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基层执政

【案例】“荒地”,别“荒了”官德

2014年11月13日 13:43

 

【基层执政】

【事件介绍】

1

江苏宝应137亩农田抛荒多年 副镇长称荒就荒了

最近,有读者反映,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望直港村137亩农田,自2008年被政府违规征用后就一直抛荒。征地时非但没有土地征用手续,还找小孩代部分村民在协议上签字。11月3日,望直港镇副镇长周成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读者举报属实。针对土地抛荒,该副镇长此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

居民反映

137亩农田抛荒6年无人过问

据读者反映,被抛荒的农田位于宝应县望直港镇望直港村楼南组,共137亩。早在2008年,望直港镇政府计划在这片土地中间修建一条水泥路,路修建好后,就切断了农田的水源,这些良田也将变得无法耕种。

当地村民自然无法答应,多次找镇政府协商。几经协调后,望直港镇政府提出以3万元每亩的价格,将道路周围的土地全部从村民手中收用。2008年11月份,村民签署了一份“土地使用协议书”。

但遗憾的是,从政府将土地征走算起,如今已经6年过去了,这块农田一直未被利用,原来的良田长满了芦苇、荒草,成了一片荒地。当地村民看了都觉得心疼。此外,他们还怀疑望直港镇当初征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囤积土地,等地价涨高了再卖出去。也正因此,他们才向媒体反映了此事。

记者调查

征地时,村干部找孩子代村民签字

2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现场调查。“你看这边,还有那一边,都是的,除了这一点高地能种点东西,其他那么大一片都荒了。”得知记者前来调查,楼南组村民汤老汉指着眼前的土地介绍,楼南组这137亩土地6年来一直抛荒。这一说法得到楼南组诸多村民的肯定,一祁姓村民介绍说,当初征地时,楼南组不少村民不会写字,当地村干部当初为了早日将土地拿走,找来幼儿园的孩子、小学生代替村民把名字签在协议书上。甚至连一些不同意出让土地的村民,他们也悄悄找人代为签字。

“当时上幼儿园,他们(指村干部)让我签的,不知道干什么的,字不会写他们写下来让我照着写。”今年11岁的秀秀(化名)曾被当地村干部找去在协议书上代签过村民名字,据她回忆,除了自己爷爷的名字外,她还在协议书上写了近20个其他村民名字。村民闵女士也向记者证实,自己家人从未在协议书上签过字,但这份协议书上却能够找到她丈夫的名字,“肯定是被代签的”。

此外,调查中,当地一些村民还向记者反映,当初政府将良田征用时,并没有出具任何手续,“我们去要,他们也从没提供过。”记者注意到,在该地块西北侧新竖起的项目公示牌中,土地使用批准时间为2014年3月,开工日期则是2015年3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村民才怀疑政府有囤地等涨价卖钱的意图。

官方回应

当初征地也是村民逼的

在楼南组村民提供的“土地使用协议书”文件中,记者注意到,楼南组所用土地为137.02亩,且文件中注明“土地试行一次征用,每亩按3万元标准补偿”。此外,在这份签署时间为2008年11月12日的协议中,楼南组几乎所有村民的名字都能在落款中找到,其中不少名字字迹明显相同。

村民声称镇政府无手续征地,且还找小孩代签字,是否属实?记者找到望直港镇副镇长周成健。“钱都已经打到村里面了,肯定是发下去了。”周成健称,收用楼南组村民土地,主要是因为修路断了水源,是村民“逼迫”他们收用的。他承认当初从村民手中收用土地时,并没有相关手续。而对于找小孩代为签字一事,周成健也并未否认。据他介绍,找小孩代签字是“村干部安排的”,村支书已经向他解释过此事。但是,周成健对此颇感委屈,“当初是他们逼我们收地的,过了这么多年了还来找,算什么。”

至于137亩良田被抛荒,周成健称,2008年土地被收用后、有村民在上面种植作物,直到2012年前后因为另一工程彻底断了农田水源,种植的作物这才少了,因此这些土地抛荒并非全部抛荒,也并非抛荒6年,但周副镇长表示抛荒有两年左右。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几天前,扬州电视台在采访中问及土地撂荒算不算浪费时,周副镇长回应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

