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对“80后”县委书记应该理性看待

2014年10月29日 15:52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1

中科大“神童”周密32岁出任县委书记

10月21日下午,安徽宣城市旌德县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正式宣布周密任旌德县县委书记,并提名为宣城市副市长人选。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神童”到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再到安徽旌德主政一方,周密“80后”的身份,使其每走一步都备受关注。

当过学生会主席

公开资料显示,1982年9月出生的周密是安徽无为人,2003年9月参加工作,2001年3月入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周密1997年进入中科大学习,是少年班的一名学生,当时仅仅15岁。

在中科大期间,周密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主席,中科大团委书记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助理。

一位曾与周密在中科大研究生学生会共事的知情人士称,周密任学生会主席时就表现出很强的领导才能,“他为人低调,工作能力强,而且很无私。”

曾任团省委副书记

走上仕途后,周密曾任滁州团市委副书记,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综合处主任科员、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淮北市相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2011年2月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副厅级)。

旌德县知情人士表示,10月21日下午召开的旌德县全县领导干部会议是周密在旌德的第一次亮相,会上,周密被提名为宣城市政府副市长人选,任旌德县县委书记。

被评低调务实

据旌德县政府网消息,在此次干部大会上,宣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严琛对周密作出评价,称其是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政治素质好,政治立场坚定。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适应性较好,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善于思考,知识储备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经历过省直单位、高校、县区等多个岗位锻炼,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有干劲,敢想敢干,雷厉风行,进取意识强。

一位旌德县当地官员介绍,跟周密接触不到一个星期,感觉新书记很务实,并且朝气蓬勃。“21日开完会,他马不停蹄地下基层视察,紧接着又到宣城市开会。”

得知记者想采访周密,该官员婉拒,“你们也知道,周书记在其他岗位的时候就很低调,是埋头干事的干部。现在刚到旌德上任,还在基层调研,给他一点时间吧。”

 

皖旌德县“80后”县委书记:“神童”带“差生”,任重而道远!

从新闻角度来讲,一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算不上什么新闻,要知道全国还有2852个县级行政单位。

但这就这次“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因为“80后”的身份,有着中科大少年班“神童”的光环,历经省直单位、院校、县区等经历,自然很容易收到“聚焦”“放大”。

翻开其成长履历,可以看到: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都享有“神童”美誉;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正式参加工作;29岁,经公推公选,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成为副厅级干部。在而其8年工作中,在滁州、淮北、合肥等地,院校、县区、省直等职,先后在不同地方历练,担任过不同职务,并完成多次身份转变。

公开信息显示,这位新走马上任的县委书记——周密,1982年生于当时的巢湖市无为县(2012年,巢湖市降格拆分,现划归芜湖市),今年32岁,副厅级干部。

32岁、副厅级,单此两项,已是一位普通公务员的职涯“顶峰”。

细心的人士会发现,在调任旌德县委书记之前,所担任职务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副厅级),而此次调任旌德县委书记,并提名担任宣城市副市长候选人(待明年宣城市人大后确认),可以视为职务上的平调。 

资料显示,旌德县面积905平方公里,人口15人,2013年GDP为30亿元。相较于无论是经济大“县”宁国市(安徽县域综合实力排名第一),还是胡锦涛祖籍地绩溪县,再或宣纸产地泾县,旌德无论在省内还是省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沉默者”。

除了“沉默”,旌德县还是位“差生”,用数字最具说服力:宣城全市总人口280万人,土地面积12340平方千米,2013年GDP为850亿元。平均到1区1市5县中,对应分别是40万人,1763平方千米,121亿元。特别是30亿元相较于121亿元,旌德县无疑拖了“后腿”。

而地处皖南山区的旌德县,在其所处地理位置中,同属同市的北有泾县、东邻宁国市、南挨绩溪县,还有西毗黄山市的黄山区。据资料显示,旌德县的经济总量为该市7县区中,无论土地面积,还是人口规模,以及经济总量,都处于“兜底”状态,加上西边的黄山区,相较而下,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洼地”“谷底”。

在该县21日的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除了常规的宣布有关任命决定和表态发言。所公布的新闻稿中,该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严琛有这样一句话“周密同志这次提名为宣城市政府副市长人选,任旌德县县委书记,是省委的决定,也是市委的意见。”话中,省委的讲话“决定”在前,市委的“意见”在后。可见,周密到旌德主政一方,绝非“空穴来风”。而是省委、市委“有意”培养年轻干部,让其去“穷山僻壤”的一个小县去拼搏、去锻造、去挑梁。

而此次调任,同样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周密除了被任命为该县县委书记,同时还被“提名为宣城市副市长人选”。通过信息检索发现,这无论在宣城市历史,还是旌德县历史上,都可以用“绝无仅有”“空前绝后”来形容,即便是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及经济规模都比旌德靠前的县区,其县(区、市)委书记也都没有“入常”宣城市委(宁国市委书记钱沙泉入宣城市委常委除外),和“入市”宣城副市长(宣州区区委书记兼任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不属市政府班子序列),这也体现了省委、市委对旌德、周密的器重重视。

