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资讯
用“群众话”传播“中国声音”
2014年10月30日 09:10
网络发达的今天,面对面宣讲还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前,一位村支书说:“传播正能量,传播中央的声音,比网络更容易被人接受。”
去年下半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延续“红军宣传队”的传统,宝鸡市开创了宣传干部下基层宣讲这一模式,一个个由宝鸡市宣传干部组织的“宣传小分队”“进基层社区讲中国故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统计,短短四个多月时间,宝鸡市宣传文化系统的数百名干部,举办进社区宣讲活动1000多场,昕众超过10万人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20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500多件。
用“群众话”传播“党的政策和中央的声音”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初,宝鸡市进行全市调研发现,尽管网络等手段繁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基层最大的问题仍是“对党的政策和中央的声音了解得不够”。
为此,去年十月,宝鸡市宣传干部“进基层社区 讲中国故事”活动在市区渭水苑、陈仓园、宝桥、新民路四个社区同时启动,走进社区、企业、学校,传播“党的政策和中央的声音”,讲述身边的感动。
活动明确各个宣讲小组要有一至两名社区宣讲员和一名基层道德模范或优秀志愿者与宣传干部同台宣讲,特殊强调要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听得进。
这支网络时代“宣传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如何讲‘群众话',”宝鸡市社会宣传科科长陈均说,“宣传部门的干部一般写材料和文件比较多,格式难免‘官样'。久而久之,不太会说‘群众话'了。如果照本宣科,群众肯定不爱听,下面打瞌睡甚至走掉,自己也没面子。”
陈仓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王秀琴也深有感触。十八届三中全会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利好?宣讲中,她用一个虚拟的人物作为主线,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可能带来的改变串起来,这种图表式的情景模拟生动易懂,颇受基层群众欢迎。仅一所中学就接连请她去宣讲了两次。一位干部听完后对她说:“昕你这么一说,我对党有信心!”
宝鸡市委理论讲师团副团长石介在清姜街道中航宝成社区宣讲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放开单独二胎生育、不再一考定终身、不能以药养医、废除劳教制度等热点用“接地气”的语言娓娓道来,一下子抓住了社区群众的心。
宣讲活动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刚刚结束的虢
镇中学宣讲中,陈均将年初春晚上的小品“扶不扶”、最近发生的“昆明暴恐袭击”等热点话题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中,“看到台下学生们聚精会神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听进去了”。
“身边的感动”彰显“核心价值观”
在西虢文武学校练习厅,面对60多位中老年为主的社区群众,年纪不大的陈仓区委宣传部干部庞伟明,举起了手中精心准备的一张张大幅打印照片:“诺,这张就是咱们社区省级道德模范杜秀英老人在照顾老伴;这张是她推着儿子在街上走……台下观众纷纷伸长了脖子看,有人小声说:“呀,我见过他们。”
庞伟明的身边故事显然吸引了大家。全省第三届孝老爱亲模范、年已古稀的北方动力公司退休职工杜秀英一天三趟送腿部残疾的儿子去工作、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母亲和丈夫多年,她朴实的现身说法,更是打动了现场听众。
宝鸡市委书记上官吉庆提出,宣讲“中国梦”、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都要与宝鸡市情及群众需要结合起来,不能说大话、空对空;道德模范宣讲主要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主,用凡人善举打动人心,激发力量,“宣传干部下去以后还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为了杜绝长话,活动规定宣传干部的宣讲不超过15分钟,包括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等几个层面,整个活动总共不超过一个小时,尽可能不耽误听众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讲求效率。
“身边的故事最感人,”宝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鲜萍说:“我们发动社区干部一起组织参与,分头走进二十个社区。社区干部和道德模范讲身边的感动,往往更能打动人心。”渭滨区经一路社区是个上万人的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母丹说,以前选社区道德模范或先进,选完后直接在小区张榜公布,再组织个表彰大会就基本结束了。现在通过宣讲将道德模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他们现身说法,社区邻里间看到他们不仅在网络上,还在身边活生生地存在着,更让人信服。
母丹说,其实网络时代,社区间更需要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比如难处的婆媳关系处不好,有人就会说,你看你家一个门楼的那家,婆媳关系处得多好,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交流开来,矛盾就慢慢少了。“这也是生活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啊!”
培养一支不走的宣传队伍
一些机关干部大学毕业就来到了机关,与基层脱节严重。宣讲活动不仅宣传了党的声音,还促进了干部转作风,锻炼了本领,面对面倾听群众的声音,解决群众难题。
“对于政策的学习与掌握,过去大多采用集体念文件等方式,效果并不理想,”陈均说,“这次要求下去宣讲,自己重新学习了一遍,对中央精神的理解更深,很有感触。”
从后台走上前台,到企业给职工面对面“讲故事”,对宝鸡市电视台副台长杨林来说是“第一次”。他坦言,这种角色转换不仅是积累和提高,也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以后工作会更“接地气”。
新民路社区工作人员郝盼盼说,现在的年轻人功利性比较强,缺乏正能量。宣讲让我们更接近社区居民,也让我们年轻人学习成长。
渭滨区石鼓镇高家河村书记王满强认为:“三十年前缺物质,三十年后缺精神,人要有一种精神。农村更是精神真空地带。我们需要一些社会正能量。”
宣传干部们发现,群众语言拉近了干部的距离,引发了群众的互动和共鸣。庞伟明说,在下社区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时,社区一位老人也聊起了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不同,“对我们来说,这很新鲜,也长了知识”。
同时,一些群众提出了社区文化活动场地短缺、城乡接合部存在卫生死角、孩子下午放学早没人管等问题,断断续续汇总,大约有1200多条。宣传干部们帮助出面协调解决,全市百余处卫生死角得到了彻底清理;一万多册图书送到了20多个社区和企业;数千名志愿者上街头、走社区、进楼道,和群众一起清理野广告,疏导交通:“四点半课堂”在各校落实推广等,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在宣讲活动中,当得知“替子还债十三年”的眉县农民严平安的事迹后,在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荐工作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宝鸡市委宣传部破例将其推举为道德模范“特别奖”,并针对其生活困难的情况进行了慰问。结合进社区宣讲中了解到的其他道德模范的生活情况,他们还出台了《宝鸡市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使60多名道德模范在马年春节前夕得到了帮扶。
渭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宝利说,基层道德讲堂大多形同虚设,此次宣讲活动是个很好的补充。他建议,社区中老年人较多,思想相对传统,社会关注面不同,小范围、聊家常式的宣讲效果更佳。不宜太频繁,但也不可或缺。
宣传干部们也普遍反映,小范围聊家常式宣讲同基层群众有良好的互动,更易掌握民情民意。
近期,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宝鸡市委宣传部对新二轮宣传干部宣讲活动作出了更详细、更周密的部署。内容上增加宝鸡文化积淀和历史典故、文明礼仪知识等拓展;宣传阵地向社区、学校的道德讲堂,大中型企业的厂房、工人生产一线,广场、公园、集市、景区、景点、星级酒店等公共场所拓展;宣传主体由市委宣传部机关干部向全市各县区、市级各新闻单位、市文广局、市文物旅游局、市文联、市社科联等整个宣传文化系统拓展;在宣传形式上,由理论宣讲、演讲形式向快板、山歌、小品、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
目的只有一个,在宝鸡市建立起一支“群众身边不走的宣传队”,使之逐渐成为基层正能量的传播者,马鲜萍说。
责任编辑:王梓辰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030/7861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