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案例】“一次性使用”不该是军训服的属性

2014年10月28日 14:17

 

【关注社会】

【事件介绍】

1

退役即报废,每年数百万套大学生军训服浪费惊人

10月份,结束军训的新生开始自己的大学时代,那他们脱下的迷彩服去哪了?记者走访多所高校发现,几百万套军训服装大多在“服役”一二十天后面临“报废”的命运。一些受访者认为,当今厉行勤俭节约渐成社会风气,大学生军训服装应加强综合利用,防止成为“一次性用品”。

每年上亿元的军训服装成“一次性”用品

“我们宿舍8个女生,都把迷彩服扔那没人管,估计以后也穿不着了。”中北大学大一女生苗迪所在班级有51名同学,入学时每人花100元购买军训服装。

太原理工大学郭老师告诉记者,该校军训服装包括帽子、上衣、裤子、手套等,每套价格是129元。“学生们一般是自己留着、捐赠或者卖给小贩。据我观察,我们专业估计有一半人打算自己留着,但恐怕没机会再穿了。”

甚至有人干脆把军训服装当成垃圾。网友“Allan-杨”说,大学军训结束后,大部分同学都把军训服装扔进了垃圾桶,或者是当擦脚布用了。

记者调查发现,面对一年换一茬的新生和新装,不论学校还是学生,都几乎认为“一次性军训服装”理所应当。

不少新生认为“一次性”的军训服装卫生条件更有保证。记者采访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询问是否考虑租军训服装,他们普遍表示“肯定不租别人穿过的衣服,万一有皮肤病呢,毕竟贴身穿十几天呢”。

山西省社科院教授谭克俭说:“仅今年全国就有近700万新生入学,按每套100元计算,一年军训服装要花掉数亿元。然而他们只穿两周,太浪费了。”

 

军训服循环利用出路窄

军训服装的综合利用面临渠道不畅的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教授王志刚说,目前各部门对军训服装用后处理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一般是归学生自己所有,由学生个人处理。

记者发现,不少高校都有回收军训服装的学生社团,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军训服装的回收问题。中国海洋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聂玮萱告诉记者,该社团从2010年开始组织军训服装回收,“今年军训期间,我们动员了几位男女同学,一个一个‘扫楼’,收集到100来套。”

面对大量废弃的军训服,小贩寻得商机。多年回收军训服装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回收价大多是5到10元,“学生们留着没用,就当破烂卖给我了。一周收上百套没有一点问题。”至于军训服装怎么处理,他则不肯透露。

靠学生社团和小贩几百套地回收远远不能弥补损失。山西大学武装部部长李建文说,以前山西大学曾考虑解决军训服装浪费问题,但没有找到可行的措施。“有人提出用租的办法,但这要面临着军训服装磨损后怎么定价、回收的钱谁来出,回收资金压一年的风险谁来承担等等问题,实际上并不好操作。”

避免浪费军训服可自行处理与统一处理相结合

军训服装统一采购、用途单一,而且缺少相应的综合利用渠道,由此造成的浪费不可避免。

王志刚认为,从节约角度来说,军训服装统一采购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30%左右。“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军训服装处理方式也应该改进,可以学生自行处理与统一处理相结合。”

王志刚建议,在自行处理的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可把军训服装费用列入学费中,在指定生产厂家、回收利用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比如,对于租赁方式,相关部门要出台规定,明确军训服装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标准。

“在学校层面,可以实行军训服装买与租并行的方案。”谭克俭说,为避免浪费并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保持现有统一采购方案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允许学生自愿租赁军训服装。“对于租赁的服装,一定要采取统一的清洗消毒措施,保证学生健康。”

 

必须遏制军训服装的浪费现象

大学生的军训服装包括帽子、上衣、裤子、手套等,每套价格通常100多元,军训结束后,大部分同学都把军训服装扔进垃圾桶,有的当擦脚布用了,即便不扔进垃圾桶而压在箱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早晚会变成垃圾。有人粗略算了一笔账:今年全国有近700万大学新生入学,按每套100元计算,一年军训服装要花掉数亿元。而数亿元的军训服只穿两周,显然太浪费了。

实际上,不只是大学生,初中、高中一入学也要进行军训,同样也要让学生购买价格不菲的军训服装,这些军训服装,同样在服役一周或者二周之后,成为学生不再使用的垃圾。有的低价卖给小贩,但大多压在箱底,成为垃圾是早晚的事。

许多生产厂家也知道军训服装使用时间不长,所以一般也是粗制滥造,有的同学还没有军训完毕,服装就出现了问题。但是,军训服装的价格却不低,成为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原因之一。不得不说的是,一些学校领导依靠军训服装吃回扣,利用权力搞寻租,最终钵满盆满的是生产厂家以及学校领导,而吃亏的却是莘莘学子。这也是每年校方都积极购买军训服装、轰轰烈烈搞军训的原因之一。

学生交了不菲的服装费,使用几天之后便成为垃圾,对于学生很不公平,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也是一种应该遏制的浪费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此予以纠正。笔者认为,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军训服装循环使用制度,入校新生军训之后,将服装交到学校,由学校保管,然后下一年再让新生使用,当然,学生只交使用费而不是全价购买服装;或者,学校购买质量可靠的军训服装之后,每年向新生租赁;再或者,厂家干脆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使用寿命只有几周的服装,向学生低价销售。不管哪种方式,都不能离开监管,既不能让黑心厂家无底线地赚取学生家长的血汗钱,也不能让学校领导在此过程中大搞权力寻租。

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么,在军训时就不要穿什么军训服装。目前的校服,通常设计的宽松肥大,同样可以作为军训服装使用。况且在校服更换频率太高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的校服穿不坏便成为垃圾,更有必要作为军训服装使用。

勤俭节约的美好传统,需要依靠实际行动去实现,不能只是喊喊口号。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该履行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行。那就不妨从遏制军训服装浪费开始!

