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 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步入新阶段

2014年11月02日 10:48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0月29日宣布本月结束被称为“量化宽松(QE)”的资产购买计划。购债计划的收官并不代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猛然紧缩,它意味着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将注意力从货币刺激转向加息。

美联储当天在结束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在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之后,将维持现有的将所持到期证券本金进行再投资和对到期国债进行展期的政策,这表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暂时不会收缩。

1

(图片说明:10月29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10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但将继续维持所持到期证券本金进行再投资的政策,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逐步向正常化迈进。图为10月22日,美联储举行公开会议。)

美联储说,目前把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超低区间是合适的,而且预计在资产购买结束后仍有必要把这一利率保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相当一段时间。美联储同时指出,如果未来数据显示就业和通胀比预期中更快或更慢接近政策目标,加息时机也会相应提前或者推后。多数市场人士预计美联储将于明年年中启动加息。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共推出三轮资产购买计划,第一轮旨在维持金融系统稳定,之后两轮的主要目的则是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市场改善。

 

近期,美国经济重拾复苏势头。美联储指出,自2012年9月推出第三轮购债计划以来,美国就业市场前景已显著改善。今年9月美国失业率已降至2008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在截至9月底的一年中,美国非农部门月均新增就业岗位达到21.3万个,为1998年以来最强劲增长。

2

(图片说明:10月22日,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左)在美联储公开会议上讲话。)

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有足够内力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支撑就业市场继续改善。从美联储的表态来看,结束购债计划表明其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充满信心。从这个角度说,美联储结束QE并不值得过分担忧。但不容忽视的是,美联储政策的转变将引发国际资本流动的微妙变化,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也给新兴经济体带来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去年12月美联储宣布削减购债计划后,全球资本市场并没有出现剧烈波动,这是因为市场认为美联储是基于美国经济前景改善而做出如此决定。

3

(图片说明:10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右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中)参加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部长级会议。)

IMF分析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在不同情景下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如果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势头,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经济体及其他国家带来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活动提速,可以促进相关国家的出口,从而可以抵消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如果市场避险情绪大幅上升,或者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反应无序,那么金融市场条件的大幅收紧会导致一些国家资本流出、资产价格下降和利率上升。

IMF亚太部门主任李昌镛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亚洲经济体的状况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13年5月资本市场动荡时期相比已有很大改善,外汇储备得以扩充,负债率有所下降。因此,IMF认为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不太可能导致亚洲出现金融危机。

他指出,IMF主要担心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带来的融资成本增加,冲击亚洲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和加剧债务问题,从而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

李昌镛表示,和新加坡等资本市场比较开放的经济体相比,中国受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中国有足够的空间来应对可能的负面影响。不少专家也表示,由于中国一方面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正在将经济结构由外向型向内需驱动型调整,受到的外部冲击将大大减弱。

4

(图片说明:中国银行一家支行的工作人员在清点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在今年年初表示,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良好,财政金融状况相对稳健,对外负债以外商直接投资形式的中长期资本为主,外汇储备充裕,这些因素都增强了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他说,QE退出将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可能造成国际资本回流,也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造成整个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成本的变化,并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运作。

但他同时指出,美国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经济前景良好,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需环境,而且QE退出是渐进的,其影响将逐步释放。从积极意义上看,如果美国QE退出过程中一些资本回流到发达国家,将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02/7865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