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卡扎菲身亡三年 利比亚仍陷乱局

2014年10月22日 08:59

 

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西方国家只破不立、旁观乱局的态度下,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可能会“索马里化”,成为又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国家。

1

(图片说明:9月23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沃什法纳区,一辆“利比亚黎明”武装的坦克中弹起火。)

政治过渡中止 两个政府对峙

3年前,美国联合多国以空袭政府军的方式支持反对派,强行推翻了卡扎菲政权。这一政权倒台后,战时由反对派联合成立的“全国过渡委员会”(过渡委)承诺,将按照政治过渡路线图,逐步举行选举、制定宪法、组建新政府。

但好景不长,被所谓“革命胜利”气氛掩盖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强人政治解体后,宗教、世俗、部族等势力都试图填补权力真空,纷争四起。在中央,各派别为政府职位争斗;在地方,各支民兵武装拒绝缴械并接受整编,形成武装割据,相互间冲突不断。

2012年7月,利比亚举行43年来首次国民议会选举,随后过渡委正式向国民议会移交权力并解散。国民议会被授权在18个月内完成制定宪法、选举总统等工作。

2

(图片说明:9月23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沃什法纳区,几名“利比亚黎明”武装人员在待命。当日,利比亚支持宗教势力的民兵武装“利比亚黎明”与支持世俗势力的民兵武装在的黎波里市郊的沃什法纳区激战。)

但国民议会选举后建立的政府十分脆弱,国家武装力量无法维持社会秩序,各地游行、暴力活动不断,致使利比亚政府对各地区的掌控进一步弱化。在东部产油区,一些割据武装甚至公开要求独立,试图独占原油开采利益。

 

今年6月25日,利比亚举行新议会(即国民代表大会)选举,由于在这次选举中惨败,宗教势力改用武力夺权。7月以来,支持宗教势力的“利比亚黎明”、“利比亚之盾中部地区旅”等民兵武装攻占首都的黎波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等地,扶植任期本已结束的国民议会复会,组建“救国政府”,迫使国民代表大会和政府迁往东部小城图卜鲁格。

利比亚由此出现两个议会、两个政府对立的局面。利比亚制宪、总统选举等议程也因安全和政治局势动荡被暂时搁置。

武装冲突不断 极端势力抬头

现阶段,利比亚支持世俗势力和支持宗教势力的民兵武装在的黎波里郊区、班加西和盖尔扬等多个城市对峙,冲突不断。

自今年5月以来,双方冲突已致使数百人伤亡。按照联合国9月发布的报告,利比亚各派民兵武装冲突已导致25万人被迫逃离家园。

尽管在联合国斡旋下,利比亚冲突各方已经开展对话,但真正停火从未实现,这一乱局为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发展壮大提供了温床。

联合国秘书长利比亚问题特别代表贝尔纳迪诺·莱昂本月8日警告,“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一些武装人员已经返回利比亚。利比亚媒体也报道,“伊斯兰国”已在利比亚设立基地,作为其在北非分支的总部,主要负责招募人员。

3

(图片说明:9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利比亚问题特别代表贝尔纳迪诺·莱昂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召开记者会,呼吁利比亚各方停止使用暴力,并指出政治对话是解决危机的唯一途径。)

除“伊斯兰国”外,利比亚本土还活跃着“安萨尔旅”等多个极端组织。分析人士认为,利比亚乱局可能会影响北非乃至整个中东的安全局势。

 

冷眼旁观乱局 西方难辞其咎

出手帮助推翻卡扎菲政权后,美欧等西方国家面对利比亚的持续内乱一直采取“只吆喝、不出力”的策略,没有采取实质措施帮助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以稳定局势、建立秩序,致使民兵组织坐大,为利政府留下一个“烂摊子”。

4

(图片说明:10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与利冲突各方代表会面。他呼吁各方立即停火,以对话方式解决分歧。图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记者会上讲话。)

眼下,美欧等西方国家似乎更难掌控利比亚局势,世俗、宗教、部族相互利益争夺已经公开,国家呈现碎片化。

分析人士认为,卡扎菲被打死后,美欧对利比亚态度“暧昧”,至今也没有非常明确的系统性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乌克兰危机和“伊斯兰国”肆虐令美欧难以抽身,远在北非的利比亚乱局并未危及其切身利益,因而无暇顾及。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利比亚对西方民主制度“水土不服”、局势动荡固然有其内在原因,但美欧等西方国家奉行霸权主义和利己主义政策,想打就打,只破不立,是利比亚乱象丛生的重要外部因素。(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2/7850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