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重要言论 重要评论
模范变嫌犯可惜,“捧杀癖好”须反思
2014年11月05日 10:136年前,在汶川地震中,他纵身一跃勇救7人;6年后,身负光环的他却跃入深渊,他号称可通过“关系”帮人找空姐工作、进重点中学、购买驾照等,最终因涉嫌诈骗而身陷囹圄……日前,抗震小英雄雷楚年的“人生异变”被媒体聚焦,也引发民众一片唏嘘。
昔日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奥运火炬手,如今却沦为阶下囚,这近乎180°的命运逆转,令人痛惜。都说“辨才须待七年期”,遗憾的是,6年时间里,雷楚年却把自个从璞玉琢成顽石,忘了初心,德行蒙垢,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雷楚年的跌宕际遇,展现的无疑是光环下的自我迷失。“英雄”称号,本是对过去善举的赞许,对未来“再接再厉”的激励,可到了他这,却因错位认知成了虚荣的动力源。在光环的浮云遮眼之下,他的价值观坐标是斜的:作为高中生的他逃课打牌、月花销上万元、混迹于酒吧,并将名声转化为骗人钱财的筹码,到头来难免自食苦果。
雷楚年“过山车”式的命运线条,有咎由自取的成分,可也应看到,它还跟社会的“捧杀癖好”不无关系——雷楚年的英雄事迹确实值得推崇,可褒扬不该无节制,要知道,“捧杀亦棒杀”。说得更明白些,荣誉会催人奋进,也有时也会滋养个人私欲。
这不是无稽之谈:事实上,“模范变嫌犯”式的故事,此前并不少见。如曾因照顾瘫夫不离不弃而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的何涛,因伙同丈夫贩卖《医学出生证明》获利而被刑拘;汶川地震中的“最牛志愿者”陈岩,曾以帮忙打点关系的名义骗人钱财,并因此获刑。他们迷失固然有个人因素,但也都是倒在捧杀之下——许多人在过度赞誉中,将他们推上道德高台,却忘了“高捧之后怎么办”,结果“流星背负了太多的心愿,才跌得那么重”。
就拿雷楚年来说,他被树为典型后,各种荣誉、特殊待遇飞来,请他做报告、给他出场费……这让他逐渐跟“学生娃”的角色定位背离,并在荣誉备至的氛围中日渐膨胀。与此同时,与其内心成熟度匹配的心理辅导、危机干预机制几乎没有,以至于他迷失、堕落时,身边不少人除了提醒,别无他法。
所以说,雷楚年辜负了他所享的荣誉不假,而我们也该对“捧杀癖好”进行反思,也正因我们只顾盲目追捧,只顾脸谱化宣传和借机消费,却忘了对其健康心态的培育,才让他被浮躁所挟持。
好在雷楚年还年轻。周星驰电影里曾说:“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而他经历的这些起伏,兴许也能转化成涅槃重生的势能。而之于我们,比起一味“伤仲永”,或许更应给他们平和成长的空间——知道处在高处时戒骄戒躁,犯了错时能迷途知返。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05/7871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