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广西:适应经济新常态 深化改革促发展

2014年11月05日 14:35

编者按 今年5月,“新常态”一词首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之中。当时,总书记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7月29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又一次提到“新常态”:“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彭清华书记、陈武主席也多次强调我区要适应经济新常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究竟什么是新常态?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应怎样正确看待新常态?该如何适应新常态?11月3日,自治区政府专门召开“经济新常态下广西如何保持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专家座谈会,对新常态下广西发展战略转型进行探讨和研究。

章远新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自治区政府参事

连友农 十一届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自治区政府参事

刘建宏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

李振杰 自治区统计局总统计师

叶乐阳 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巡视员

汪春伟 自治区工信委原巡视员、政府参事

杨明刚 防城港市委常委、副市长,法学博士

夏 飞 广西财经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国君 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

陈洁莲 广西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黎 鹏 广西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孙 剑 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经理助理,经济学博士

新常态的内涵与特征

章远新:一、新常态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我区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10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不同的新阶段;二、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将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三、新常态下增长的动力结构必须转换,由过去低要素成本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连友农:一是经济增速换挡放缓,保持合理区间成为常态。简单讲,全国经济增速告别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个位数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经济增速预计在7%-8%的合理区间运行。

二是强化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成为常态。全国经济从追求速度的增长模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特别是加大消化产能过剩,调结构促转型将成为新的常态。

三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和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成为常态。环境倒逼、能源消耗控制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常规手段和工具。

四是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并重将成为常态。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毫无疑问今后一段时期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的动力,在继续发挥投资拉动、努力扩大外需的同时,不断提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水平,逐步形成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并重。

五是更多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增强经济活力成为常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运用市场力量,更多依靠市场化改革的办法,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来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新常态下我区经济增速合理区间

章远新:近两年来,从速度层面看,全国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2013年各省区市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速的有15个,2014年上半年减少为6个,今年预计为5个左右。从我区看,2002-2013年连续12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进入2014年后,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均为个位数的增速,预计全年难以达到两位数,很可能为8.4%左右。这意味着我区经济今后几年将保持个位数的中高速增长。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可能在8%-9%。如果明年中央设定全国预期增长目标为7%或7.5%,按我区经济增速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来考虑,建议我区设定为8%或8.5%。按今年8.4%的增速测算,“十二五”前4年平均增长10.4%;按明年8%的增速测算,“十二五”年均增长9.9%;按明年8.5%的增速测算,“十二五”年均增长10%;都可以基本实现我区“十二五”年均经济增长10%左右的目标。

叶乐阳:在对以往实证数据对比分析和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一定发展时期的参照目标,通过建立协整模型,从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2020

年实现人均GDP翻一番、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广西潜在的发展速度等4个方面对2015-2020年广西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测算,得出的结论是:2015-2020年广西GDP增速的合理区间应为8%-10%。

从下限看,如果低于8%,首先很可能影响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完成;其次,根据协整模型测算,从10%降到8%,广西每年财政收入将少增约24.6亿元、新增就业人员将减少约15万人,面临较大的压力,再往下降,社会风险将会急剧扩大。

从上限看,在面临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背景下,广西仍然具有很强的发展动力,只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规律,鼓足干劲、瞄准方向、突破重点,完全有可能达到10%的增速。此外,设置较宽的一个区间,有利于政府保持定力,不因一时的速度波动而急于出手调控,为

新常态需要新战略与新动力

叶乐阳:广西发展的整体战略思路需要作出适应新常态的调整,要由“赶超跨越型”向“提质增效型”转型,即:将注意力从扩大经济总量上移开,放下对增长速度的痴迷,把精力主要用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提质增效方面,追求财政增收、企业增效、收入增长、结构优化、环境洁化、生活美化共存共融的发展,推动实现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关系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汪春伟:伴随着我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动车的规模运营和民航事业的发展等,特别是我区在第三产业发展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意味着新常态时期我区第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人口和做大我区经济总量的重要路径。

杨明刚:广西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在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养老健康消费等方面都享有独特优势。因此,适应经济新常态,就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要求,在产业结构上顺势而为,尽快主动做出调整,摆脱对大项目、大工业、大园区的过度热衷和依赖,在第三产业、在消费领域多着力,多投入资源,高起点规划布局,在新常态中调整好广西的产业结构,从而更好地实现真正有质量的增长。

夏飞:只有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才能更好把握经济新常态下的政策机遇,增强区域发展的政策推动力。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打造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经济体系,是保证广西在新常态背景下获取源源不竭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

