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美司法难医歧视病

2014年12月01日 13:43

 

连日来,华盛顿、纽约、洛杉矶、奥克兰等城市抗议示威不断,甚至出现骚乱。《纽约时报》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来形容局势:“从中西部到两岸,人们的愤怒已经沸腾”,至少有120个地方出现了守夜、聚集、游行等抗议活动。这也被认为是近年来全美最大规模的广泛和自发的抗议怒潮。

1

(图片说明:11月25日,示威者在美国华盛顿街头呼喊口号,抗议弗格森事件中大陪审团做出的不起诉涉事警察的决定。)

这一危机充分暴露出美国民众对美国司法制度的严重质疑和不信任,以及美国社会长期酝酿的种族紧张关系。民调显示,美国大部分非洲裔民众认为这一判决不公正,认为美国司法系统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

陪审团制度,是美国引以为豪的一项司法制度。这一制度在不少美国大片中都有表现,世人并不陌生,但陪审团制度在美国司法实践中也颇受争议,因为陪审团不时作出与社会道德舆论相悖的决定:轰动全美的1994年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和2008年凯西杀女案中,陪审团都作出了无罪判定,引起舆论哗然和强烈不满。弗格森案中,陪审团所作决定再让美国民众对陪审团制度是否公平产生严重质疑。

2

(图片说明:11月24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检察官鲍勃·麦卡洛克宣布,弗格森镇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官达伦·威尔逊被免于起诉。)

在美国,虽然司法是独立的,陪审团制、无罪推定、程序正义和直接证据等具体制度和原则有其积极一面,但这套司法制度也因与社会道德情感的“隔离”屡遭非议。在弗格森案件中,除了司法制度,可谓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弗格森案陪审团成员依据所掌握的大量证据做出裁定,从程序上看无可挑剔,但程序正确并不能解决社会现实中的不公正,因为美国社会里有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意识。这起案件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和道德后果已远超法律本身:美国社会被更深地撕裂,种族矛盾再次被严重激化。

弗格森案不是个案,类似案件频频发生,给美国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分裂。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表明,由种族歧视问题导致的深刻社会矛盾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得不承认,该案为美国带来了“更大范围的挑战”,“这不是弗格森的问题,这是整个美国的问题”。

致力于推动种族平等的美国“种族前进”组织更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弗格森枪击案,人们在谴责个别人的行为时,更要致力于解决美国“制度性的种族歧视”,因为正是结构性的种族歧视造成了警方和社区间大量的种族不平等。

3

(图片说明:11月2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奥巴马总统就“布朗被枪杀事件”涉案警察被免于起诉一事发表讲话。)

美国社会对黑人和少数族裔的歧视表现在教育、文化、生活、工作等社会的各个层面,而这种歧视源于白人内心深处长期培育的优越感。不去除这种“天生”的优越感,而仅用表面上看似公平的司法制度来处理种族矛盾,无疑是舍本逐末,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生活贫困、缺少就业机会、司法体系存在的种族歧视导致非洲裔居民长期生活在“执法过度”和“司法不公”的阴影下,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并未真正从根本上认真反省种族歧视的“真凶”来自何方,更没有思考如何从源头上去除白人心中的“歧视意识”。

 

4

(图片说明:11月24日,人们聚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前高喊口号,抗议弗格森案裁定结果。)

弗格森案深深地触动了美国社会种族歧视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亦再次表明美式司法制度上的缺陷。从根本上讲,被沉疴顽疾包裹多年的美国社会目前缺乏真正变革的动力,既有制度无法包治百病,种族问题如是,校园枪击案亦如是。如果不从思想意识上真正树立平等意识,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而仅靠一个制度的话,那么无论这个制度被修饰得如何完美,程序如何无瑕,恐怕都难医人们内心的歧视病。(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01/7905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