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苏:“211和985”要不要废除

2014年11月19日 14:34

 

最近有消息称,教育部已经废除高校“985工程”以及“211工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甲  方

没有理由废除

任何一个传言的背后,都对应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心理。有关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的传言也不例外。 而一个有负责态度的人,应该不会轻易否认“985”“211”工程的意义。“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建大楼要烧钱,请大师也要花钱。人们都在谈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西南联大留下了一个传奇,请不要忘了,当时梅贻琦先生掌握的清华“庚子赔款”;人们都在好奇,张伯苓先生以一己之力托起了南开,也不要忘了,张伯苓先生为了办学经费四处奔走的身影。“985”“211”工程,对于缓解大学资金饥渴的意义,不能被轻易忽视和否认。

在很多人看来,“985”“211”工程固然有意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特别是没有当初预想的那么大。工程实施至今,钱花出去不少,但并没有涌现一两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大学。之所以有很多人呼吁废除“985”“211”工程,从根本上讲,还是源于人们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不满。

但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国家,没有几所世界级大学支撑,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没有”的背后可能涉及到一系列机制问题需要解决和突破。如果是资金问题,那就尽量为大学提供充足资金,最起码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也是继续“985”“211”工程的理由。如果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那就加快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就当前而言,具体到“985”“211”工程,没理由废除,改革比废除更有意义,归根结底好大学需要特别资金的支持。     

 

乙  方

废除更能体现公平

虽然教育部及时回应,否定了网传的消息,但有关“985和211”废除的讨论仍在继续。为什么这个传言流传甚广?实际上反映出社会对公平的渴望。

近年来,招聘市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学历歧视现象,尤其是用人单位对“985和211”的要求,影响了很多学生的择业梦想。所谓“985和211”,把学校分类,学校与学校之间有三六九等之分,随后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影响到无数学生的未来。教育部门曾发文,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得提985、211要求”,事实上这样的要求收效甚微。

早就有人感叹,为何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不起来?核心原因也是因为不平等。学生认为读职教“没地位”,名校情结让一些学生非“985和211”不读。学生对名校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无形中表露出对其他学校的嫌弃,反映出根深蒂固的“出身论”。各种不平等未必是“985和211”的错,但这样的规划至少对不平等推波助澜。

如果取消“985和211”,让高校没有身份与级别之分,学校与学校之间平等竞争,这对所有高校和所有学生都有好处。纵观全球,一流大学都来源于竞争而非计划。一旦学校可以平等地竞争,教育拨款就能够惠及到更多高校更多项目,学校都能获得充分的财力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而实现教育公平,前提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19/7890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