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

2014年11月02日 14:55

 

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埃森市,因其见证了过去150年中煤矿业的兴起与衰落,2001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仑(Nordrhein-Westfalen)专区的普鲁士“关税同盟”工业区完整保留着历史上煤矿的基础设施,那里的一些20世纪的建筑也展示着杰出的建筑价值。工业区的景观见证了过去150年中曾经作为当地支柱工业的煤矿业的兴起与衰落。

埃森作为鲁尔区的心脏,是欧洲最大的采矿城市

埃森作为鲁尔区的心脏,是欧洲最大的采矿城市

昔日辉煌

埃森是德国西部鲁尔区工业中心,19世纪初煤矿工业的建立使这个当年仅有3000人的小城发展为大工业中心。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最现代化的煤矿工业区。人们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矿区”。 建筑师弗里茨•舒普 和马丁•克莱默于1927 年至 1932 年为这里设计的别具一格的工业建筑群,使它无愧于这样的美誉。建筑师们根据对称性和几何学原理,在钢结构中大胆采用红砖外墙,构思巧妙,构图和谐,这种建筑式样时至今日仍然满足最为苛刻的审美要求。

埃森作为鲁尔区的心脏,是欧洲最大的采矿城市,来自地下和矿井的“黑色黄金”,几乎撑起了德国长达150年的发展,促生了德国的经济奇迹。1956年,鲁尔工业区煤矿年产量突破了一亿五千万吨大关,达到了经济的最巅峰。

保存工业建筑为古迹,以作为历史的见证

保存工业建筑为古迹,以作为历史的见证

落日黄花

然而随着煤炭逐渐失去作为生产原料的优势(包括天然瓦斯、热燃油、核能等新能源日趋便宜)、欧盟过度供给、廉价供应国(包括中国、澳洲、韩国等)的竞争,煤矿危机的问题很快的变得明显,在1958年到1964年间,有53间煤矿场关门,将近3万5千个员工失去工作。在1975年之后,钢铁产业的危机也随之接踵而来。1986年,埃森的最后一家矿厂关闭。告别工业时代的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埃森再也不能像五六十年代工业膨胀时期那样有吸引力了。

 

矿业的衰退不但摧毁了鲁尔河地区的经济基础,也带来了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除了产业萧条所带来严重的失业及经济问题,环境及生活品质的毁坏,也在这样的情况下更为清楚的浮现—严重遭受污染的土地及河流,让这块区域的重生,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既有土地及厂房设备的处置费用,高到原有业主无法负荷的程度,纷纷以一块钱的象征性价格转售给政府处置。虽然如此,在这块东西约70公里,南北约13公里,总计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高达200万的人口当中,仍有大多数的人民依旧希望居住并工作在这里。

政府投资将当地大批工矿改造成历史文物

政府投资将当地大批工矿改造成历史文物

“埃森擦去了脸上的煤灰”

为了解决这样一个从经济、产业,跨越到社会的严重课题,1988年杜斯朵夫州市政府开始一项整顿方案—就是后来持续长达十年的国际建筑大展。整个IBA计划的共同承载主体是埃姆舍尔河地区的17个城市,里头包含七个大的主题构成整个IBA实际操作的指导架构:将整个埃姆舍尔河地区由传统的工业区地景发展成为一个连贯的生态景观大公园;改建整体埃姆舍尔河地区的卫生下水道系统,将原本作为整个工业区废水污水排放管道的埃姆舍尔河,再度恢复成为自然自然景观导向的生态河域;将莱因—赫恩运河(过去被极度污染)改建成为一个“可以被生活和体验的空间”;保存工业建筑为古迹,以作为历史的见证;在“公园中就业”的概念下,将过去工业区土地改建为“现代化科学园区”、“工业发展园区”以及相关“服务产业园区”;以新建住宅以及老住宅的更新现代化带动(小范围)城区更新;创造新的文化性活动,带动地方活化。

从此,埃森开始重新打扮自己:“埃森擦去了脸上的煤灰”,这是埃森宣传自己的一个口号。埃森煤矿倒闭后,北威州政府没有拆除占地广阔的厂房和煤矿设备,而是买下了全部的工矿设备。这个至今保留完整的工矿,成为了鲁尔区经济转型的标志。当年的冲压车间被改造成了鲁尔区最有品味的餐厅,昔日的厂房车间也被改建成为上演流行歌舞剧的大型剧场。走进剧场大厅,仍然可以看见当年的工厂车间巨大铁铸的房梁,现代和历史的交汇让人感慨万千。矿区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址历史中心。在这个“鲁尔区最具吸引力的煤矿”,游客可以追寻20到30年代重工业时期,现代艺术的发展脚步。

矿区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址历史中心

矿区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址历史中心

发展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性行业也成为鲁尔区转型的重点策略之一。本身没有太多天然旅游资源的鲁尔区别出心裁地把眼光投向了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大批工业化物产,政府投资将当地大批工矿改造成历史文物,形成风格独特的工业化历史博物馆,以此带动旅游服务业。政府将一个建于1854年的老钢铁厂改建为一个露天博物馆,里面设计了可提供儿童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故事,导游由原工厂志愿者担任,活化了旅游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蒂森公司将1985年停产的一家企业改造为以煤、钢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该公园占地2.3平方公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青少年活动场所,又可进行各种文艺演出活动;1998年,鲁尔区规划机构制定了一条连接全区旅游景点的区域性旅游路线,这条被称为“工业遗产之路”连接了19个工业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博物馆和12个典型工业城镇等,并规划了25条旅游线路,几乎覆盖整个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在改善区域功能和形象上发挥了独特的效应。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02/786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