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山东:文艺与市场不能简单“对立化”

2014年11月20日 13:53

 

当下有一种倾向,即不少艺术家在享用市场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又把创作中的问题推给市场。

事实上,文艺与市场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老问题、大问题、难问题。

文艺与市场的问题,其核心是文艺创作与市场的问题,这已成为当下文艺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其背景就是文艺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发展迅速。去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00多亿元,今年预计300亿元左右;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去年已达4000亿元,工艺品交易达1.2亿元;再加上网络消费、教育、新闻出版等文艺市场及其产业链条上的营收,预计文艺市场及其延伸链条上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已达几万亿元的规模。另外,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进入快速转型期。到去年年底,我国人均GDP已达8700多美元,预计到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1.27万美元,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与此相对应,文艺及其作品的消费需求也会迅猛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如此巨大且增长迅速的文艺市场,如果文艺界及文艺学的研究忽视、忽略了这一板块、这一领域,那将是新形势下文艺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缺憾。

当然,文艺与市场问题被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还有一个关键事实,那就是市场已成为评价文艺活动与作品的一个重要力量,很多时候甚至被误当做一个主导性的力量。人们往往把那些市场收益大、消费价格高的作品视为价值高的作品,由此出现了一些价格决定价值的片面现象;而一些思想性、艺术价值比较高的文艺作品,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运作与消费的引导,市场收益差、消费价格低,反而社会效应与评价都不高。这些“扭曲”现象的存在,其实是在反复提醒我们,一定要正确、全面地处理文艺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要面对现实,承认市场的建构力量已介入文艺评价与文艺价值建构过程中的事实。我们不要主观上排斥市场,市场也是我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话来说就是:“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集中阐释了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参与到艺术价值评价过程与建构过程中的基本现实与迫切要求。其次,我们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分析、引导文艺市场,以前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我们一定要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去把握,只有认识了市场,弄清了其发展的规律,我们才能将其作为建构我国文艺发展的有生力量,而不是视其为规则与规范的破坏者,人为地远离与排斥。因为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文艺需要批评,文艺市场更需要批评。最后,我们要重视文艺与市场关系的研究,通过研究,把握市场建构力量介入文艺评价与文艺价值建构的态势、互动机制、发展规律与路径等,为文艺与市场共生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撑。

 

在文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是乱象,特别是文艺市场领域,原因虽然很多,但有不少是我们对文艺与市场的关系研究不够、了解不深,特别是对其内在的机制与规律研究学习缺失所造成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厘清。

首先,不要把市场与创作对立。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市场对文艺创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克服市场有可能带给创作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当下,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个倾向,即不少艺术家,在享用市场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又把创作中的问题推给市场。所以,文艺创作界要勇于在创作本身找问题,文艺管理部门要多从管理的理念、体制与方法上找问题,特别是在创作能力、质量水平及文化精神的追求等诸方面,做建设性的行动与反思。

其次,市场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文艺市场也不例外。文艺市场首先是由人民大众构成的市场,市场需求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文艺及精神需求。我们要特别警惕把市场与人民大众对立,把人民大众排斥在市场之外的思维;特别是不要把满足人民大众多层次、多样态的文艺与精神需求,与市场的健康需求相对立。我们知道,市场中最为核心的是“供”“求”关系,在很多时候,健康需求的建立与培育,离不了丰富多样的正能量文艺作品的有效供给,这种供给就是一种最好的引导手段。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要把人民大众、民间文艺创作队伍及其作品排斥在文艺创作或是文艺市场之外,在我看来,他们更接地气、传播面更广,影响更大,更应成为文艺创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应成为文艺作品的重要供给方。

再次,不要把市场机制与市场化混为一谈。市场机制的核心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自由、公平竞争的机制,其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或是社会工具,而市场化虽然是以市场机制的发挥为基础,但它的目标却是市场利益最大化。这种本质性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们在文艺创作、市场的管理上强调市场机制,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将其市场化。

最后,文艺市场繁荣是文艺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持久发展繁荣的动力之一。文艺市场的混乱是对文艺的最大伤害,但对于混乱的原因,我们要客观、系统地分析创作与市场两个方面的原因,做到实事求是。同时,我们还应继续重视市场,积极探索国家意志、文艺导向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融合、整合问题,这也是新时期文艺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作者系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20/7892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