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世界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伎

2014年12月29日 09:07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为成熟的一个剧种,日本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

美女创造的表演艺术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她是岛根县出云大社巫女,为修缮神社,阿国四处募捐。她在京都闹市区搭戏棚,表演《念佛舞》。这本是表现宗教的舞蹈,阿国却一改旧程式,创作了《茶馆老板娘》阿国女扮男装,身着黑衣,缠上黑包头,腰束红巾,挂着古乐器紫铜钲,插着日本刀,潇洒俊美,老板娘一见钟情,阿国表演时还即兴加进现实生活中诙谐情节,演出引起轰动。阿国创新的《念佛舞》,又不断充实、完善,从民间传人宫廷,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

阿国创建了歌舞伎后,在京都、大阪一带的“游女”受其影响组织了许多“游女歌舞伎”,她们除了演剧之外还从事卖淫活动。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对“游女歌舞伎”的淫乱行为采取了取缔措施,于1629年公布禁止女人演戏的法律,结束了“游女歌舞伎”的时代。女人演戏被禁止,并没有中断歌舞伎的发展,剧团变更办法,以年轻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产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这种歌舞伎被称为“若众歌舞伎”。“若众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武士的喜爱,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同性恋情,时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发生。幕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善,但难见效果,于是在1652年明令禁止“若众歌舞伎”演出活动。

然而,歌舞伎毕竟成为当时日本民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幕府禁止无法断绝民众的喜好,剧团方面便想出了对付禁令的方法,把青年男子演出的歌舞伎改为成年男性演出,于是出现了“野郎歌舞伎”,也就是现在日本歌舞伎的原型。歌舞伎从此改变了侧重以美媚之貌蛊惑观众的做法,转而追求演技,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演艺。 到现在,只能由男人演歌舞伎。 

歌舞伎与能、人形净琉璃并称日本三大国剧

歌舞伎与能、人形净琉璃并称日本三大国剧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众生活。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改编的歌舞伎剧目叫“义太夫狂言“义太夫节”乃净琉璃的唱腔, 为竹本义太夫创作的唱腔,后来变成说唱“义太夫节”的艺术家的总称。在这里“狂言”是故事的意思。“义太夫狂言”是“义太夫说唱的(或用义太夫节说唱的)故事”的意思。“时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作事”狂言的舞蹈剧,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一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一

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给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 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的技巧的意思。

歌舞伎与能、人形净琉璃并称日本三大国剧。能是起源于14世纪的歌舞剧。自16世纪形成以来,上演至今。能原本是寺院里敬神及祈祷农作物丰收的舞蹈。现在上演的大约有240种,多以佛教思想为背景的。有名的代表作有《原氏物语》、《伊氏物语》。“狂言”是与“能”一起自14世纪发展起来并流传至今的歌舞剧。“能”是以严肃的题材为主,“狂言”则是以搞笑为中心、滑稽的故事情节为其特色。在语言上“能”使用的是出自日本及中国古典的语言,而“狂言”使用的则是口语,多接近于现代的日语口语。保留下来的作品大概有300种,有200种左右至今仍在上演。 

歌舞伎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

歌舞伎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

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更受欢迎,近几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剧本和制作。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日本歌舞伎曾到中国多次访问演出,还到澳大利亚、加拿大、 美国、埃及等国演出。外国人虽然听不懂它的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这些都是欣赏歌舞伎表演的乐趣所在。

歌舞伎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左侧走道为花道,右侧为假花道。既体现日本的花道艺术,又有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千变万化,再配以华丽的舞蹈演出,可谓豪华绚丽。男演员演出的"女形",虚幻妖艳,给人以超脱现实的美,歌舞伎对舞台效果的需求,造就了全世界最早固定设置于剧场的旋转舞台。大型的升降平台主要用作换景之用,小型的升降平台则用来让演员出奇不意地登场或退场。

日本传统国粹文化的代表

在日本传统的文化艺术中,从一度妓女的演艺成为大雅之堂的高尚艺术,非歌舞伎莫数了。它以其独特的集歌、舞、演剧为一身的豪华妖艳的风格,至今已走过了整整400年。经过历史的演变,古典化的歌舞伎已经成为日本传统国粹文化的代表。在历史上以写歌舞伎剧本闻名的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其数十本歌舞伎剧作,成为日本文学史的宝贵遗产。一些歌舞伎演员不断磨练演技,成为名门,至今在日本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现在日本著名的歌舞世家有市川团十郎家、松本幸四郎家、中村歌六家、中村歌右卫门家、尾上菊五郎家、市川猿之助家、市川段四郎家、坂东三津五郎家、片冈仁左卫门家、泽村宗十郎家等,这些歌舞伎演出世家对歌舞伎的发扬光大起到了巨大作用。 

日本歌舞伎曾到中国多次访问演出,还到澳大利亚、加拿大、 美国、埃及等国演出

日本歌舞伎曾到中国多次访问演出,还到澳大利亚、加拿大、 美国、埃及等国演出

但是在现在的日本社会,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歌舞伎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此,日本文化艺术界也提出了歌舞伎改革的问题。歌舞伎的名角市川猿之助就成立了"21世纪歌舞伎组",在表演上改革传统的方式,在雨伞和树木等道具的掩护下不断变身,引起观众喝采。这样的改革或许是受到了中国川剧中的变脸的启发。在演出内容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引入《三国志》就是一个例子,这在传统的歌舞伎中是不可想像的。作为日本独有的一种戏剧,歌舞伎在日本已成为重要的无形资产2005年歌舞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29/7894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