾听后,要有行动上的回应,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给出一个明确解决意见,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给群众耐心解释,讲清楚、说明白。

总之,善于倾听,有助于信息对称、沟通情况,有助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助于畅通民意、改进作风,有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深入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

(作者系兴文县委书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1/7849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