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法治经纬

【案例】“干部档案造假跨8岗两省”需揪出幕后黑手

2014年11月15日 10:21

 

【关注热点】

【事件介绍】

1

江西1名官员涉造假骗官88岗横跨两省5

8年时间,8个岗位,横跨两省5地,且多个岗位任职不满一年,一名副科级乡镇干部就变身为正处级团市委书记,还戴上了省政协委员的光环。

因涉嫌违纪,江西省政协日前作出决定,撤销原鹰潭团市委书记徐楷江西省政协委员资格。经调查核实,徐楷涉嫌年龄造假、入团志愿书造假、违规任用等问题。

“仕途”开始就违规用入团志愿书将假年龄“合法”

2013年9月,中央第八巡视组反馈意见指出,徐楷涉嫌“造假骗官”。江西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调查发现,徐楷涉嫌年龄造假、入团志愿书造假、违规任用等问题基本属实。

据组织部门的一份材料显示,2005年6月,徐楷从南昌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随后被江西省委组织部录用为选调生,安排到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洪源镇担任副镇长、党委委员,取得公务员身份。

徐楷的“仕途”从一开始就存在明显的晋升年限违规问题。根据2000年《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选调生在基层工作锻炼满两年后,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根据本人条件和工作需要,择优选拔任用”,然而,徐楷仅1年3个月后,就从副科级提升为主任科员。

2008年底徐楷任景德镇人事局职称科科长。2009年1月,又通过公推竞选担任安徽省合肥市团市委副书记。江西省一名熟知组工工作的人士说,通过档案造假,徐楷获得2008年安徽合肥面向全国公选团市委书记的参选资格。

根据合肥市当时的公示,公推竞选对象须为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徐楷的年龄存在1978年和1980年两个版本。徐楷在南昌大学就读硕士期间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徐楷出生于1978年11月。然而,此后他发表的数篇论文又显示为1980年出生。

“提供一份虚假入团志愿书,再通过组织认定,就等于把虚假的年龄‘合法化’了。”这名熟知组工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入团志愿书造假和年龄造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干部年龄的认定,一般以档案中最早的一份材料记载为基准点。而入团志愿书是档案中比较早的材料,是认定干部年龄、工龄、党龄的重要依据。

不到两年后,徐楷又从安徽调回江西鹰潭市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同时挂职担任贵溪市委副书记。2012年11月,调任共青团鹰潭市委党组书记,当年12月当选为鹰潭团市委书记。“如此跨省、多岗位频繁调动,仅从理论上可以做到,普通干部在实际中难以实现。”知情人士说。

江西省专项工作小组调查发现,徐楷还存在被违规录用为公务员、仿造档案、对抗组织调查等严重违纪问题,调查组将进一步核实,并根据调查核实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南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一造假干部两岁上小学一年级

徐楷档案造假事件并非个案。据中央巡视组通报,去年以来,已公开通报的31个被巡视省区市中,有11个存在干部档案造假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地方开始探索防治干部档案造假的“药方”。今年9月起,江西南昌在全市开展为期4个月的假履历、假档案专项整治行动,目前正处于全面排查阶段。

南昌等地一些组工干部分析认为,档案造假现象主要存在三大猫腻:

一是造假目的就是为“升官”,时间多集中在干部选拔任用前后。

南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晓波从事组织工作已20年,他告诉记者,南昌市委组织部曾发现,一名拟提拔的科级干部年龄造假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按档案上的年龄推断,他两岁就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杨晓波说。

二是造假环节集中,常借工作调动之机“瞒天过海”。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告诉记者,一般造假者都会在原单位“做齐”所需档案资料,再趁工作调任时,实现公务员身份转变或职务提升。

三是造假暗藏“玄机”,“权力干预”背后实为领导授意。

根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档案在档案室由专人管理,借阅、使用须遵循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据透露,干部档案造假的首要前提是能接触到档案,有的是造假者通过收买档案管理者造假,但更多的则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上级领导授意而为之。

专家建议:通过信息化管理减少人为干预

“通过利益输送或权力干预进行干部档案造假,事实上也是变相的腐败。”江西省社联副主席吴永明建议,在信息化时代,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要跟上信息化步伐,探索实施数据化管理,减少档案管理过程中人为接触原始纸质档案的环节和可能。进一步公开信息,把干部档案、履历“晒”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监督,让造假者的猫腻无处可藏。与此同时,加大惩处力度,让档案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干部档案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如出现档案涂改造假,首先要追究档案管理者以及授意或参与篡改、造假的相关人员的责任。”杨晓波告诉记者。

此外,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肖滨认为,要对“异常提拔”的干部要重点监控,避免关起门来选人、用人,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

