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案例】“不许动我家少爷”的教育考题如何解?
2014年11月25日 14:51
【关注教育】
【事件介绍】
一小学女老师教室里遭多名家长殴打
11月14日上午9时40分,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三年4班女老师郭鑫,在教室内遭到多名学生家长殴打,现场拉架的一位学生家长也被打住院。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和警方均已介入调查。
多人进校殴打女老师
事件起因是发生在11月13日的一次学生间的撕打。当天中午12时,学校课间休息时,三年4班的2名学生和三年1班学生齐某等3名同学发生矛盾,引发双方发生撕打。
4班学生被打后,返回本班找班主任郭鑫反映情况,郭鑫见本班两名学生被打伤,便带领两名被打学生到操场上辨认打人学生。期间,分别找到1班学生齐某、魏某和夏某,并对3名学生进行教育。郭鑫说,事情本来到此基本就结束了。
14日早,被打孩子的妈妈李冬梅来到该校三年1班,准备和1班的班主任金艳红老师沟通一下。可是,双方没谈好,不欢而散。
“随后,我就去了我儿子所在的4班和郭老师说这事,忽然冲进来五六个人。”14日14时许,李冬梅在医院里说,来人问谁是三年4班郭老师,郭鑫刚答应,这五六个人就上前对其进行殴打。
“五六个人,有3个女的。上前连挠带踹的,给郭老师打倒在地,接着还打。”李冬梅说,此时孩子们下完微机课回到教室,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孩子都吓得嗷嗷哭,那伙人才住手。”李冬梅说,她跑到学校走廊打电话,又遭到其中一男子殴打。
“小少爷”家的司机曾殴打体育老师
郭鑫说,她根本不认识打她的人。不过,她挨打时听到了一句话,分析出来是因为什么被打了。
“其间,有人说了一句话,‘以后谁也不许动我家少爷’。”郭鑫说,“少爷”俩字,让她忽然有所明白了。
就在13日处理矛盾后一个小时,4班班主任金艳红老师曾领齐同学找过她,称齐同学是“我们班小少爷”,同时,齐同学也质问郭鑫老师为什么“拉他”。
“小少爷”这个名称,郭鑫不是第一次听说。“半个月前,体育老师用手指点了这个孩子,结果体育老师就被他家的司机给打了,对方当时就扬言不许有人动‘小少爷’。这次,我就都明白了。”郭鑫说。
警方已立案,正在寻找目击证人
事发后,20余名家长聚集在该校门口,对于此事,希望校方给予公开合理的解答,“为何这些人可以很顺利地进入到学校内?孩子们的安全如何保证?我们要求把那个孩子转走,严惩凶手。”
对此,副校长聂荣杰表示,学校也不清楚具体情况,已经责令后勤主任调查,会给家长们一个明确的答复。另外,学校已经报警了,需要等待警方调查结果再研究处理。据了解,警方已调取学校监控录像,并查找现场目击证人。
评论
少爷背后的老爷是谁?
“少爷”凭什么在校园里耀武扬威?谁来查查给“少爷”撑腰的“老爷”是谁?
“少爷”“老爷”等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早已经随着剥削阶级被打倒变成了历史,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能听到。现代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万万没想到,“少爷”这个早就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头衔,又在当代校园里还魂了。
被打的老师说,“少爷”的班主任曾特别向她说明,这孩子是班里的“小少爷”,还要求她向“少爷”道歉。半个月前,有位体育老师用手指点了这孩子,结果该老师就被他家的司机给打了,对方扬言谁都不许动“小少爷”。为“少爷”助拳、哄“少爷”开心,有人为何心甘情愿地做起“家丁”“打手”,还把这种“主子”威风耍进了校园。而处处呵护“少爷”的班主任,俨然也成了“奶妈”。
“少爷”还是个小学生,没有完全行为能力,被宠溺娇惯,也不能算他的错。事情的关键,是“少爷”背后的“老爷”。能让这么多人俯首贴耳,甚至充当打手,这“老爷”想必不是位高权重,就是富甲一方。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人闯入校园动手打人,这是标准的寻衅滋事,已经涉嫌伤害他人和破坏公共秩序,理应受到追究。鉴于此事已经引起轰动并成为公众事件,也有必要查查“少爷”是什么背景,背后有谁撑腰,以给被惊到的师生和公众一个交代。
关注“小少爷”不能只寻找“大老爷”
“小少爷”事件一经媒体曝光,立马就引来舆论强烈谴责。就连新华社也向全国媒体播发了新闻时评《“小少爷”背后的“大老爷”是谁?》。无论是媒体的关注点还是网友的关注点,都是正确的,既然有了这个嚣张跋扈的“小少爷”,在其背后就应该有个“大老爷”。找到这个“大老爷”并且狠狠的踏上一只脚,我们才能解恨。
兴许,在“小少爷”的背后,真的会有一个“大老爷”。这是因为,有这么几个因素在其中。一是,在“小少爷”与同学发生矛头被郭鑫老师调解之后,“小少爷”的班主任行动起来了,其亲自带着“小少爷”找到体育教师郭鑫理论;此后没多久,一群社会青年跑到校园殴打了郭鑫老师。如果其背后没有一个“大老爷”家长,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是,在笔者看来,“小少爷”是个真实的“人”,可是其背后的“大老爷”未必就真是一个“人”。我们可以想想校园中的一个个类似“小少爷”的事件,并不是每一个“小少爷”背后都有一个“大老爷”家长。有的“小少爷”的家长也是普通人。实际上,在“小少爷”的背后有着很多不是人的“大老爷”。
