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违规接待受警告带来的警示

2014年11月11日 15:38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QQ图片20141111153447

江苏扬州市长外出考察接受超标准接待被党内警告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年5月8日至9日,扬州市党政考察团赴河南省学习考察。考察团9日晚上抵达扬州后,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民阳,江都区委书记、扬州空港新城党工委书记蒋爱祥等考察团成员在空港新城管委会食堂接受超标准接待。

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并报中央纪委批准,给予朱民阳党内警告处分。扬州市委给予蒋爱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市纪委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据悉,10月28日,省纪委专门发出通报,要求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敬畏国家法律,敬畏党纪法规,自觉接受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做遵纪守法的实践者、示范者。要深入持久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反弹,推动作风建设形成新常态。要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严格落实党的纪律规定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板起脸来、挺直腰杆抓纪律,决不允许在执行纪律上打折扣;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对违纪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从严惩处触碰党纪法规、逾越规矩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权威性。

“违规接待”躲进食堂,果然不是传说

自推行“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以来,各地陆续有不少官员因违纪违规遭处理,这则消息引起热议的原因是,超标准接待的地点在“食堂”。虽然时常见到相关报道,称在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官员躲进内部豪华食堂、培训中心、隐蔽会所之类的地方大吃大喝。但被抓了现行,并因此而被处理的,确实还不多见。

这个案例,足以说明违规吃喝玩“躲猫猫”的现象并非传说。但这件事的启示,也绝不只是提醒以后盯紧单位食堂这样的场所。过去酒店餐馆查得严,官员们躲进食堂,现在食堂查得严了,今后还可能去别的地方。监督如果总是跟在场所后面追,难免疲于奔命。最需要做的,还是把每一起典型的超标接待事件,都当做检视监督制度的标本。

关于公务接待,中央层面有《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江苏省也出台了更细化的“管理规定”,比如其中规定: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等。扬州市长被超标接待,具体是违反了哪一条,报道中并未提及,但至少说明一点,有了明确的制度,不论什么人、不论在什么地方违规,监督都能有章可循。

不过,这样的规定为何还是没拦住食堂吃喝,无疑更值得反思。在有了相对明确的接待规定,不少地方甚至明确规定用餐金额的情况下,违规吃喝为什么还能变着花样逃避监督?以空港新城管委会来说,食堂超标接待的钱,从哪里来,会以怎样的名目入账?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超标吃喝的钱从哪里来。如果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透明公示,食堂超标吃喝本不可能发生。

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证明,直接针对公务接待的规定只能“治标”,要真正“治本”,最好的办法是管住钱。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提出,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反“四风”或许也是如此,当下仍需要盯紧食堂、盯紧各种公务宴请,哪怕采取“盯人”战术以遏制不良之风,但长远来看仍需大力推进晒“三公”、完善预算管理等,从根本上杜绝超标吃喝的可能性。

 

别让机关食堂成为大吃大喝的青纱帐

中央禁令之下,很多地方在公款吃喝上变得越来越隐蔽,要么躲进培训中心、私人会所,要么退回机关食堂,就像此前中纪委网站文章提及的那样,“穿上隐身衣、进入青纱帐”,大吃大喝不收手。其中,一些单位的机关食堂也发生了异化,无论是装修还是消费层次,堪比大饭店。而且,因其特有的私密性,往往成了大吃大喝的青纱帐。

扬州市长此番被警告则表明,不要以为在机关食堂搞大吃大喝就可以高枕无忧。随着监管触角的不断延伸、制度笼子的日益严密,各地各部门应该认真落实中央转变作风的精神,切实践行反四风规定,而不应该存有任何侥幸心理,甚至还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敷衍搪塞。试图将机关食堂作为奢靡吃喝最后一片青纱帐的想法,行不通了。

时下,反四风已蔚然成风,公众举报和监督已成为有关部门反腐的重要渠道。机关食堂即便再私密,也不可能兜得住所有事情,更不要说严重违反规定的“超标准接待”了。只要存在大吃大喝的行为,就有可能被曝光;只要不收敛,总会被查处。与其掩耳盗铃,还不如坦坦荡荡不搞曲线变通。

尽管目前很多单位部门“三公”经费公开还不够细致,很难完全约束官员的公款吃喝,有些时候,官员的“吃喝账”还会以种种方式转移到下属单位、摊派到关联企业,等等。但是,总体而言,相关制度约束已经发力,以往那种大吃大喝的做法得到了有效遏制,而且还在继续细化规定、强化约束,公众的钱袋子正在被攥紧。

当然,现实地看,目前的制度仍不够完善,特别是在预算约束上还偏软、偏散。一方面,“三公”经费的预算还只是粗线条的,随意性较大,很难真正管住官员的嘴巴;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单位部门手中握有预算外的“小金库”,还在利用行政权力不断充实“小金库”。也即,若不能彻底断了经费的来源,也就不可能断了官员大吃大喝的念想。

机关食堂不能异化为奢靡吃喝的据点,有关方面应该以更严密的监管、更完善的制度,扎紧篱笆,不给大肆挥霍公款的行为以可乘之机。其一,约束权力,依法治官,继续拓宽公众监督的渠道,持续推进政府行政的公开透明。同时也要革除以往那种吃吃喝喝才能办事、才有面子的歪风,逐步树立官场正气。

其二,扎实推进“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完善相关财务制度,杜绝官员奢靡消费的经费来源。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清理整顿那些政府预算外“非规范收入”,逐步实现“全口径”预算决算。

一句话,惟有强化禁令的严肃性,彻底断掉等待风头过去的幻想,才能真正使官员从侥幸中清醒过来,从“不敢”违纪过渡到“不能”、“不想”违纪。

市长因接受超标准接待被警告到底冤不冤?

