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楼市弱复苏难阻价格下行压力

2014年10月27日 09:38

 

进入10月以来,在各地放开限购、央行松绑限贷以及官方降低住房公积金利用门槛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祭出之后,中国主要城市住宅新盘入市和成交逐步回升。但专家指出,由于供求结构已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短期销售拐点已经到来。未来房价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70大中城市房价:69城下跌 一城持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持平的只有厦门1个城市。二手住房的价格则环比全部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分析称,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虽然有69城房价环比下降,但降幅相比8月份有所收窄。据测算,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降幅比8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最大降幅为1.9%,比8月份缩小0.2个百分点;降幅高于1%的城市有29个,比8月份减少14个;降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有44个,比8月份增加23个。

1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同比涨跌幅,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个数分别为58个和52个,比8月份分别骤增39个和20个;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10个和17个,分别比8月份减少了38个和20个。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中,除厦门上涨4.9%,其余城市涨幅均在2%以内;同比下降的城市中,最大降幅为7.9%,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据上海易居研究院测算,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平均同比跌幅为1.2%,这是今年以来出现的首次同比下滑现象。

利好政策下 10月楼市现弱复苏

进入10月以来,在各地放开限购、央行松绑限贷以及官方降低住房公积金利用门槛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祭出之后,中国主要城市住宅新盘入市和成交逐步回升。

2

(图片: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处在建商品房住宅小区。)

据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统计分析,受全国信贷政策以及地方政策松绑的利好因素影响,消费者入市意愿正在缓慢复苏,市场成交维持十月以来的回升态势。其中二手成交回升好于新房,中原地产监测的21个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积上周环比增加近4成。

 

10月1日-20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的2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约67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约12%。易居研究员严跃进分析称,10月前20天整个市场成交量和预期一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弹。这说明整个市场的入市情绪开始变得高涨。按照目前这样一个趋势,预计今年10月份的成交量将超过9月份。同时,整个四季度楼市的看跌情绪会逐渐淡化。

从开发商方面看,房企在限购政策取消后,对于去库存的信心逐渐增强。多家开发商表示,将从9月下旬开始密集推盘,欲把握“银十”,在10月份冲刺销售业绩。据上海搜房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截至10月6日—10月13日,上海市共推出376套房源,环比上周(9.29-10.5)大涨382%。

3

(图片:太原市小店区一处商品房住宅小区。)

受政策利好等因素的影响,龙头房企在“十一”期间销售业绩普遍大增。据中房信研究中心数据,万科七天内的认购金额为82亿元,恒大、碧桂园和保利销售额均达到70亿元。南京一家房企高管甚至告诉记者,黄金周7天的销售量超过9月全月的销售量。

 

楼市步入“大平衡期” 房价下行压力难减 

上海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35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为17.7个月,相比8月份去化时间攀升了0.2个月。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重点城市成交面积同比无增长已经十分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热门城市,由于2013年下半年以来推盘的力度较大,以致库存一直在攀升,总体来看需求在回落。

4

(图片:2014重庆秋季房交会,参展商在向观展市民介绍楼盘信息。)

巴曙松认为,中国房地产的短期销售拐点已经到来。2013年全国商品房8万多亿元的销售可视为近期的高位。“从需求结构看,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占比已大幅下降,现在越来越少的人把买房作为一项投资。从年龄段来看,购房需求在迅速年轻化,今年65%的购房者年龄低于35岁,他们都是购买婚房的刚需。因此,未来房地产价格虽有可能继续上涨和波动,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上进入了一个大平衡期,在供求大致平衡的状态下指望房价大起大落很难。”

戴德梁行董事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伍惠敏亦表示,受中国地方政府相继取消“限购令”以及央行发布房贷新政影响,刚需的改善型置业者将受益于“限购、限贷”的解禁,但对于整体住宅市场而言更多是信心提振,而非实质性减压。此外,目前大部分开发商的年度销售目标完成情况堪忧,在“以量为先”的思路下,后市成交价格不会上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7/7855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