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社保

床位空置提醒转变养老思路

2014年11月04日 09:35

10月31日,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调研报告》显示,政府大量资金投入机构养老,但机构养老床位目前约空置2万张,社区养老未得到应有重视,建议政府资金投入向社区和居家养老倾斜。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评估办法年内出台,届时老人入住公办养老院须接受能力评估。(11月1日《京华时报》)

养老床位空置,当然不是源于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恰恰相反的是,入住物美价廉的公办养老院需要排队等候,可以说是一床难求。2013年有媒体报道,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个单间的入住价格仅2250元,排队平均要等100年。然而这样的质优价廉明星养老院毕竟是少数,也造成了物以稀为贵的格局。跟“招牌”养老院相比,街道办的养老院却是床位少、空间小、位置偏、护理缺。相反,若要享受优质的服务,则需要入住价格高昂的私立养老院,老人们又根本没有能力入住。

民办的是住不起,公办的是不想住,就构成了时下养老院结构失衡下的两难选择。在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公共服务无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公众“老有所养”,应为当前公共政策的优先选择。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养老机构,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投入粗放,没有正视养老需求的差异化,人为造成了结构性失衡和资源的浪费。北京三年投入82亿元用于养老,然而空余的床位却高达2万张,以每张床位55万元的成本计算,意味着有超过100亿元的资源形成了浪费,将集中式养老说成是“形象工程”一点都不为过。

可以说由于政府大办大揽,忽视了需求的多元化和个体性差异,再加上功能级别评估体系的欠缺,导致了服务供给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

对此,要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学习香港等地的经验,尽快制定和实施老人入住养老院的评估办法,按功能级别提供相应服务,满足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利用好现有的公共养老资源,使之发挥基础性保障作用,比如重点接受失能、失智等政府兜底的困难老年群体,实现其功能的转型。二是要调整政府公共资金的使用方式,由大包大揽和自我承建,到制定规则开放门槛,在激发民间资金参与的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导向作用。

从国际上看,“公办民营”是实现破题的有效出路,一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政府将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由社会力量和民营资金参与经营,从而达到经营的专业化和服务的优质化;另一方面则是采取政策扶持的方式,对民营养老院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或者由公共财政购买相应的服务。再辅以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实现了市场对接和公益兜底的养老事业,才会避免养老床位空置的体制性尴尬。

总之,解决养老院“住不起和等不起”的结构失衡,真正实现市场与公益的统一,是对公共服务的责任与智慧的双重考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04/7869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