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欧盟着力化解近忧远虑

2014年10月29日 09:36

 

为期两天的2014年欧盟秋季峰会10月24日在布鲁塞尔闭幕,与会领导人就抗击仍在肆虐的埃博拉疫情推出了新举措,还就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以及振兴经济投资计划等达成共识。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此次欧盟峰会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能否得到真正落实还需拭目以待。

1

(图片说明:10月2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抵达欧盟总部准备出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2014年欧盟秋季峰会。)

加大力度防控埃博拉

世界卫生组织2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出现的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已达10141例,因埃博拉病毒死亡的人数已超过4900人。欧洲也未能免受这一疫情的困扰,本月初,西班牙出现了欧洲境内首个确诊病例,不过该患者已被治愈。

鉴于形势严峻,今年的欧盟秋季峰会首次将防控埃博拉疫情列为重要议题。从本次峰会情况看,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欧盟已进一步加大了防控埃博拉疫情的力度,这有助于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抗击这一严重疫情。

2

(图片说明:10月16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负责卫生的委员托尼奥·博格(右)出席欧盟应对埃博拉病毒高级别协调会议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他呼吁各成员国在机场加装疾病检测装置。)

在峰会闭幕后发表的声明中,欧洲理事会指出,将继续帮助西非防控埃博拉疫情,同时强调这是避免世界其他地方出现严重疫情的最有效方式。欧洲理事会承诺,增加对西非国家的资助,尤其是医疗服务和医疗设备等方面的援助,援助总额将在已提供的6亿欧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0亿欧元。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欧盟在埃博拉疫情方面的反应能力,欧盟特别任命了一位欧盟埃博拉协调员,负责欧盟机构、成员国、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等之间的协调工作。

此前,欧洲一些媒体批评欧盟对埃博拉疫情反应滞后、应对不力,认为埃博拉疫情已演变成人道主义灾难,而欧盟还没有做好准备来应对。还有媒体建议,在抗击埃博拉疫情方面,欧盟可以通过派遣军事人员和医护人员以及提供资金等方式,帮助西非疫区早日控制疫情。

 

多管齐下助能源安全

在本次峰会上,能源安全问题受到欧盟领导人广泛关注。

欧盟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进口地区,约三成所需天然气由俄罗斯提供,而俄罗斯输欧天然气的一半要从乌克兰过境。历史上,俄乌“斗气”曾导致俄罗斯对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多次遭遇中断的威胁。

3

(图片说明:10月23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抵达欧盟秋季峰会会场时接受采访。)

欧洲有些人担心,在当下与美欧的制裁与反制裁斗争中,俄罗斯可能将以减少或停止向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作为有力武器。

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奥廷格曾表示,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给欧盟进口能源带来风险,欧盟应做好准备应对能源供应出现突然中断的情况。

在本次峰会上,欧洲理事会一致同意,在天然气行业实施多个项目以确保能源供应商和路线的多样化,建立信息交换系统以增强欧盟在能源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以及为成员国和相关企业的能源谈判提供支持等。

欧洲理事会还强调,要进一步采取行动,降低欧盟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欧洲理事会认为,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缓解能源需求,开发本土资源和安全可持续的低碳技术,将有助于增强欧盟的能源安全。

 

通过气候与能源框架

气候与能源框架议题也是本次峰会的重头戏。10月24日,欧洲理事会宣布通过欧盟委员会于今年1月提出的《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

按照《框架》设定的目标,在欧盟范围内,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要比1990年减少至少40%,可再生能源将占欧盟能源使用总量的至少27%,能源效率将至少提高27%。

4

(图片说明:10月2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2014年欧盟秋季峰会上,法国总统奥朗德(左)与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交谈。)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表示,会议就2020-2030的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达成一致,这将让欧洲变得更有竞争力和高效。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关乎生死存亡,也将成为欧盟长期政策的一个范本。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范龙佩指出,《框架》为欧洲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但经济有效的”气候和能源路线。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也指出,《框架》设定的目标有助于欧盟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有助于保证欧盟的能源安全。

今年7月份,欧盟委员会曾设定目标,到2030年将能效提高30%,而《框架》最终将目标降低到27%,这可能是各成员国博弈的结果。

不过,欧盟也留了一手。会后发表的声明称,将在明年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之后重新审查《框架》设定的目标。这意味着欧盟可能随时改变上述目标,无疑降低了此次峰会通过的《框架》的价值。

分析人士认为,欧盟此次设定的目标仍显不足,很难真正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9/7859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