陈洁莲:我们要鼓励消费增长,必须向改善民生要动力,要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在提高购买力上下功夫。要切实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今天的投资结构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因此,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质量,从而扭转投资效益不断下降的局面,成为广西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黎鹏:广西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加强开放发展,更好地促进新常态下广西经济的发展,始终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地”的理念,优化区域开放发展结构,大力推动港口地区与内陆腹地协调一体的区域联动开放发展,优化边境地区开放发展结构与功能。就广西而言,“南向开放”和“东向开放”都很重要,而且在“产业转移与承接”等背景下,做好“东向开放”的文章会有很大的实效。

孙剑:城镇化是广西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城镇化过程中将会衍生出巨大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按照国家统计局2001-2011年的数据,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分别拉动投资、消费增长3.7、1.8个百分点,城镇化可以为广西的经济增长持续提供动力。

新常态需要释放改革红利

连友农:改革需要上下联动、先行先试,率先改革就可能率先获得红利。如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会激发和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和企业活力,并有可能出现井喷式增长。另一方面,要利用广西紧邻东盟的优势,积极争取早日设立中越边境特殊自贸区,以开放倒逼改革,先行先试,力求在行政审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通关便利、跨境业务、市场准入、风险管控、产权保护、技术标准、诚信体系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汪春伟:尽快实行为投资者松绑的负面清单。有了负面清单和能效指南,企业就可以明确知道哪些不能投资,哪些投资后其能耗必须达到什么水平,因此就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创新创业空间。对于习惯于审批思维的企业是一次思想极大的解放。企业上报一个投资项目,如果主管部门口头答复不用审批,企业敢投资吗?负面清单管理体现的“法无禁止皆可为”,必将极大地促进企业发现市场,集聚资源、整合资源、创造价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全区统一发布有难度,能否考虑在北部湾四个城市、桂林和柳州先行先试。

叶乐阳:全面深化改革,是广西激发经济活力、社会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动力的有效途径。从问题导向出发,当前广西要通过改革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该放的权力要放到位,打破行政壁垒、低效审批、流通迟

滞、部门掣肘、瓶颈制约,在审批快速化、通关便捷化、航政一体化、监管高效化等核心问题上尽快提出解决方案,逐步建立其精简法治服务高效的有为政府、开放统一公平有序的有效市场,让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陈洁莲:要切实加快市场化进程,着力激发经济内在的活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在激活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上下功夫,在鼓励民间投资上下功夫;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集体土地改革、金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及时作出安排。

夏飞:在处于深水区的改革进程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转变政府职能,是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增强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所在。一是真正减政放权,界定政府权力清单;二是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三是完善政府部门联动机制,提升政府服务职能;四是建立政府职能绩效评价体系,强化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执行力。

新常态需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连友农:尽管广西经济底子薄,但转型升级的任务也不轻,产能过剩的钢铁、制糖等产业需要转型升级,一些行业的落后产能甚至要淘汰。另一方面,广西需要加大引进人才和引智以及引入百强企业的工作力度,力求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某些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有更大作为。如南宁发展现代物流和电商产业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北海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柳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应该成为广西并争取国家支持的主攻方向。

叶乐阳: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很多短板,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不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占比较低、很多领域的公共产品仍然缺失、软硬件建设不足等。补齐这些该补的短板,既是结构优化和民生需求所向,也是政府职责所在,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此,政府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改革,依靠创新驱动的力量,发挥社会资本的力量,挖掘发展的潜力,助推广西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夏飞:广西作为欠发达、后发展的西部地区,享有区位和政策多项优势,在全国各地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的形势下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更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获取更长久的竞争力。一是加大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和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产业、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跨越式提升产业结构水平。二是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限制“两高”产能,加快传统产业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产业转型。三是深化垄断国有经济部门改革,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产业组织生态体系。四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重点进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生物、纳米等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五是围绕国家和区域产业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配套条件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顺利推进。

新常态要统筹驾驭“三驾马车”

连友农:从出口来看,基于广西的特殊区位和业已形成的开放发展新优势,只要继续做好向东承接产业和贸易加工的转移,向南发展边境贸易并打造与东盟合作的升级版,向西向北发挥好出海大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前沿的作用,广西的出口贸易就一定能够实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

从投资来看,随着国家精准发力,投资向中西部和交通基础设施倾斜以及广西拥有民营资本愿意投资开发的众多资源,广西也应当有一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为了形成更大的投资规模,建议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抓好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

从内需来看,广西一方面要同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另一方面要意识到较低的收入水平决定较低的消费水平,需要吸引和提供更多的区外消费。如重视旅游业发展,应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而不是旅游客源地建设。又如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力争广西人口的净输入而不是净输出。

孙剑: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来看,广西的投资和出口增长都远远高于全国,唯有消费与全国基本持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广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消费不足与收入低有直接关系,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万元;而广西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898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8万元,城乡居民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1年后,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已经转换到消费,投资退居其次,而广西的消费依然滞后于投资。激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潜力,需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为此,需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最终形成合理的有利于消费的收入分配格局。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05/7870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