勿让军训服装成为“一次性用品”

有媒体报道,大学生军训服装浪费惊人。军训服装都是学生自己买的,有的想留作纪念,有的带回家送人,而更多的军训服装大多在“服役”一二十天后面临“报废”或被抛弃的命运。全国700万新生,一年军训服装要花掉数亿元,每年数百万套被丢弃了,实在不该。 当今,厉行勤俭节约渐成社会风气,对大学生军训服装应加强综合利用,防止成为“一次性用品”。

捐赠比较可行。这既能循环使用,符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传递公益正能量,一举多得,何乐不为?尤其是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赠,颇受欢迎。据报道:由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经常下地干活,防水防滑的军鞋最受欢迎。去年北京有22所高校参与捐赠,总计捐赠一万两千多套军训服。今年参与捐赠的高校有所增加,目前已有包括北大、清华、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25所高校加入,收到的军训服装也正在统计中。

 

有人担心:捐赠的服装因为被穿过,怕被捐赠者的身体安全受到影响,这确实也是个问题。除了个别捐赠者对捐赠的服装进行清洗外,多数捐赠者做不到清洗消毒。这可以解决:有关部门在回收过程中,对捐赠服装进行统一清洗、消毒,对破的、过分脏的军训服挑出来,清洗消毒后分类打包。

租赁也是个办法。为避免浪费并照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保持现有统一采购方案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允许学生自愿租赁军训服装。只要统一清洗消毒,还是会有新生租赁的。只是租赁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军训服装磨损后怎么定价?回收的钱谁来出?回收资金压一年的风险谁来承担等问题,只要有关部门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不难操作。对于租赁方式,相关部门要出台规定,明确军训服装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标准。

让军训服有好归宿也不难

学生军训服都是家长花钱买的,仅仅因为入学时要进行一次军训,学生就必须要整齐划一地穿上军训服。而等到短暂军训一过,这些军训服就自然用不上了。

应该说,军训服的质量还是过得硬,无论是服装面料的耐磨性,还是穿在身上的舒适度都比较好。但在正常生活中穿这样的服装显然不适合,也很少有人穿着军训服出入在公共场合。既然没人穿这些军训服,难道就此毁了吗?肯定不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果将军训服随随便便废弃,那么这不仅与违我们当前大力倡导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格格不入,而且与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不相匹配。

笔者认为,如果想让军训服有个好归宿并不难,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军训服既然有耐磨性、穿着有舒服感等特点,那么我们何不把这些军训服送到需要的地方去呢?比如:赠送农民做农活时穿、送到企业或建筑工地,让职工当工作服穿,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将这些军训服清洗、修补进行循环使用。

学校每年都有新生报到参加军训,如果把这些军训服进行循环使用,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家长花钱购买新军训服的费用,而且也节约了我们公共的有限资源。新生家长在领用军训服时可少量地付点折旧费,学校可组织共青团组织负责清洗和修补军训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笔者认为,做好军训服归宿的文章,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节约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让学生在勤俭节约、奉献爱心等公益事业上出一份力了。

 

【启示与思考】

全国每年将有几百万大学新生入学,人手一套军训服。军训服沦为“一次性用品”,意味着每年浪费高达数亿元的军训服,这与节约型社会相悖。

一套军训服少则数十元,多则几百元,但其寿命竟然只有一两周,学生和家长都抱怨是巨大的浪费,可为何很少看到学校有所表示?勤俭节约教育是每个学校的终身课题,可面对军训服成为一次性服装的教育漏洞,为什么没有学校表示异议?看来其背后是“校服经济”的沿袭和循环利用制度的缺失。

当务之急,不仅要在高校中迅速普及军训服循环利用,还要推广至中学,最好能形成制度。这项工作可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亦可由社会机构协调,并把握好军训服循环利用中的主要环节。

首先,应尊重学生选择,如果学生愿意留作纪念或转赠他人,但学校或第三方要随时提供学生捐赠或转让接收站,并保证相关捐赠信息的透明和如何转赠的衔接,既不能影响学生资源捐赠的热情,又要保证捐赠的军训服装不至于积压在仓库而造成新一种浪费。

其次,使用新旧军训服收费上应有科学合理的界定,不妨采取租借形式,穿新军服租费适当高些,穿旧军服相应下调租费。这么做尽管有些麻烦,但收取的租金足以保证维持相关经费的需要。

再次,须严格消毒,贴身衣物相互穿着很不卫生,这是学校和学生共同担心的,这可以借鉴医院的做法。只要消毒过关,不卫生的担心完全可以消除。

总而言之,一次性使用不该是军训服的属性,特别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军训服应当走上循环使用的道路,如此,大学生在军训中还能养成节俭精神。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8/7858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