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案例】副教授骚扰女学生,处罚与致歉不是终点

2014年10月24日 10:14

 

【关注网络】

【事件介绍】

1

美术学院副教授强吻女学生自称单身老男人不在意

10月10日晚,有网友发帖,称看见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批评家王某在校外的“味尝轩”餐馆和两名年轻女子吃饭,估计两名女子为在校学生。吃饭期间,王某多次强吻两女生,女生多次反抗,但却未果。

据了解,当事人王小箭已经退休,而且这两名当事女生并非他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事”。他带着她们在网站实践,而他带学生实践和交流的风格就是“连说带哄”,照片就是他“哄”的时候。他表示,自己是单身老男人,和朋友们相处从来不在乎这点小事。

但11日,王小箭却又发表致歉信称:“网上图片情况属实,我本人酒后的失当行为是错误的,对此给当事人的伤害和对学校的影响深表歉意,就此说声对不起,并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

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就网络举报该校副教授王小箭在餐厅“骚扰”女学生一事做出回应,决定禁止其参加该校任何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降低其退休待遇,支持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高校师德问题背后是师生地位不对等

之前面对媒体采访,当事人还是信誓旦旦地为自己辩解,声称自己没有喝醉酒,并以“泛师德问题”为事件定性,现在便发致歉信,承认是酒后行为失当。时间间隔如此之短,当事人态度竟能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好猜测,但写在酒店便签纸上的道歉信,还有错误日期的落款,真的实难让人感受到当事人道歉的诚意。

类似的事件,同样的问题,高校每次发生这样的问题,舆论的呈现基本上都是师德败坏、这样的老师分明就是“叫兽”、大学精神沦落等内容,可要解决具体的问题,道德的谴责显然是很苍白无力的,高校的类似丑闻不能就单指望着去提高师德,还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而在这其中,最应该倾听的就是受害者的心声,即处于受教育者地位的高校大学生。

毫无疑问,在当下行政化严重的高校,学生处于极端的弱势地位,女生还要更加严重。当然了,要规避类似事件的发生,当事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呼吁相关方面的立法是很重要的,可在这过程中,假如遇到了一些师德极其败坏的老师,无所不用其极地对学生进行威逼利诱,恐怕自我保护意识也是很无力和骨感的。

众所周知,当下的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基本上异化成了打工仔与老板的关系,暂且不说丑闻发生后于学生的面子问题,而自己能否拿到学位证顺利毕业,甚至是以后的工作和前途,这些都与导师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导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师生地位极其不对称的情况下,面对一些禽兽老师的侵害,不少学生都选择了忍气吞声,而反过来讲,恐怕也正是这种大权在握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着师德败坏行为的发生。

所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批评教育和道德内化固然重要,但从根本上扭转师生地位极其不对称的现状,于问题的解决来说同样不能被忽视。

其实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校中,学生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独立的申诉机构和学生自治组织,使得师生关系完全处于对等的地位,在此语境下,学生不仅可以放心大胆地维权,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项目,最终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的目的。这样一种自治形式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我国,尽管也存在一些学生自治组织,可权力观和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在实际上制约着学生自治文化的发展,使得学生自治空间有限,虚位而行。因此,扭转师生不对称地位的现状,必须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明确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利益受损时敢于维权、有处维权,最终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本。而有了这些制度保障,恐怕比谴责师德败坏要有用的多。

 

“泛师德”论让副教授节操碎了一地

四川美院证实,照片中的男子是退休的教师王小箭,并证实该退休副教授餐馆内强吻2名女学生,称其败坏教师声誉,取消其教学资格并降低待遇。那么,这件丑事可谓有图有真相了。然而该退休副教授却认为这是一个“泛师德问题”。这个有点让人生疏的论调,能不能洗刷他惹上的一身“骚气”?

