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西: “白云流水”的启迪

2014年11月20日 13:50

 

年轻干部有朝气,有活力,就像是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要防止活水变成死水、朝气成为暮气

“你看这莽莽群山,叠嶂起伏,一眼望不到边际,又能往哪里去呢?”老和尚问。

僧人无解。平日里看惯的山峦,顿时成为一座牢笼,被困其中,度日如年。

幸而遇到了善静禅师,他听闻后将个中奥秘一语勘破:“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阻野云飞。”是啊!无论竹子生长得多么茂密,也不会妨碍溪水纵情流淌;无论山体多么巍峨,也阻碍不了白云逍遥自在。倘若能像白云流水一般,天下之大,哪里不是去处呢?道理朴实,却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寻常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为身所缚,为形所役,自然难以超脱,面临困顿时一筹莫展,徘徊不进。善静禅师却能观物外之物,思身外之身,超脱豁达。

当然,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联想到当下不少年轻人进入或是等待进入公务员队伍,逐渐形成了体制内的“围城效应”:“进城”的人受限于晋升通道,或是有感于现实与期望不符,萌生退意;尚未“进城”的人觉着“城里”热闹或谋求稳定保障,预备“赶考”。到最后不少人是不进不退,如同那僧人般困在其中,把青春、理想和时间一道消磨,碌碌无为。

想一想善静禅师的答语,置身“围城”之中该如何破题解困呢?笔者以为,“白云流水”就给年轻干部的修养提供了几点很好的启示。

定力第一,需恒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论是江河还是溪流,水的生命力都在于不停歇地流淌,不管前方是巨石还是密林,都阻碍不了它的行进。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背后正是定力使然——任它斗转星移,我自岿然不动,只管拿出滴穿磐石、冲刷峡谷的功夫,直至将水路连接到五湖四海。而水一旦停止流动,成为死水,也就走向了它生命的终点。年轻干部有朝气,有活力,就像是奔流不息的源头活水。要防止活水变成死水、朝气成为暮气,就要抓源头,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把握好从政的准线、底线和“红线”,在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真正做到干扰面前不分心、困惑面前不分神、大局面前不动摇。

 

器量第二,需磨修。云朵可谓是天地至柔之物,是水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它几经循环蒸发、凝聚、升降,才最终摆脱了地形束缚。云朵没有固定的形状,飘忽不定,不管是高山,还是飞鸟,都难以企及。碧空万里时,只需一片云,就能点缀出天地的宽广无限。独立于万物之外而包容万物,这便是云朵的境界。同理,为官从政,若志存高远,见贤思齐,能够自觉把官德转化为一种人生的度量,就自会有大作为、大气派、大手笔,最终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然而器量修成绝非一日之功,全靠磨砺而成。年轻干部血气方刚,在成长中难免遇到磕磕碰碰,走弯路、摔跟头在所难免。当此之时,应当把磨砺当成一笔宝贵的财富,摈弃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在学习中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本领,讲求奉献;在交往中虚心、友善、包容待人,不以身份、地位和名利维系社会关系,涵养自身的志向和品德,并以此感染他人、影响他人。

本心第三,需静修。行云流水,任意所至,看似无心,正是本心。涓涓细流汇入河海还是水,不改本色;云起云落日复一日仍是云,无异当初。唐朝诗人王维以云水作诗,仅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使人生的“静”界全出。年轻干部讲求静,当然不是说消极出世,而是要认识本我,坚持本心。一些干部初入仕途时,可谓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后,却逐渐丧失了本心,自我要求开始放松,“四风”问题开始显露,最后违法乱纪,落得身陷囹圄。草木亦有本心,更何况是人。因此,为官从政要常“照镜子”,看看“镜中人”有没有贪欲杂念,是否脱离了正确的轨道,丢失了理想信念;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名利诱惑,无论外界或他人有何种起伏变化,都保持一种豁达淡然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中去,并内化为个人的最高价值取向。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20/7892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