也即当天的会上,对于该县接下工作,总结而言,周密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党建,发展,达标!其坦言:“来到旌德工作,将尽快熟悉情况、融入环境、进入角色,当好学生,当好公仆,当好班长,严以律己,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据公开报道,宣布“任命状”之后,周密就马不停蹄的参加市里会议、回县调研,开始践行其新的“学生、公仆、班长”旅途。

这位“神通”级的“优等生”能走多远,“拖后腿”的“差学生”又能落多久,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80后副市长”其实不算年轻

“80后副市长”,其实并不算年轻。周密是1982年9月出生的,正处在“三十而立”之际。革命战争年代,20多岁当上师长、军长的大有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三十出头当上省部级官员的也有不少,许多年轻干部也以出色表现,干出了成绩,赢得了喝彩。就拿现在来说,30多岁创业成功拥有一番事业的,同样比比皆是。如此说来,“80后副市长”又何足为奇?

这里需要社会转变认识。学历不代表能力,年龄也不代表能力。曾经进行的一项万人民调显示,71.8%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习惯性质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习惯性质疑症”。虽然资历对于官场来说并非没有道理,虽然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多年不得提拔,但事业需要薪火相传,年轻干部培养是大势所趋。质疑不是一个坏东西,但如果变成习惯性质疑,却可能成为伤人伤己的利刃。

更重要的,还是从制度上努力,不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这些年一起追过的年轻官员来看,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过得硬”。有些人确实是徒有学历,有些人的破格提拔背后,甚至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也是人们怀疑的,破格提拔背后,有没有裙带关系,存不存在暗箱操作?有没有为了年轻化而年轻化?新闻传播上存在“坏消息感染症”,即便猫腻只是个别,但由于干部提拔的敏感性,也容易被放大和扩大。

有些地方感到郁闷:在提拔过程中确实出于公心,没有私利,为何还是有这么多“老不信”?这需要从程序透明上寻找答案。而且年轻干部的提拔,大多看中的是潜质,可用什么判断、谁来判断干部是否具有发展的潜质?没有看到“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怀疑和想象也就不胫而走。这里就指向了制度力量。好制度不仅能够减少暗箱操作的空间,还能够减少人们怀疑想象的空间。网上流行一句话,要真相还是要想要的真相。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规范、程序不透明,自然会有很多“想要的真相”。

旌德县当地官员称,周密“现在刚到旌德上任,还在基层调研,给他一点时间吧”。这话似有道理,但细细想来,万一不行怎么办?周密是以宣城市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旌德县县委书记,有人讲,“县域经济就是县官经济”,这话并非没有道理。对于一个县来说,如果选错一个领导,就可能延误几年。这么重要的岗位,不能轻易“赌运气”,更不能轻易拿来“试错”。这同样指向了制度力量,在提拔过程中要体现“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

发挥制度的力量,不给人想象的空间,岂会出现“逢提必疑”。而这,何尝不是对年轻干部的保护?

 

【启示与思考】

在很多人看来,周密可谓“官运亨通”,平步青云,让人望尘莫及,羡慕之至。但要注意的是,周密在读大学期间,就被认为“为人低调,工作能力强,而且很无私”,走上仕途,担任领导职务后,也“被评低调务实”,“工作有干劲,敢想敢干,雷厉风行,进取意识强”。

提拔干部,是要把有能力、善实干的人放在一个更有利于发挥才能的平台之上,而非给平庸散漫者以舞台。周密年纪轻轻就做县委书记,这是民众“青睐”他、上级肯定他的结果。试想,如果周密也有慵懒散漫的习气,能有“知情人士”乃至宣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严琛对他的那样的评价?

这位80后县委书记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除了“80后”、“县委书记”、“提名副市长人选”这些关键词汇引发民众诸多联想外,更多的还是时有发生的“违规提拔”让民众对年轻干部火箭般的晋升多了一份警惕。笔者并不觉得这样的“警惕”和“警觉”是坏事,民众日益高涨的“政治参与度”不但是民众社会主人翁心态和公民意识全面觉醒的最佳反映,从理论与实践来看也将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原动力”。但对待年轻干部的成长,我们是否也该在“监督”之余,多一分“宽容”和“信任”?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中间许多人当大干部、做大事,开始的时候还不是二三十岁?”、“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可见,党中央一直以来都是对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是大力支持并且极力倡导的。严守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是底线,不能逾越、不能违反。但如果一个年轻干部拥有货真价实的能力,敢做敢为的魄力,为民服务的热情,那么我们也应该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抱以更大的宽容和鼓励。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29/7860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