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宣讲家网评论 时政评论

师德与谨言慎行

2014年11月20日 14:48

 

        看了辽宁日报官方微信《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分明感觉到,我们这支队伍中的一些人“病”了,甚至有人“病”得不轻。虽然文章中所指的“在大学课堂上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的人,并不能代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广众;尽管“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成为普遍现象”,也只是笔者所调查的部分区域,并不能代表全部,但想想高校老师所面对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的莘莘学子,想想“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的古训 ,仅仅这些,已确实令人“坐立不安”了。 

老师是什么?在国人的语境中最多见的赞词是“春蚕”,是“焟烛”,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赞扬,不仅仅是指老师所掌握的渊博学识,更是指老师所拥有的崇高品德。人类最高尚的道德是什么?是爱国和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伟大教育家徐特立说:“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教育界先驱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他践行了一生的诺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多高的精神境界啊!冰心认为,“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 苏步青指出: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对祖国的热爱。”用这种标准衡量,那些虽然身处中国的大学殿堂上,却以“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为时尚、以抹黑中国、“呲必中国”为本事的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做人的本分,更遑论是否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人之不爱国,如同人之不爱父母,老报人储瑞耕先生有句贬词:“猪狗不如”。(《“人格”随想录》)个中道理毋庸赘言。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或许在一些“瞧瞧人家国外”的人那儿会不以为然,因为这些年同样一件事,一些网友似乎更在乎外国人的观感。那好,我们不妨再看一看外国的“元芳怎样看”。美.H.亚当斯说:“教师的影响是永久的,教师决不能停止自我感化。”(《亚当斯的教育》)美.A.奥尔科特认为,“真正的教师,不允许以自己个人的影响去影响学生。”(《神秘的格言》)德.格里特主张,老师“应当教给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教给思考好的了事。”(《杂志论文》)从洋教授们的话中,至少可以引申出三条足以令“呲必中国”的人头脑清醒:其一,为师之德在于“化人”,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有做人的情感、情怀和品格,惟有一个不断感化自我、不断改造自我、永远保持阳光心态的老师,才能教出一批知道做人大义、人生积极向上的学生。其二,为师之尊在于“树人”,面对尚未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作为老师务必谨言慎行,尤其站在高校的讲台上,更应怀有立人树人之心,而非用自己的情绪和企图误导众生、毁人不倦,更不能以己之私、别有用心去误导学生。其三,为师之道在于“授人”,亦即要教育学生多作辩证思考,而不是简单做非黑即白式判断;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评价事物,而不是任由片见、偏见、牢骚蔓延课堂;要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时代的眼光解读理论热点,而不是用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戏谑理论,更不能吓唬学生“社会险恶”,甚至劝导学生“厚黑保身”。不难看出,从外国先哲的词典里,同样找不到可以给“呲必中国”的人以“大嘴”“敢讲”的理由。

 

不妨再看一下外国人的爱国观,拿破仑说:“爱国,文明人的首要美德。”学过法律和哲学的海涅说:“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著名诗人拜伦认为:“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会爱。” 显然在爱国题上,外国人同样毫不宽容“恶待祖国”之人,更谈不上原谅象牙塔里的“文明人”。因此,面对那些站在高校讲坛上嘴里讲“救国救民”,实际上却在戏说爱国、在误导学生行“衍太太”之实的人,这里毫不客气地点上一个“他们病了,并且正在将他们的‘病’利用所把持的课堂向学生‘移痛’”的评语,一点儿也算不上委屈。

《雪涛小说》中那个《凿壁移痛》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偏执可笑的古代“移痛”者形象。那个把病脚伸进邻居家里的人,病脚该流血还流血、该流脓照流脓的结果表明,个体性的“移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移痛”现象在现代高校失去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乃至蔓延成社会性问题并恶性循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故,针对眼下一些高校教学导向已经出现了老师向学生“移痛”的问题,笔者这里高分贝断喝:老师,决不能向学生“移痛”!同时郑重呼吁:教师朋友们,团结起来,共同向“呲必中国”的课堂现象亮剑,用我们积极的去霾行动维护大学老师的形象,还高校课堂一个“明朗的天”。最后,也希望那些患了“呲必中国”症者早日醒来!我们要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理事、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20/7893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