其一,杂乱的影视文化是个“大老爷”。喜欢打打杀杀,喜欢攀龙附凤,喜欢欺凌弱者,这些都是影视剧里给公众树立的“小少爷”形象。有的影视剧甚至并不是从负面角度去解读“小少爷”,而是给予了很多正面形象。试想,孩子们看了这样的影视剧谁不想当一个“小少爷”?别说是孩子了,就是我这个已经38岁的人在做梦的时候都幻想着自己能成为大一点的“小少爷”。
其二,无序的社会氛围是个“大老爷”。在社会上,大家总是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人打人了,警察罚钱了事;有人被打了,到了法院可以花钱买原谅;有人在社会上嚣张跋扈,可是从“小少爷”变成了“大老爷”,依然有滋有味的嚣张着。没有到位的查处,使得很多人羡慕“小少爷”。
其三,缺失的教育疏导是个“大老爷”。“小少爷”虽然不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却和学校缺少思想品德教育有关。我们看重的是分数,我们看重的是成绩,我们看重的是升学率,只要成绩好就是“三好学生”。试问,引导人、教育人,能仅仅是语数外的事情吗?当孩子们连孔融是谁都不知道的时候,学校就会有更多的“小少爷”。
“小少爷”我们应该放过他们,因为他们还很小,未必懂得“小少爷”是不光彩的。我们却真的不能放过其背后的“大老爷”。但是,“小少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背后的“大老爷”未必就是一个“人”,而是社会氛围和杂乱的文化。
“家奴”护主心切,“老爷”快来打打酱油
“以后谁也不许动我家少爷!”这不是哪部影视作品里的台词,也不是什么正义对抗邪恶的行为,而是发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的真事儿!就在近日,当地一所小学的郭老师在正常调解学生纠纷后,在学校被几个不明身份的人殴打,其间有人说“以后谁也不许动我家少爷”,态度极为嚣张。
首先对于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的批评舆论应该慎言,毕竟孩子是无辜的,或者他不知道家奴所做的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倒是我们很担心,这个孩子在这一帮奴才的保护之下,耳濡目染“老爷”的种种神通法术,心智能否健康的发展,未来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气指颐使的主子。
且不说什么现代社会和封建等级社会的不同,也不说少爷、老爷这些代表剥削阶级特有身份的称谓早就被尘封于历史,单说老师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化解孩子间的矛盾,本来就是老师的责任,即便自己的小少爷可能会受点儿委屈,但这作为挫折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一个孩子是非能力的养成都是难能可贵的。要是因此便痛殴老师,这得多骄横跋扈多混账的人才干的出来?
光天化日之下一群家奴风风火火赶来,风风光光离去如入无人之境,也足见这个学校安全防范意识的淡薄。按理说,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一群人没有合理的理由,是不能随便出入校园的。我们都知道学校教室是很密集的紧挨在一起,一般都是“比邻而设”,老师也应该是集体在一间办公室办公,一群人在课间对一个老师大打出手的信息绝不可能会被打人者封锁,我们想知道这个学校的领导和她的同事,事发时究竟是袖手旁观还是避之不及或者装聋作哑?
其实,家奴的最高境界不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成为保护主子为主子出口恶气的工具,而是他们毫无人格自由的人身依附,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行为上都会表现出对主子无条件的臣服和被驯服的奴性。那么,这群打老师的人,绝不是自发的行为,一定曾经受到了主子的指令,至少是受到了主子的怂恿或者默许。那么,我们想知道这个背后的老爷究竟是何许人也?
假如他是一个土豪级富翁,一些有钱人平民霸主心理之下公认藐视法律的逻辑是如何在现实中训练出来的?如此过分的对幼崽的溺爱,恰恰是大部分中国富商难逃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原因之一。可以想象在这种过度保护下成长的孩子,他或者可能成为风光无限的少爷,但他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吗?假如,他们的老爷是一个官员,我们早就听够了“家教不严之类”的蠢话,谁敢说这些奴才们的表现,是一时心血来潮而不是老爷长期驯顺的结果?在其治下的百姓能会有一点起码的主人翁的尊严与自由吗?
