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南:新常态 新机遇 新挑战

2014年12月03日 09:50

 

关键词:“新常态”寓意深远

经济增速调低,为经济长期发展变轨转型奠定了历史性基础。产业结构演进,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整体质量提升,发展动力显现均衡多元,内在活力充沛。

主持: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引导国内外更理性务实地看待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吃下定心丸,为中国在下一步全球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描绘出美好的新愿景。那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新常态的丰富内涵呢。

张占仓: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六个方面的科学内涵:

第一,年均GDP增长速度7%左右。从2010年中国劳动力出现刘易斯拐点,就业压力有所减轻的实际情况分析,特别是经过2012年以来我们有意识把GDP增长速度适当调低到7.5%以来的实际运行情况看,我国GDP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全社会就业情况基本保持稳定,摆脱了过去就业压力较大情况下保GDP年增长速度8%的约束,并没有出现像日本、南韩、台湾等GDP增长速度从持续多年8%以上直接下降到4%左右的情况,为我们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变轨转型奠定了历史性基础。

第二,产业结构排序成为三二一。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1%,第二产业降至43.9%,第三产业第一次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部门,实现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性跨越。与此相伴,2013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到51.7%,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工业增长速度,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持续提高,而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第三,经济发展动力均衡多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长期主要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招商引资一直是全国各地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投资对GDP贡献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发展与调整,今年上半年,消费对GDP增长贡献达54.4%,高于投资贡献5.9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分析,尽管这两种影响因素对GDP的贡献还有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但是依靠更多消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宏观走势已经形成,这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结构的重大变化。

第四,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网络购物、快递、科技服务、体育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持续保持50%左右高增长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18238亿元,同比增长49.9%。国家邮政局发布信息显示,截至10月20日,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累计业务量已突破100亿件“节点”,预计今年全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将超过120亿件,将超过美国预计110亿件的规模,成为全球最大。

第五,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显现。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激发了全民创业激情。今年1至9月份,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幅60%以上,通过创业有力地促进了就业。正因为如此,在今年GDP增长速度较上年有所降低的情况下,1-9月全国就业却出现适当增长,保障了居民就业大局。同时,国家还推进了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为经济发展释放一系列红利,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日益充沛。

第六,年均物价总水平控制在2%~3%的水平。从近三年情况看,2012年和2013年经济增长7.7%,CPI同比上涨2.6%;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7.4%,CPI同比上涨2.1%。接下来的3个月不会出现物价大幅波动的影响因素,全年物价有望保持在2%至3%这一温和上涨的合理区间,物价总水平进入了持续平稳、温和上涨的新常态,为中低收入者稳定就业与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经济增长与物价调控基本上比较匹配,有利于解决社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河南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如何加大城镇化与公共消费型投资的开放力度,让外来资本、民间资本能够进入、能够盈利,是我省投资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增长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主持:所谓新常态,关键在“新”,就是过去没有出现的情况;核心是“常态”,就是要保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状态。以此开创中国经济未来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又一个30年黄金期。那么,新常态会给河南带来哪些新机遇和挑战呢?

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将给河南发展带来很多新机遇:一是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促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二是以“一个载体,四个体系”持续建设促进经济较快发展和升级发展的机遇,三是以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的机遇,四是以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机遇,五是以郑州首家“E博馆”上线试运营促进国际化网络购物加快发展的机遇,六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契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机遇。当然,我们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比如我们既要转型发展,又要加快发展,因为我们需要赶超全国发展平均水平,所以郭庚茂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再如,我们科技创新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升级与转型发展的需要,大幅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任务艰巨;另外,我们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等等。

主持:刚才张院长是从宏观的方面谈了河南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常说,出口、投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宋博士能不能再从这些方面谈谈对河南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

宋伟:出口方面。中国出口增长放缓不可避免。但是,对河南来说情况有所不同。我省属于后发地区,出口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确切地说是从2010年开始)迅速增长,出口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出口增长空间很大。实际上当前我省出口增长正面临良好的机遇与优势:从内部区域结构看,整体增长放缓的同时中国出口会发生区域分化,沿海发达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出口优势逐步丧失并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以河南为首的中部地区目前及较长一定时期内(2020年之前)仍具有劳动力供给及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处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所以,我们不能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下降类推出口增长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下降,相反出口对河南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仅不会降低反而应继续增强。但是,随着工资水平的逐步上升,我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工的机遇期不会太长,我们应增强紧迫感,抢抓这一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期,力争我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加工能够迅速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带动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出口,进一步放大出口对河南经济发展的贡献。