链接

徐楷的妻子已被免职

日前,记者多方证实,徐楷系江西省政协一名领导的女婿,该领导曾任景德镇市委主要领导,景德镇也是徐楷的仕途起步之地。

此外,记者从多方证实,徐楷妻子许灿灿,也已被免去景德镇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据一位接近景德镇市委的知情人士透露,徐楷与许灿灿目前均被免职,降级为科员,仍被安排在景德镇的事业单位工作,但该说法尚未经官方证实。

 

“假干部”背后的真问题

如果不是被曝出履历、年龄等等造假而遭到免职等处分,那么这位30出头就已经是正处级团市委书记,还担任省政协委员的年轻干部,必然是前途无可限量。然而,在徐楷平步青云的背后却是造假和违规一直如影随形,直到东窗事发。就是这样一位彻头彻尾的“假干部”,在他长达八年的仕途生涯中,是如何一边造假一边高升,一路绿灯,登上官场高枝的?

徐楷被查之后,有人总结他的升迁之路涉嫌“三假”:年龄造假、学术造假、暗箱操作。以其中的年龄造假为例。这可以说是以前被曝光的“假干部”中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造假手段了。年龄造假虽然最为普遍,但是其实也最好查证,最容易露出马脚。

按照现行用人体制,干部在被提拔任命之前都要经过各种考核程序,包括条件审核、个人谈话、任命公示等等。比如拿着一份准备提拔任用干部的履历表,上面写着他参加工作多少年,什么学历,哪年毕业。如果严格按照程序来,这些问题不可能发现不了。

所以说,每一个“假干部”的背后,都必然隐藏着一堆真问题。按照举报人的说法,徐楷背后的真问题,极有可能就是他有一位当时身居高位的岳父。从他为官的履历可以看得出来,他升迁最为频繁,违规最为明显的时段,正是在他岳父治下为官的时候。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有了权力的助力和袒护,所以他年龄和学术造假才能够成功,他才能违反国家干部任免的有关规定,屡屡得到“破格提拔”,他的问题被发现之后,才能被睁只眼闭只眼。

由此可见,“假干部”背后的真问题,仍旧是权力没有得到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国家干部任免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遵守与执行,干部履历造假环节上违法违规者没有得到真正的问责与惩处,于是最终造出了一位如真包换的“假干部”。这样的教训,确实到了该认真汲取的时候了。

干部档案造假源于信息不够公开透明

如果说把条件事先拟定好的针对特定人员的招聘称为“萝卜”招聘,那这种通过档案信息造假实现条件符合的聘用就是为“萝卜”造假,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这根“萝卜”的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让公众难以看清其究竟是怎样的一根“萝卜”,为权力之手给其打上合格标签提供了可能。在培土过后,其更有了可以正常成长的空间,问题同时也被遮盖了。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可以说每一条针对干部选拔任用所设的制度及条件都是相对科学严谨的,是符合组织需要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通过造假实现的提拔,无异于揠苗助长,难保其不长成一根“花心大萝卜”。这不仅损害了制度的公平、公正,更可能为国家及人民财产利益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试问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兵器如何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没有经过沉淀积累锻炼的干部又该如何造福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再者,造假本身就是德行人品有问题,这样的人才能愈大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也就愈大。

 

制度可以成为关住权力的笼子,但笼子绝不能被权力之手松解,而要想保证这一点,就必须保证权力与制度的双重公开透明。一方面是要让公众知道选人用人都有哪些制度,制度又都有哪些规定,规定为哪种岗位设定了何种条件;另一方面还要让公众能够随时了解掌握到公职干部除了隐私之外的年龄、学历、经历等相关信息,不给其留下任何造假的机会。在信息时代,相信做到这些并不难。

然后,才是事后的对违法违规任用干部、协助篡改档案信息造假的责任人及被违规任用干部的责任追究与严肃处理。唯有这样才能遏制和杜绝干部档案信息造假,违规违纪提拔任用干部事件的发生。

事后的“痛打落水狗”或许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但是比起事前的充分预防,其损失和影响毕竟是无法完全挽回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干部信息与选人用人条件制度的双重公开不妨就从此刻开始。

档案造假跨8岗两省背后谁在撑腰

涂改档案,造假骗官,这事不罕见。最典型的是原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副书记王亚丽,除了性别,其他都是假的,可谓“一身是假”。随着反腐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造假骗官案会浮出水面。那么,干部档案造假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猫腻?