一个地级市的市长因为吃了顿饭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听上去似乎有些天方夜谭。毕竟在人们的意识里,公款吃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此前的各地民主生活会上,就有人以“超标准接待”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方面说明这个问题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并没有把这个问题看得太重,“说出来既能过关,也不会因此被追究责任。”何况接待朱市长的地方并不是什么宾馆酒楼、私人会所,而是机关食堂。

然而,朱市长还是因此受到了处分,与他同行的江都区委书记、扬州空港新城党工委书记蒋爱祥被市委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其他相关当事人则被市纪委诫勉谈话。一顿在机关食堂里的用餐居然能让一个考察团集体接受处分,估计是谁也预料不到的。那么,朱市长到底冤不冤呢?

按照相关报道,朱市长率队于5月8日至9日赴河南省学习考察,9日晚在扬州空港新城管委会食堂接受了这顿宴请。也就是说,考察团是在结束河南之行后,回到扬州受到这场超标准接待的;而空港新城党工委书记蒋爱祥不仅是江都区委书记,也是考察团成员之一。

可以想象,这次接待未必是出于工作原因必须准备的;更有可能是出于蒋书记的盛情邀请,考察团抱着顺水推舟的态度集体参加,出于遵守纪律的要求,还特意选在了管委会食堂。

然而问题在于,既然知道中央有规定严禁超标准接待,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一幕?蒋书记迎合上意的心思相信不难理解,而朱市长和其他考察团成员恐怕更多的就是“不好拒绝”的面子思想和侥幸心理在作祟。总认为都是一个地方的,超了就超了,没那么巧就被发现了;即便是被发现了,也不会受到处理,毕竟有市长在那儿顶着。

只是没有想到,在反对“四风”的过程中,这些老黄历统统不奏效,市长受到省委的警告,蒋爱祥书记受到市委的警告,其他考察团成员受到市纪委诫勉谈话,可谓难兄难弟,一个都没落下。

如果只算经济账和名誉账,朱市长为了一顿饭付出这样的代价,可谓是“比窦娥都冤”;然而在“反四风”的大背景下顶风作案,似乎又不能说他冤。不论如何,在禁令面前,不应该有侥幸心理,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谨记。

官员接受超标准接待受处分的警示

扬州市长等官员超标准接待,受到党纪处分,这件事虽然看似不大,却有着极大的警示意义。

 

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有一段时间了,群众路线教育也进入了总结阶段,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思想松懈,认为可以放松放松了,甚至错误地认为这是一场运动式的整风,风已过,又可以我行我素,依然故我了。以致于吃喝之风抬头,超标准接待、公款消费等不良现象又陆续出现。作为市长,他对党中央的要求应该不会淡忘,正是由于思想上的麻痹大意,让他犯下了这样的错误。

扬州市长等人受处分,警示我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员干部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长期坚持遵守党的八项规定,增强法治意识,敬畏国家法律,敬畏党纪法规,自觉接受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做遵纪守法的实践者、示范者。

扬州市长等接受超标准接待只是个案,因而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更不能掉以轻心,要坚决防止“四风”问题的反弹。要深入持久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正风肃纪,推动作风建设形成新常态。要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严格落实党的纪律规定作为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板起脸来、挺直腰杆抓纪律,决不允许在执行纪律上打折扣;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对违纪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从严惩处触碰党纪法规、逾越规矩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权威性。

 【启示与思考】

相比之前中纪委网站接二连三公布的贪官落马新闻,扬州市长接受超标准接待被警告的新闻,当然只能算是一桩“小事”。但是,这桩“小事”引发的舆论关注可一点都不小。因为之前各地曝光的那些“反四风典型案例”,大多都是极小的苍蝇;相比之下,扬州市长这个级别的接受超标准接待也被曝光,无疑给人以更大的震撼。

身为市长,地方上落实“八项规定”与“反四风”的会议,肯定没少主持召开过,会上义正辞严的话应该也没少讲。如今,市长这样级别的官员,也会因为在食堂接受超标接待的“小事”被处分被曝光,肯定会警示那些心存侥幸的人,“反四风”绝对不是装样子。

理性的公众不会因为一次接受超标接待,就彻底否定一个官员。如果真正做到不姑息不包庇,违纪行为在发生时就该被及时曝光。这不仅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更是对当事官员的及时警醒和悬崖勒马。唯有多曝光点市长接受超标接待这样的“小事”,才能真正让官员“红红脸、出出汗”,不至于一错再错最终无可挽回。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11/7878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