土地抛荒

两年可收回

江苏维世德律师事务所扬州分所孙兴斌律师认为,未取得土地管理部门许可征收征用土地属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土地撂荒一年以内,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对土地使用权人征收一定闲置费。此外,满两年未利用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说“地荒就荒了”的副镇长太不称职

最近官员的雷人雷语不绝于耳,比如有“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我没有受贿动机,是为了发展”。现在又一位副镇长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这些话语背后一方面是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存在很大的问题,更是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淡漠。

在批评这位副镇长雷人语录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下这句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来的。在2008年,望直港镇政府因在这片土地中间修建一条水泥路切断了农田的水源,导致137亩良田也将变得无法耕种。于是提出以3万元每亩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收回土地,但在土地收回过程中没有土地征用手续,还找小孩代部分村民在协议上签字。

这位副镇长不仅非常干脆地承认了收用土地时无相关手续,找小孩代签字是“村干部安排的”,并且还颇感委屈地说“当初是他们逼我们收地的,过了这么多年了还来找,算什么。”至此,相信大家对此事有了公正的看法。

收回的土地闲置浪费,原来的良田成了一片荒地,连当地村民看了都觉得心疼。即便这样居然还有官员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典型的渎职行为,笔者不禁怀疑这样的官员是否有能力能够履行应有的职责。另外,不能忽略的是,还应对当时收用土地程序上的问题进行彻查,追究相应人的责任。

“荒就荒了”折射了官德的冷漠和狂妄

“荒就荒了”,这句出自副镇长之口的话,听之如同一股寒意穿心,冷飕飕的叫人受不了。137亩良田抛荒,地方官员的态度竟然如此冷漠,显然就不是能用“言语走火”形容的。

农田是农民的命根子,看着种了多年的地里长满了芦苇、荒草,心里呛得难受。“荒就荒了”,多么真实的反映了我们一些地方官员从来没有捉摸过农民的心思,没有琢磨过农民的需求,当然也就读不懂农民与土地无法割舍的感情。这种冷漠的为政态度,源于权利的傲慢,他们看不起农民,当然也就不把农民的意愿放在心上。征收土地,没有相关手续;违背民意,找小孩代为签字,这些“阴谋诡计”几乎把地方政府的脸丢光了。土地抛荒,伤了农民的心,而“荒就荒了”的回应,更是一种感情的二次伤害。把农民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样的官员还有什么官德可言?

“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更彰显了这位副镇长大人的骄纵狂妄。无限期地抛荒土地,谁管得着吗?这种傲慢狂妄之极的丑态,正是为政思想走偏、官德出轨的绝妙写照。副镇长的骄纵狂妄当然是有底气的,他手里有权,在自己的一秒三分地里自然就可以为所欲为。他还有“样板”,“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中国太多官员造成土地抛荒,我难道就不能吗?好像别人当贪官,我们的副镇长也要争做贪官,别人违法犯罪,副镇长要是不跟上就不是个“官”似的。看看这逻辑,绝对不是一次失策的“口误”吧。

《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土地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该镇对良田的闲置,显然是对国家法律的漠视。一个地方官员,知法犯法,还敢口出狂言,典型的官念丧失、官德堕落。“荒就荒了”,透露的是官德的荒芜,而官德荒芜,折射了权利监督制度和依法为证思想的荒芜。因此,诊治某些地方官员的为官之德和为政观念“荒芜病”,一方面要加强权利监督,勿使权利膨胀,一方面要用法治思想代替“人治作风”,确保政府的一切行为在法律的范围内运行。

 

不能让“抛荒没什么了不起”成迷局

当地农民从当初不愿意被征地到最终无奈接受事实,可谓顾全“发展大局”,地方政府理应好好珍惜,不违民心才是。即便开工囿于种种原因搁浅,也应对抛荒作出合理解释,消除农民疑虑。说好的两年内动工建路,却一抛6年。将承诺当儿戏,岂能不让人往“待价而沽”、“圈地卖钱”上想?而面对质疑,傲慢地抛出一句“抛荒有啥了不起”,更是深深刺痛了农民的心。人们不仅纳闷:作为政府官员为何这么牛气?