所谓“泛师德问题”,应该是指有人把师德强加到他这个退休副教授身上。因他现在已经退休,不再算老师,没有权力迫使学生做什么,所以跟师德无关。也就是说别人抢占了师德制高点,以至于惟师德是论。假如这位副教授因退休而自甘“叫兽”,人们还对其以师德衡量,确实有点“泛师德”。事实上,在他对此事的相关回应中,也已经更像是“叫兽”了。

到了这种地步,如果还以师德论之,就是在用社会形成的师德规范或者对个人人品要求,衡量一个在这种能力范围之外的人了。因此,退休副教授王小箭认为,对他的指责是一个“泛师德问题”。

其实,所谓的“泛师德问题”,才是真正的“连说带哄”。退一步说,即使对一个退休副教授确实不能用师德来要求,但师德只是道德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即使因为退休而谈不上师德,但不等于可以同时忽略道德。在道德中,与师德一样还有社会公德和私德。作为退休副教授,在公共场合与两名年轻女性(即使不是他学生)“连说带哄”,竟成了他带学生实践和交流的风格?而这种“连说带哄”已被证实在餐馆内强吻2名女学生。如此“连说带拱”,这位退休副教授居然“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难道不能以师德来衡量的退休副教授,理应蜕变为连社会公德和私德都丧失殆尽的“叫兽”?

有道是“人至贱则无敌”。 这位退休副教授用“泛师德”来化解舆论质疑看似很“教授”,但这种退而求次的自甘堕落却更“叫兽”。作为一名曾经的美术学院副教授,竟然把师德当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又不能坚守师德之外的公德和私德,在大庭广众之下强吻年轻女性,面对舆论质疑,还有脸把这种起码的道德谴责称作“泛师德”。试问,作为一名退休副教授,尚存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因此,所谓的“泛师德”论,只能让这位退休副教授的节操碎了一地。

教师性骚扰女生,不只是师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王小箭最初的回应,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骂声,其指责“外人把拍到的照片发到网上,不但对两位姑娘造成了伤害,还需要承担学校、女生、他的名誉损失”,更是让网友愤怒。不知校方快速的处理,以及他180度转弯的致歉,是否与网友反应有关,但就在学校处理、本人道歉之后,还是有很多网友不满,难道就到此为止了?

如果这一问题,就由校方作为师德问题来处理,处理结果恐怕就是这样了。校方在处理意见中,提到“支持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途径。性骚扰不只是师德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将其纳入师德处理,是混淆了道德和法律问题,如果就以师德处理性骚扰问题,既矮化师德,又纵容性骚扰问题。

教师不得性骚扰学生,最近被作为高校教师师德的7条“红线”之一,貌似是重视这一“师德问题”,但其实,这不是师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教师性骚扰学生,如果属实,就触犯了法律,应该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而将其作为师德问题,就成了教育系统、学校的内部问题,首先由学校进行调查、处理,这就把本属于法律的问题,变为学校的内部事务,这是严肃对待性骚扰问题,还是放纵这类问题?正是由于把法律问题当师德处理,近年来,我国一些学校发生的教师性骚扰、猥亵和性侵学生事件,都是先在学校内部调查处理,有的就被“私了”,当事教师仅仅被调离原岗位。

 

正是由于有这种混淆,因此,已经退休的王教授,就找到了为自己行为开脱的理由,自己已经退休,不再是在职的副教授,和这两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因此,自己的行为不属于师德问题。如果继续按师德问题对其进行追查,处理结果很难令网友满意。对于已经退休的教师,学校不可能再做出开除公职的处理,最多仅仅是不再回聘其回校继续担任一些工作。

但退休后的王教授,还是社会公民,其对女性做出的行为怎么追究,则需要由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报案,由司法机关立案处理。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这两名当事的女生是不是选择报案,如果她们不愿意站出来,对王的行为就无法依法调查、处理。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两名女生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向警方报案。这其实是保护女生权利的最重要方面。

在老师对自己有不端行为时,就应该严厉制止,并及时向警方报案,由法律来处理,只有坚定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减少校园的女生伤害事件。另外,教育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明白师德和法律的界限,不能把法律的底线要求作为师德要求,把师德和法律混为一谈。凡是遇到教师触犯法律的行为,都应该一律报警,而不是出于学校声誉、面子之类的考虑当教育问题、师德问题内部处理,提高教师师德,必须师德的归师德,法律的归法律。

副教授强吻女生,应予严厉惩处

教育部日前刚刚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划定了“高校师德七条红线”,并强调触犯红线者“可开除”。而其中的一条十分醒目的“红线”正是: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四川美术学院依然发生副教授“当众强吻两女生”事件,无疑不仅“严重违背教师师德师风”,更是十分恶劣的“顶风上”。

