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西藏: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2014年11月21日 14: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这不仅体现出中央把对民族团结的重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做好西藏工作也更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区当前乃至将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民族团结是生命线

我国56个民族同心同德,紧密团结,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这些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也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重大成果。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始终处于保卫边疆、繁荣边疆的第一线,肩负着祖国赋予的历史重任。因此,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民族团结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有党的正确领导和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民族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要看到,还有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市场开发条件差、自身发展能力弱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同内地、沿海发达地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打牢坚实基础;只有各民族和民族地区步入小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民族团结是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客观事实,体现在民族文化多元并存,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又是一体的。一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互动、交流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一体化,即中华民族。这个民族的一体化包括在中国领土框架中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模式、语言文字、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的深度交融中。二是基于民族的一体化,中华民族文化不是56个民族文化加在一起的总称,而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民族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步交融、整合而形成的有机的文化整体,最终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模式,随之衍生出的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果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盛行,民族之间相互不团结,那么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一体性将不复存在。因此,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系民族和文化的多元一体,才能使各民族树立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影响民族团结因素

我们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第五部分中对民族大团结作了重点强调。新中国的成立为全面推进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了民族团结。党的民族、宗教、统战、干部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西藏,不能忽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国际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长期破坏民族团结。国际敌对势力采取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造成民族地区动乱的做法,以达到破坏我国国家统一、地区稳定的目的。十四世达赖集团近年来更是打出所谓的文化牌、生态牌,污蔑我们的党和政府,肆意攻击党的民族政策,煽动狭隘的民族意识,其目的是破坏各民族间的和谐团结。

民族间差异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族团结。一方面是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相互出现文化习俗的碰撞难以完全避免;另一方面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尤其是经济差距。这种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和经济差距的存在影响到民族关系,是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稳定的潜在破坏因素。

 

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举措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只要我们坚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不断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们前进,任何阻力都将被我们打破。”这番话说明,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使各民族为了共同的目标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创举。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政治方向上,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制度设计上,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工作主题上,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根本途径上,始终坚持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在民族关系上,始终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道路。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必须加快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影响各族人民生活、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一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民族间发展差距缩小了,民族团结就有了保障,民族地区的稳定也就加强了。另一方面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仅仅发展经济而忽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其他事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新的矛盾。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包括城乡住房建设、稳控物价、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强基惠民活动等十个方面,得到了全区各族群众的拥护,促进了民族团结。

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首先,要加强对民族基本知识、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掌握民族基本知识有助于各民族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减少误会。了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有助于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不断提高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有助于各族群众坚定“三个离不开”思想,真正懂得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才有各个民族的兴盛和发展,才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其次,要拓宽民族基本知识、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面。宣传对象包括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包括群众、也包括各级干部,包括民族聚居地区、也包括汉族地区,还要在大中专院校、青少年、流动人口中进行广泛宣传。再次,促使民族团结宣传常态化。全国各地民族团结宣传往往集中在民族团结周、民族团结月或一些特定节日期间,起到了集中、突出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还要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长期性和经常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涌现一例表彰一例,营造民族团结氛围,促使民族团结深入民心。(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21/7892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