事实上,我国对耕地保护历来严格。无论是《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还是《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都对破坏耕地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土地撂荒一年以内,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对土地使用权人征收一定闲置费。此外,满两年未利用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征而不用,已不仅仅是浪费的问题,更是对法律的肆意僭越。

耕地是一种珍贵而稀缺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储备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然而,现实之下,这根红线时刻都有被踩断的危险。据2011年央视报道,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000万亩。而《光明日报》更是指出,某些地方农村耕地撂荒面积高达40%以上。耕地撂荒,一方面在于投入产出性价比失常迫使农民主动弃种,但另一方面,被政府强行征用的数量同样令人咋舌。农民自家农田被征自己却不知情,或让他人代为签字,这是赤裸裸的耍手腕搞欺骗。良田闲置抛荒,农民心疼,官员耍横,“崽花爷钱不心疼”的盗贼心态暴露无遗。

说句实在话,政府征地,其中所玩伎俩并不复杂,要么以高额补偿为诱饵,要么以“上项目”为百姓谋福利等名义征收报批。为发展的当然有,“圈地卖钱”的也不在少数。匪夷所思的是,当地群众能一眼看穿,为何有关部门却能被轻易骗过?又为何竟至审批“一路绿灯”?真是怪哉!

政府征用良田却抛荒,不仅加剧土地趋紧状况,造成严重资源浪费,也是为农民做了恶示范。而其中暴露出来的地方土地监管和土地执法问题更令人深思。没有对法律法规的恪守,耕地红线就可能失守。依法治国,先得依法治吏。因此,该起征地抛荒事件中的水到底有多深有多浑,必须深究彻查,切不能让“抛荒没什么了不起”成为越轨迷局。

“了不起”的荒地,“扶不起”的官德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对于世世代代靠土地生活的农民,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产的根本,更是农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保护好农民土地,守护好耕地“红线”更关乎着国计民生和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然而一些政府和部门却利用手中权力,打着农民的歪主意,对于大片荒地无以为然,还颇不以为然肆无忌惮地公开宣称“有什么了不起”,雷人官语之间透漏的是对百姓切身利益的无视。

毛主席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一个地方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农民的土地是生活的保障,更是党和政府的根基所在,荒芜了农民的土地,最终也荒了民心,骄横的“了不起”的背后是“扶不起”的官德。

且先不论征地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合法,且说“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句雷人语言即可一窥其党性官德“荒芜”已久,其理想信仰之地恐怕早已经是“长满了荒草”。官气十足的“了不起”背后折射的这位“父母官”民本意识的缺失,“国家荒的地太多了”更是对中央法律法规和政令的无视。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经在会上批评一些党员干部“不讲廉耻,毫无戒惧之心”,并警告那些我行我素的干部付出代价。对于腐败分子如此,对于某些官德沦丧,视百姓切身利益如同敝履的干部是需要让他们为此付出代价,及时追究问责,查明真相公之于众,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启示与思考】

可以说,撂荒的土地,更是法律执行的蛮荒之地。常态下,地方民众与基层职能部门,本应该是耕地保护的主要监督者,他们更能直观感受到耕地的重要性。但在这里,镇长竟公然放言“荒了就荒了”,耕地保护意识的低下可想而知。就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是耕地保护的执法能力薄弱还是保护意识孱弱,该事件都堪称缩影。

事实上,从更大范围来看,一些耕地被提前撂荒,甚至打着建设新农村的幌子,将耕地违规转为建设用地,其中不少都是因为地方政府图谋着不菲的土地转让费,利用时间差实现“低征高让”。如果说,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过程中,一部分耕地的撂荒是因为农民进城所致,短期内难以避免,那么,违规征收耕地再予以撂荒则是明显的人为破坏耕地,应该深究责任。

在土地财政的诱惑下,耕地在一些地方主政者的心中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只是经济利益的兑换工具。这种现象所展现出的耕地管理与保护的失控,在根本上是依法用地原则的架空。正是因为违规征地、用地的成本过低,自然就催生出“荒了就荒了”的“无畏”心理。找回对耕地的原始敬畏与温存,终结“荒了就荒了”的失序之态,只能靠法律切实发挥作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13/7881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