其实,即使不考虑教育部“七条红线”和“教师师德”的特殊背景要求,仅从一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规则角度来审视,上述副教授当众强吻两女生事件中的许多具体情节,如“吃饭期间,王某多次对两女子进行身体接触,女子有反抗,但王某一直没有停止”、“餐馆邻桌还有其他食客在就餐”,事实上也是十分恶劣和下作不堪的,不仅涉嫌道德层面的问题,还可能进一步构成违法、涉嫌“猥亵侮辱妇女”。如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猥亵他人,情节恶劣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刑法》,“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王某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在“女子有反抗”的情况下,依然“强吻两女生”,并且是在餐馆这样的公共场所,无疑不仅有明显的“强制猥亵妇女”嫌疑,而且情节相当恶劣。

有鉴于此,对于“副教授公然强吻女生”事件,笔者以为,一方面,不应仅止于学校和教育部门囿于“师德师风”层面的处理,还应进一步站在法律层面,由相关政府执法部门依法进行查处,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即便是站在师德师风层面,对于“公然强吻女生”副教授的处罚,也不应仅止于“责令深刻检查”、“降低其退休待遇”,还应进一步考虑将其“彻底清除出教师队伍”或者“彻底取消退休待遇”。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处分的,不再作出处分决定。但是,应当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的,相应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针对个别道德败坏教师,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强调,“害群之马要清除出教师队伍,并依法进行惩处,对侵害学生的行为必须零容忍”。毫无疑问,上述“公然强吻女生”的副教授,正是教师队伍中十分典型的道德败坏“害群之马”,而对这样的害群之马,保持“零容忍”、予以“彻底清除”,显然不仅是保障学生权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纯洁教师队伍、捍卫“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师道尊严的一个基本前提。

 

【启示与思考】

为人师表者,公共场合都能做出如此“越轨”的举动,的确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是,无论有没有喝酒,一名副教授对两名女学生这样的举动,都是非常不妥的。毕竟,喝酒从来都不是万能挡箭牌。而其一开始的辩称——正常交流,不仅是对师德尊严的一种践踏,也是对女生们的二次伤害。

当此事在网上引发极大争议后,学校立即作出反应,取消其一切教学资格。此时,王小箭副教授自己也发表了致歉信,本以为是其真的意识到错误了,但从现实细节来看,似乎更是敷衍舆论之举。一则,致歉信的信纸,居然是某酒店的信纸,这的确给人极大的联想空间;二则,致歉信的落款日期居然是11月12日,这样漫不经心的态度,的确很难看到这名副教授的诚意,更大的可能是“为了道歉而道歉”。

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能令公众满意的。而在众声喧哗之时,也有人注意到了,为何当事女生不发声?为何她们自己不报警?这值得追问。但很显然,这些扩散的照片,虽然为这两名女生伸张了正义,但也曝光了她们的隐私,对她们未来的人生而言,的确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或许是她们不愿出声的原因之一。此外,虽然这名副教授是退休教师,但会不会影响她们的毕业、前途等,仍是值得追问的,毕竟,一旦牵涉到过多的利益问题,这些女生们便也似乎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但无论有着怎样的利益关系,都不该成为这两名女生沉默不语的理由。如果她们被“骚扰”了,她们什么话也不说,那这些人的“魔爪”,肯定会伸向更多的人,那受害者只会更多。此外,正如一些网友所言,道歉有用要法律干嘛?就如今来说,对这名副教授的惩罚,便是取消一切教学工作,另外降低些待遇,这样的处罚,是否能够达到警示目的,仍是存疑的。

因而,就副教授骚扰女学生一事而言,处罚与致歉不是终点。一方面,我们希望有女生能够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副教授受到更为严重的惩罚;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反思,为何教授、副教授们“骚扰”、“诱奸”女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这背后的制度设置是否存在硬伤?是否有漏洞?这不仅值得拷问更需及时完善。毕竟,别让带研究生、博士的导师们有完全掌握学生生杀大权的权利,应该成为制度改善的起点。唯有如此,教授“骚扰”女学生的事情,才不至于频频发生。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4/7853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