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西藏:积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2014年11月21日 10:2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和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定信念、躬身践行,努力做良好从政环境的营造者,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淳的政治生态。
一、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是实现改革发展任务的重要保障
从政环境至关重要。赵乐际同志指出,良好从政环境是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自我净化的应有之义,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客观需要。一方面,从政环境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工作大局。如果缺乏良好的从政环境,受封建特权思想和市场经济交易法则的影响,必然助长庸俗乃至病态的官场文化,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甚至滋生腐败。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就会举步维艰,再美好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另一方面,从政环境也直接引领着社会风气。良好的从政环境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心情舒畅;反之,就容易产生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使得不公、不满和各种怨气逐步堆积,最终诱发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盘方则水方,盘圆则水圆”,“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从政环境也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反之,则可能让好人消极无为,甚至腐蚀堕落。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沾染歪风邪气,使清廉自守蔚然成风,让消极腐败行为无处可藏;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各方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改革发展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需要坚定信念和躬身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见,共产党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营造良好从政环境,需要靠党内自我净化、自我提升。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各种问题和矛盾绕不开、躲不过,更需要党员干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躬身践行、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积极做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践行者。
三、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
每个人都是环境的组成部分。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没有旁观者,就像一棵棵树改变着自然环境一样,每位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都在打造从政环境、改善政治生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起关键作用的是广大党员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勇气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为全党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也为全党同志树立了榜样。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必须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弘扬清风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本色,正确对待权力、名利、人情和家庭,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严以律己、以上带下,树起标杆、作出表率。
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需要有力的法纪保障
赵乐际同志指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既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组织推动。从根子上说,还得靠改革、靠制度。良好的制度可以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保证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的正导向。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既需要健全制度体系,更需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法治环境等方面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进行了顶层设计,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贯彻执行。要进一步立明规则、硬规则,破潜规则、陋规则,健全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制度体系;要进一步强化纪律规范约束,在法纪面前坚持人人平等,使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让消极腐败现象无处藏身。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21/7892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