投资方面。现在不少专家提出,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投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大幅度下降。实际上我认为,中国投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率刚刚达到50%,发达国家一般在80%到90%)、环境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所以,投资仍然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只不过从发展趋势看投资将从生产领域转向民生领域。

我省是欠发达地区,所以对于河南来说公共消费型投资、民生投资的空间更大。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相应的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已经出台,除特大型城市外,中国劳动人口将实现60年来的第一次自由迁徙。对河南来说,省外就业的11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庭人口在其就业地实现城镇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全省人口的绝对减少将从可能转变为现实,未来城镇化完成后河南常住人口可能将变成9000万乃至更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农村人口将绝对减少,大多数乡镇镇区人口甚至部分县城人口规模可能会低于我们过去的预期。所以我省在城镇化过程中要防止小城镇、县城城镇规模扩张方面的“产能过剩”、防止公共消费型投资的“空间错配”。二是我省财政并不宽裕,民间资本与发达地区相比也不雄厚。虽然公共消费型投资空间很大,但目前除了郑州市投融资能力较强外,其他地市、县区投融资能力差强人意。如何加大城镇化与公共消费型投资的开放力度,让外来资本、民间资本能够进入、能够盈利,是我省投资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增长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消费方面。我省的消费与服务业增速较快。2013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36%,三年年均增长10.8%,高于GDP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是,横向来看,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多年来一直徘徊在3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居全国倒数第一位。所以,总体来看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空间巨大。从根本上看,城镇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是启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动力,公共消费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居民消费的有效供给。由于城镇化水平低、公共消费型基础设施水平低,我省消费的发展既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又面临有效供给不足。所以,要进一步扩大消费,既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又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使服务业与城镇化相伴而行、协调发展。

 

关键词:河南的应对策略

大力实施国家三大战略,打好“四张牌”,高度重视信息化、高成长性服务业、民营经济的发展。

主持:刚才张院长、宋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了新常态下,河南的机遇与挑战。那么,我们具体的应对策略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出招?

张占仓:积极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要加快创新驱动,继续投资驱动,引导消费驱动,进一步加强出口带动,多轮驱动,全方位发力,主动应对各种挑战,既加快发展步伐,造福于人民大众,河南省GDP增速至少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扎扎实实追赶沿海发达地区;又通过实施国家三大战略规划,发展高端产业与产品,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产业、航空产业、国际物流产业等,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全面深化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简政放权和发展互联网经济方面,拿出更多的勇气和胆量,把我们地处天下之中的战略优势彰显出来,在新经济、新业态、新理念方面改革创新,让改革的活力与创新的动力交相辉映,迸发出加快发展的强大能量,让中原大地再现大创业、大视野、大发展、大进步的辉煌。

打好“四张牌”,让中原更出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视察河南时讲话要求,打好“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四张牌”,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出彩。其中,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均处于良好的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要务实、智慧、科学地推进,特别是全省已经明确取消城乡户籍区别的历史性政策突破之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持续扩大就业,推动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稳定就业者在城镇逐步安顿下来,既提升城镇化水平,又让进入城镇者真正从工作到生活融入城镇。

高度重视信息化对产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是全球产业升级发展的大方向,任何产业或者产品,只有日益信息化,充分信息化,智能信息化,特别是要与超级计算机和手持智能终端充分结合,才能适应未来智能发展需求。由于历史的原因,信息化是我们现有的短板,要拿出更大的勇气与智慧,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标志着我们信息服务业发展支撑条件达到国内最好的水平,为全省信息服务业发展创造了空前的战略机遇。我们要利用微软云计算启动、浪潮云计算平台建设、国家工信部工业云试点开通这些高端信息服务业发展新突破契机,下决心建设基于公共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公共计算服务,集聚和提升计算服务能力,用超前一步的突破,帮助大量中小企业迈过大数据处理的门槛,进入高端信息化的王国,迈入互联网经济新时代。

全面加快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步伐。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高成长性服务业大省,是全省经济升级发展、转型发展、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以7月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大会的精神,像过去抓工业发展一样,全民动员,全面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既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扭转我们第三产业占比在全国倒数第一的被动局面,也确实通过扩大第三产业规模,更好地促进创业和扩大就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民营经济引领发展潮流的优势,使民营经济发挥更大作用,涌现出更多民营企业家,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再创新辉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03/7909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