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利马大会期待破冰 中国为气候谈判注入正能量
2014年12月05日 09:0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开幕,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将在12天的日程中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磋商。本次会议肩负着为明年巴黎大会铺路的重要使命,被各方寄予厚望。面对国际气候问题谈判的举步维艰,中国的积极行动为大会带来了正能量。
(图片说明: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秘鲁环境部长曼努埃尔·普尔加·比达尔在开幕式上致辞。)
利马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大会是关系到明年巴黎气候大会能否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一站。巴黎大会将力争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结束后确定各方如何分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根本利益诉求,历届气候大会在提出一项创新成果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更多分歧与争执。利马大会能否引领国际气候谈判走出困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发达国家是否会尽快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根据之前的决议,发达国家应在2010年至2012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绿色气候基金的快速启动基金,并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然而直到现在,这一切还仅仅是纸上谈兵。
各方希望发达国家能在利马会议上为绿色气候基金注资,以启动基金实际运作。尽管启动基金的筹资目标已缩水至100亿美元,但目前仅仅筹得93亿。
(图片说明:12月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中)出席全体会议。)
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认为,资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前提,资金无法落实,多边机制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与发达国家的不作为相反,中国身为发展中国家,尽管自身面临多重挑战,并且没有义务向气候基金注资,但还是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开展“南南合作”。2011年以来,中国已累积安排27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培训近20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官员和技术人员。
此外,某些发达国家试图曲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背离《京都议定书》,意图在气候变化新协议中将发展中国家也纳入强制减排的国家,以逃避历史责任,一些发达国家甚至缩减了自己的减排目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不仅于十八大就确立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目标,还在2013年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中国气候变化立法工作目前也已进入到法律条文的起草阶段,用实际行动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难题的雄心。
(图片说明:12月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与会代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
11月12日,中美两国领导人正式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了两国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至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同时,双方还确定了在低碳、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项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美两国能在利马大会前夕宣布各自的行动目标,不仅表明两国坚决支持利马大会取得积极进展,其强调的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向多边进程发出非常明显的信号,为全球气候谈判注入了正能量。
欧盟代表团团长埃利娜·巴德玛在12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和美国今年11月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可谓一针“催化剂”,对于其他国家进一步宣布减排计划有示范效应,并对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新协议有积极促进作用。欧盟代表团呼吁,与会各国紧随中国与美国的步伐,尽快公布针对未来10年的量化减排目标。
国际舆论认为,联合声明将使中美两国实现双赢,同时对推动气候变化进程和各方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为利马大会和巴黎大会谋求政治推动力,推动巴黎会议达成一项公平、平衡和有力度的新协议。(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05/791292.shtml