家奴护主痛殴老师,不知道当地司法部门如何处理,是作为一般的社会治安案件还是因其性质恶劣影响极坏而入刑?但这件事情发酵到今天,显然已经成为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既然如此,难道事情的结果会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毫无尊严,一个教育机构毫不在乎自己的脸面,从而大事化小,家奴已经回家吃饭,老爷连酱油也不要打一打吗?
谨防“老爷是谁”之问成为另一种暴力
事发于几个孩子的纷争,随后却恶化为“一群人冲进小学教室,殴打两名老师”的打人事件,而其中一位打人者的“以后谁也不许动我家少爷”,引发的不仅仅是公愤,更是对“少爷”二字无限的联想。一个来自封建旧时代的词汇,何以借尸还魂在小学校园里?这家“少爷”又凭什么在校园里耀武扬威?而关于“少爷”背后的“老爷是谁”更是成为追问的集中点。
正如“少爷”所隐含的阶级剥削和权利不平等,由此所引发的情绪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回到此事件来看,将“老爷是谁”搬出来大做文章,恐怕是欠妥之举。从整个事情来看,一开始便只是学生之间的课间冲突,即便是从后来的发展来看,根据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应,冲进校园的五个人并不是什么专业打手也不是专职家奴,是“齐同学父亲齐原敏带领妻子王爽和朋友王明晶、刘铜琢及另一名男子”。
把孩子间的冲突,上升到如此凶悍的霸道,无论背后有着多浓烈的护犊之情意,这样的家长显然是不合格的,但是,这能不能成为扒出“老爷是谁”的义愤理由呢?要知道,在此义愤之下,在强大人肉力量之下,所扒出的恐怕不仅仅是“老爷是谁”的问题,很可能是在群情激愤之下,人肉出不应也不能公开的“老爷”个人隐私,这很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声誉影响,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
而回到此事来看,无论“少爷”的叫法是如何而来,它终究还只是一桩民事纠纷。或许少爷的说法,就真的是这个家教极其失败的家庭,自己喊出来的虚妄叫法,抑或是旁人的一句不怀恶意的揶揄。即便能够证明“少爷”的官二代背景,只要在整个事情中没有涉嫌到公权私用,或是权力有恃无恐的问题,任何带着情绪的人肉扒皮,都可能是对当事人个人权利的侵犯,这可能是另一种暴力的存在,无论是裹挟多么饱满的正义感。
相反,另外两个值得好好追问的细节是,这个“少爷”的称呼,显然不仅流传于同龄人中的小范围内,居然还成了孩子班主任“高度认可”的。在被打老师对三名打架的孩子进行教育时,“少爷”所在班的班主任赶来“救驾”,直言齐同学是她班的“小少爷”。那么有必要追问的是,一个教师怎么会把自己的学生视为“少爷”的呢?是迫于压力的不得已?还是另有原因?此外,在整个事件中,作为校方而言,也是存在不可推辞的责任,正如家长们所质疑的,“为何这些人可以很顺利地进入到学校内?”“孩子们的安全如何得到保证?”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即便不能祛除“少爷”的借尸还魂,至少能让事态不至于如此严重。
少爷是如何炼成的?固然是一个可以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即便最终发酵成一桩引起公愤的事件,但依然不能贸贸然去扒“老爷是谁”的皮,这并非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实现,很可能会因另一种暴力的存在,而对公平和正义造成戕害。
【启示与思考】
女教师因劝架被围殴这一件事还不足以表现“小少爷”在学校的一贯骄横。从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被“少爷”家司机打了,到“小少爷”班主任要求劝架女教师向“小少爷”道歉,有人为其助拳,有人哄其开心,不难想象,“小少爷”平日里在学校如何作威作福。
“小少爷”毕竟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小学生,他的骄横自然源于家庭对其的娇纵,当他被卷入舆论漩涡时,“小少爷”身后的“大老爷”是谁,这成了一个逃避不了的问题。不是为了满足公众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探究什么样的家庭才可以培育“少爷文化”。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但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铲除欺凌文化教育者们也应当担负责任。教育者们最起码应该教育学生:欺凌是以霸道为“本事”的恶习,每个人都不应该以沉默自保,每个人都应该做正派的人。很遗憾,在“小少爷”所在的学校,一些教育者本身就对欺凌选择了纵容甚至逃避,遑论他们再去教育学生如何对抗欺凌。如果我们习惯了欺凌,每个人的正义感或许就会变得麻木,而正义感也都是从小培养的。如果没有人告诉孩子如何对抗欺凌文化,那么“每个人都应该既不被别人伤害,也不伤害别人”的社会规范恐怕很难确立。
由此观之,如何处理“不许动我家少爷”这一校园“雷事”,一方面要从个案着手彻查与“少爷”有关的种种,给公众一个信服的交代;而另一方面,确实更应该反思如何教育孩子对抗欺凌文化,这不仅仅是教育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一道考题。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125/7899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