档案在档案室由专人管理,借阅、使用须遵循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人想造假其难度可想而知。即使造假者收买了档案管理者,也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因为档案造假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造假者往往需要在档案中添加或撤销某些材料,甚至伪造相关证明材料,普通民众显然无法打通所有环节。

在现实造假骗官案中,或多或少都掺杂了上层权力干预的因素。在权力干预下,修改年龄也好,伪造证明材料也罢,自然畅通无阻。最后再通过组织认定合法化,假的就成了真的了,日后调动、升迁等全靠它了。事实证明,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多集中在干部选拔任用前后,常借工作调动之机“瞒天过海”。

8年8岗横跨两省5地,“曲线提拔”一路绿灯,这种仅在理论上可以做到的事情,如果背后没有权力撑腰,又怎能做到?年龄造假、入团志愿书造假、违规任用、对抗组织调查等存在内在关联性,这也恰恰说明造假骗官之所以能得逞的原因,不是造假的手段有多高明,主要是权力过度集中且不受制约所造成的用人腐败。

用人腐败是“源头性腐败”,其危害更大、更远。尽管中央打击用人腐败始终处于高压态势,但用人腐败现象依旧层出不穷。这一方面说明,个别领导干部权力高度集中,不受监督,导致滥用;另一方面说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够完善,漏洞太多,使暗箱操作变得轻而易举。

遏制干部档案造假背后的“用人腐败”,必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公开透明。信息化时代,干部档案不妨晒在阳光下,让造假者的猫腻无处可藏。同时,建立完善的追责机制和“一案双查”制度,既要追究造假者的责任,更要追究档案管理者以及授意或参与篡改、造假的相关人员的责任。

 

清除干部档案造假,关键还是抓“导演”

档案方面花心思、动手脚,为求仕途顺风的并不少见。导致档案造假的缘由关键在于顺应领导意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八年八岗的徐书记一路过关闯将,并非手法何其高明,关键在于背靠大树。真正消除档案造假,不可止于当事人的直接惩处,更应一查到底,挖出真正的“幕后真凶”。

曾有个小笑话,儿女通过电台为父亲生日点歌:县人事局王局长,今天是您58岁生日,您在县工行工作的大女儿、县法院工作的二女儿、在税务局工作的小儿子以及在县公安局工作的大女婿、在县政府工作的二女婿、在县医院工作的儿媳妇,共同祝您生日快乐!为您点播一首《好大一棵树》,请欣赏……这个轻松诙谐的小笑话一定程度折射了部分地方不轻松的干部管理现状。出现八年八岗,不能只怪制度不严谨、不科学,关键是权力的涉足导致有规不依、有法难行。想要遏制住干部造假的原始冲动,还应从源头上给权力打造一个坚硬的牢笼。

体制内档案造假也类似医学上整容,而整容多是追求美,档案造假追求的则是骗官升迁。这些“整容”干部不但折射了他自身先天条件的不足,也反映出他们畸形的政绩观、权力观。在诚信上失分的干部,你无法相信他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待档案造假类恶习,绝不可听之任之,不单应猛药治苛、重典治乱,更应一案双查、顺蔓摸瓜,把一手导演“档案整容”事件的保护伞铲掉,破除掉孕育“档案整容”的土壤。

苍蝇易拍,权力难限,如何真正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纲领原原本本地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举足轻重。党的队伍不允许徐楷式的投机分子蒙混过关甚至平步青云,组织人事方面还应紧关“关系户”的后门,真正选拔出素质过硬、品德优良的好干部,这样才能真正扼杀掉八年八岗的荒唐事。

一个徐楷倒下了,远远不够,政府不单应将干部们的档案放置在阳光下好好晒一晒,更应该让造假者无处遁形,把操控者的权力切实关进制度的牢笼。笔者不禁担忧,徐楷的落马一定程度上在于调动频繁、太过招摇,而那些不动声色、低调十足的“徐楷们”,如何惩处,这依旧是萦绕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难题。

【启示与思考】

干部的调动交流当然是正常之事,但一个年龄造假、入团志愿书造假的“造假干部”,居然能8年8岗且跨两省5地任职,且多个岗位任职不满一年,就由副科级乡镇干部变身为正处级团市委书记,如此跨省、多岗位频繁调动,显然不是正常的人事调动。

“造假干部”何以能一路绿灯?这的确是个疑云重重的大问号。突破诚信底线进行档案造假,谋取的尽管是一己私利,损害的却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危害不容小觑。但这仅仅是表象。如果没有“高人”相助,“造假干部”8年时间,8个岗位,横跨两省5地,且多个岗位任职不满一年,又是如何能办到的呢?所以,还需一查到底,揪出那些幕后黑手。

我们常说,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造假干部”平步青云史,实乃用人腐败的一个缩影,而年龄造假、入团志愿书造假,仅仅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其背后是不受约束的权力在作祟。权力不被约束,势必会诞生更多的“带病提拔”、“造假干部”。 

笔者认为让档案造假一路红灯还得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实行干部个人信息电子化,用人单位也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核对力度,并把干部档案“晒”出来,接受群众的监督,让造假无路可走。干部档案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干部档案造假“黑名单”,一定期限内不将此类干部列为晋升晋资的对象。

档案造假的干部提升的越快,人民群众的利益无疑损害的就越多。无论是从保持干部队伍纯洁性,还是从维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出发,干部档案管理都得从严把关,严防档案管理中的漏洞,确保选拔出的干部是能为民服务的好干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15/7884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