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天然气价格改革应考虑转变计量计价方式

2014年12月03日 08:57

 

管道联网条件下天然气贸易交收与结算的价格扭曲问题急需解决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供应日趋多元化,其气源包括LNG、管道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煤制气等,这些不同来源的天然气热值有较大差别。

1

例如,上海来自西气东输一线的管道气高位发热量约为每立方米38.71MJ,来自西气东输二线的管道气高位发热量约为每立方米39.58MJ,来自川气东送的管道气高位发热量约为每立方米37.81MJ,而来自国外的LNG高位发热量(按气体单位体积计)约为每立方米38.64-42.46MJ,不同来源的天然气高位发热量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高达10%以上。形象的说,一辆CNG汽车加满产自印尼的天然气,燃料用尽时能行驶190公里。同型号的一辆CNG汽车,加满产自澳大利亚的天然气,却能行驶220公里。同样体积的天然气,行驶距离却相差30公里,原因就在于不同产地的天然气,其热值存在着很大差异。

但是,我国现行天然气定价规则是按体积而不是按热值计算,这种规则简单易操作,但无法解决不同来源天然气热值不同带来的价值差异。假设一门站天然气年销售量为1亿立方米,平均供气价格为2.30元/立方米时,发热量相差10%就意味着2300万元的价差。西安石油大学教授、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王遇冬表示,热值计量是天然气作为能源的一种合理和科学的计量方式,能公平公正地反映天然气价值。

2

随着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将有多种气源进入国内天然气管网。例如新疆、内蒙古的煤制气,山西、陕西、河南的煤层气,四川、重庆的页岩气,热值差异会很大。通常煤层气和煤制气的热值低于常规天然气,而常规天然气的高位发热量也相差很大。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润民对记者说,不同类型气源的发热量差别较大,多种气源进入输气管网混合输送和销售,势必影响管道气的技术指标,也会使供需双方因气质特别是发热量等关键参数波动过大引起交接和结算上的争议,不利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

据介绍,目前我国进口LNG交收和结算都按热值计量,进口管道气也直接或间接按热值计价。这样,在我国天然气产业的上游同时出现了按体积和按热值两种计量计价方式并行的情况,特别是进口与国产天然气在骨干输气管网混合后销售时,仍按体积计量与计价就难以协调这种复杂情况。

 

我国已基本具备实施天然气热值计量的技术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计量一直采用体积计量和购销结算。从国际上看,天然气国际贸易交接的计量方式,呈现出从体积计量到热值计量转变的轨迹。我国正加快这一转变进程,目前已经基本具备实施热值计量的技术基础和条件。

3

(图片:中亚天然气管道末站。)

我国在2008年发布了国家标准《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 22723-2008),标志着在我国开展天然气热值计量将有标准可依,对我国天然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规范天然气能量的测定方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自2007年起,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等在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和川渝天然气管网,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A级计量站进行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现场试验。试验表明,这些站点高位发热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均在0.1%左右,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准确度要求。何润民指出,这意味着我国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计量站已基本达到热值计量体系应用的要求。王遇冬也表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实施天然气热值计量的技术条件,整体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可初步满足热值计量的应用要求。

 

实施热值计量有利于打造良性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目前我国多气源、多类型和多路径联网的多元化供气格局已经形成,预计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为182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达到32%,天然气进口价格和国内销售价格倒挂现象继续存在,未来天然气价格改革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4

(图片: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低温储藏罐。)

多位专家认为,采用热值计量替代体积计量,将更有利于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直观的影响是,今后进口LNG或管道气,进入国内运输和销售时,无需再进行二次转化,避免了管理混乱,也降低了社会成本。

随着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今后国内将有煤层气、页岩气和煤制气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气源进入输气管网。对于供气企业而言,热值计量和计价有利于打造良性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更专注于提升天然气质量。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指出,加快改变天然气计价方式,由按体积计价改为按热值计价,进而解决不同来源天然气由于热值不同而入网难问题,对完善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然气计量计价方式的转变,最终获益的都是终端用户。如果对终端用户采取体积计量、热值计价的方式,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更加公平公正。国际上通常采用兆焦或千瓦时作为单位,国内专家更倾向于千瓦时。何润民说:“这样更直观。不同能源之间可以进行互比,便于人们的选择和利用。”此外,这也有利于人们在各种能源资源对比中提高对天然气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天然气合理利用。(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03/7909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